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对红军建设发展的历史贡献

作者: 吕滨卓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在党内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务,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等要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为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诸多实践和努力,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贡献。

周恩来是南昌起义的倡导者和决策者

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南昌起义的爆发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宣告了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拉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在南昌起义中,周恩来同志担任起义的倡导者和决策者,为南昌起义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周恩来主导组建南昌起义的领导机构。1927年7月27日,为了顺利领导南昌起义,组建了起义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前敌委员会书记由周恩来担任,负责领导、指挥整个南昌起义工作。周恩来还组建了军事参谋团,部署起义的各种军事行动和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的指挥作用。起义爆发以后,周恩来又着手领导组建宣传机构,对于宣传南昌起义、扩大南昌起义的战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时间,各类统一制定的宣传口号、宣传标语甚至宣传歌曲等形式,广泛地在社会各界传播开来,不仅宣传了南昌起义的重要意义,而且宣告了党独立领导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极大地提高了起义军将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革命士气。

第二,周恩来知人善任的领导才干。参加南昌起义的有国民革命第十一军、第二十军等部队,加起来有两万余人,周恩来的用人智慧此时就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对于南昌起义总指挥的任命,他选择让贺龙担任。虽然当时贺龙还并不是党员,但是他坚定不移跟随党的脚步,周恩来感受到他对党的忠诚和决心,而事实证明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也是南昌起义部队中实力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其次是善用朱德和刘伯承。朱德由于当时跟国民党部分军队的高层个人交情比较好,周恩来充分发挥其参谋作用,在朱德的帮助下,顺利为起义军找到了驻地,也为起义军打探到很多关键情报,为起义的部署和进行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和依据。而刘伯承非常具有领导才干,他的指挥经验非常丰富,于是周恩来任命他为起义军参谋团的参谋长,在南昌起义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南昌起义期间周恩来用人的这些例子,足以看出周恩来的智慧和领导才能,也正是因为他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才使南昌起义能够顺利进行。

第三,周恩来组织制定周密的起义计划。为顺利领导起义,周恩来很快就组织领导制定详细的起义计划。首先在起义时间上:计划在7月30日晚上发动起义,后来由于张国焘的阻挠,起义时间推迟两天,之后由于突发状况起义被迫提前两小时,调整到8月1日的凌晨两点开始。正是因为周恩来前期进行了缜密的计划,所以虽然数次易时,仍未影响起义的顺利开展。其次在起义分工方面:贺龙、叶挺分别领导部队进攻敌军驻守的旧藩台衙门等地,聂荣臻负责把马回岭一带的新四军第二十五师拉回南昌参加起义。朱德、卢德铭、陈毅领导的部下也一起参加到起义活动中来。通过详细的分工安排,各部都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任务,这也为起义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在起义出路方面: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形势,周恩来等人并没有选择起义获得成功后驻留在南昌城部,而是决定等起义军占领南昌城以后就立即南下,进而攻占广东,根据实际情况再择机进行第二次北伐。当然,计划不可能完全与实际情况一致,在南昌起义过程中也发生了诸多状况,但总体而言,详细的计划分工为起义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起义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周恩来还坚持正确的观点,排除错误意见的干扰,没有受共产国际以及张国焘等的错误判断的影响。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强烈坚持,没有丝毫动摇起义的决心和态度,才确保了南昌起义的顺利进行。

朱毛红军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周恩来的精心指导

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恩来几经辗转最终到达上海,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等工作,实际上担负了处理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责任。

一是周恩来为“朱毛会师”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率领第二十五师余部留守三河坝,周恩来一直密切关注着这支部队。1927年12月16日,周恩来在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第二十五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形来决定去哪里。21日,周恩来代表中央给朱德去信,谈及第二十五师的行动方针,表示他们可以和毛泽东同志取得联系,共同计划发动群众,发起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后来,他得知朱德部队已到湖南,于是他提出建议在湘南发起暴动,和毛泽东的部队共同来谋划将湘鄂赣边界的割据贯通起来。周恩来一直都有意促使这两支部队联合起来行动,通过两支部队的联合进一步壮大农村割据之势,这也充分表现出周恩来的政治远见。

后来,朱德、陈毅发动了湘南年关暴动,最终于1928年4月底到达井冈山,实现了伟大的会师。朱毛会师之后,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迅速进入全盛时期,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发展也进一步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到,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朱毛会师”以及创建红四军,离不开周恩来的精心指导,他为朱、毛顺利会师井冈山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

