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精神培育青年大学生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作者: 彭利勤

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因此,深入挖掘自我革命精神的内涵,把握自我革命精神培育青年大学生的价值意蕴,探究自我革命精神培育青年大学生的实践路径,不仅有助于弘扬自我革命精神,而且有助于广大青年学子更好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一、自我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新时代,系统阐释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把自我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大学生进行自我革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支撑。

(一)自我净化

1945年,毛泽东同志就曾形象地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经过百余年风雨洗礼,中国共产党能够长盛不衰、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我们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党的队伍难免也会受到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进而可能影响党内政治生态。因此,我们党坚持思想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实现思想的自我净化;组织上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严格组织管理;政治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作风上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树立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二)自我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党始终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在理想信念方面,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我们党提出要补足精神之“钙”。在作风建设方面,为了加强党性修养,我们党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在纪律建设方面,我们党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切实维护纪律刚性和严肃性。在制度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不断扎牢制度笼子,更好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在反腐败问题上,我们党统筹推进各领域反腐败斗争,坚决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促进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发展。

(三)自我革新

在理论创新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它不断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实践创新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现在更是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制度创新方面,我们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能提出与时俱进的发展对策,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体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在文化创新方面,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重大创新成果的取得,是党在长期创新实践中的规律使然,只有保持改革创新、革故鼎新的昂扬状态,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四)自我提高

自我提高,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履行使命任务的过程中,促进思想与理论、道德与境界、领导与执政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自我提高是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的有效途径,能够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练就新本领,才能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使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我、增强本领。因此,党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道德水平以及党的领导能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二、自我革命精神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应有之义

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所形成的宝贵品格,对于坚定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强化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及激励青年大学生奋斗意志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坚定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

互联网在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各种各样的隐患。这些隐患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缺乏判断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侵扰,削弱他们的政治信念与意识认同。因此,将自我革命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练就自我革命的硬功夫,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二)强化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新时代征程中,青年大学生肩负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需要自我革命精神引导其树立对家国的责任担当意识,以昂扬奋进的饱满姿态投身于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艰辛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三)激励青年大学生奋斗意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跃升,他们大多享受着较为舒适安逸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下,部分大学生以“佛系”“躺平”“摆烂”等消极的人生态度逃避现实,这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进取精神,消解着大学生群体的奋斗意志。面对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广大青年大学生要有所作为,用积极的方式和手段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跟风选择“安于平庸”。因此,将自我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大学生勇往直前的奋斗意志,还能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三、以自我革命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实践路径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任和寄托,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需要将自我革命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革命精神的育人实效。

(一)将自我革命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主要渠道,用自我革命精神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离不开思政教师的课堂教学。高校要充分重视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深入挖掘和利用与自我革命精神相关的素材,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功效。其一,作为课堂上的引领者,思政课教师应全面把握自我革命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提高大学生关于自我革命精神的认知水平和理论素养。其二,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具体的事例将自我革命精神的思想内核融入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透彻理解、深刻体悟自我革命精神。

(二)将自我革命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弘扬自我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人文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良好的文化环境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应致力于将自我革命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潜移默化中内化自我革命精神的价值理念。第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弘扬自我革命精神,使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接受自我革命思想的浸润与文化感染,如可以通过校园文化长廊,宣传自我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打造校内红色文化。第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悟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对自我革命精神的认同感和信念感。召开主题党日、团日、班会等活动,以达到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效果,促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树立自我革命意识,在耳濡目染中践行自我革命精神。

(三)将自我革命精神融入实践活动

对于自我革命精神的学习,仅通过理论学习和校园文化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首先,开展课外主题教育,树立自我革命精神,如通过组织参观蕴含自我革命精神的革命遗址、观看相关展览和聆听相关故事等多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帮助青年学子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党的自我革命史。其次,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增强自我革命本领。如创立以弘扬传承自我革命精神为宗旨的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城乡社区、中小学开展宣讲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传承自我革命精神,让青年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悟自我革命精神的思想伟力,激发奋进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4.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2.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

[4]黄金峰,杨正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与实践指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5]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18.

【基金项目】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YJ2383)。

(作者系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陈 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