二是关心帮助朱毛红军下井冈山后的发展。1929年2月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红四军撤出井冈山以后的行动方针。一方面共产国际曾指示红军要分散,不要集中行动;另一方面中央考虑朱、毛的安全,曾有要朱、毛出来到中央工作的打算。会议最终决定由周恩来起草致朱、毛信,也就是“二月来信”,同意中央军事部派人去寻找红四军。而毛泽东在6月复信中提到各级军事人员损失太多,希望中央多派人来。周恩来回应要“极大注意”搜罗人才派往红四军,几乎把上海能去的人都派去了。周恩来还代表中央给福建和广东省写指示信,要求他们努力“援助朱毛红军的运动”。在朱毛红军下井冈山以后,周恩来一直都密切关注,并且大力支持其发展,为朱毛红军的运动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三是主持解决“朱毛之争”并起草“九月来信”。在1929年的6月至7月,由于当时的长期艰苦转战,以及受到部分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等原因,红四军领导内部对于要不要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党与军队的关系、建军原则、建军思想等问题出现了不同意见,导致毛泽东同志被迫离开主要领导岗位。周恩来对此非常重视,在听取陈毅的汇报以后,周恩来对陈毅说“要把毛泽东同志请回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陈毅代表中央起草《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九月来信”,经过周恩来的审定后,由陈毅带回红四军。这封指示信明确表达了支持毛泽东的观点,也指出了“朱、毛”两位同志在工作方法上的错误,加强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周恩来明确表达了朱德、毛泽东应该留在前委工作的态度,嘱托要让红四军的同志们了解和接受这个事情。在周恩来的支持和努力下,毛泽东回到红四军领导岗位,历史也掀开了新的篇章。而主持“朱毛之争”和起草“九月来信”也为统一思想,开好古田会议奠定了坚实基础。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则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制度上把党和军队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为红军的建设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是非常重视宣传推广朱毛红军的成功经验。1930年1月15日,由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军委主办的机关刊物《军事通讯》创刊号全文发表了陈毅所写的《关于红四军历史及其情况的报告》(即《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周恩来在这篇文章前加了一段很长的编者按,对毛泽东、朱德建设红四军的经验作出了非常高的评价。编者按指出:“这里面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志注意……是在中国‘别开生面’,在过去没有看过听过的。”并要求大家学习朱、毛红军的经验。由此可以看出,周恩来非常重视对朱毛红军成功经验的宣传与推广,这对其他各地的红军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红军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周恩来高度重视中央苏区的红军建设

周恩来重视中央苏区红军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周恩来高度重视苏区红军的组织建设,二是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援中央苏区的红军建设。1930年8月26日,周恩来在总行委主席团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在苏区成立中央局,指导红军以及群众的工作。建议要建立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所有的军事工作。1930年9月9日周恩来作苏区军事报告谈道:苏区拟划分为六个军区和若干游击队,明确了组织系统和军事指挥权。这些都表明周恩来对红军的组织建设十分重视。由于战争因素和土地革命的发展,红军干部的损失较大,而培养军事干部很困难,各地对干部的需求又多,红军在人力上存在非常严峻的紧缺问题,迫切需要为红军输送有经验的军事干部和指挥人员。对此,周恩来指出:为加强红军和苏维埃根据地的工作,军事干部必须以派往三、四、五、八、二、六军去为第一等工作。周恩来还组织把一些留学回来、军校出身的年轻军事干部,分配到朱毛红军和中央苏区工作,一方面补充了军事人才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人也得到了锻炼,很快就成长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建设事业中的骨干人才,对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都离不开周恩来在组织建设上以及人力物力上对于红军建设和发展的大力支持。

结语

周恩来是党的创建者之一,他多次在危急时刻采取果断措施挽救党中央和红军。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他支持和维护毛泽东,和朱德一起领导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红军长征突围创造了条件。支持和采纳毛泽东的意见,排除错误领导,实现了红军战略方针的转变,成功召开遵义会议。长征后期,从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到建立巩固的陕北根据地,周恩来在与毛泽东移交军事最高领导权的前后,又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做了很多至关重要的大事,其中就包括和毛泽东等一起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阴谋。周恩来同志从1927年起就是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他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建设、发展作出了非常重大的历史贡献,在党史、军史、革命史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基金项目】2024年度江西省省级科研平台开放基金项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领导人对人民军队建设的贡献研究”。

(作者吕滨卓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院教师)

责任编辑/黄敏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