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前后工人学校办学特点初探
作者: 孟超杰在工人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建立工人学校是开展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建党前后,在中国共产党及早期组织的领导下,在工人力量较为集中的地区,陆续开办了多所工人补习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探讨这一时期各地工人学校的办学特点,总结提炼出普遍规律。
一、各地工人学校的主要办学特点
由于各地反动势力强弱不均,中国共产党及其早期组织在各地创办工人学校的办学策略有所不同。综合地域分布、经济结构、社会政治背景等因素,本文选取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等三所工人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如何因势利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政治中心的伟大创举——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长辛店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一个光辉的坐标。毛泽东曾说:“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早在“五四”运动以前,邓中夏组织的北京平民教育团就已深入长辛店进行宣传工作。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决定在此创办一所劳动补习学校,作为进一步组织发动工人的依托。
通观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办学始末,发现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充分进行宣传发动。首先是争取工头对办学的支持。作为旧中国工矿企业中的低级别管理人员,工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是工运初期阶段的重要争取对象。其次是筹措办学经费和设备。一方面从北京大学学生会和平民教育演讲团募资,另一方面发动工人捐桌捐椅,“有个火车房的司机叫黄义,手头宽裕点,他出了一个桌子和好几条长板凳”。二是精心选派教员。教员从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及外围革命青年中选拔,以常驻或轮流派驻的方式进行活动。除了教授知识,他们还经常同工人交流谈心,帮助写家信、讨药方,真正成为良师益友。三是科学设置教学内容。补习班的课程大体上分为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具体“设国文、法文、社会常识、科学知识、工厂和铁路知识”等科目。教员们一边传授知识,一边传播革命思想。四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一是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教员们不重权威而重启发,经常运用问答形式,鼓励学员勤思考多发问。二是采用比喻教学方式。由于工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教员们会借用生活常识讲述革命道理。如讲到团结的重要性,就借用了五指成拳的典故,“要知道五个指头分开了没有力量,握紧了拳头就有力量了”。三是积极开展时事教育。为了提高工人斗争觉悟,学校每周发放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编印的《劳动音》周刊。四是灵活运用教学载体。教员们自己编写歌曲,在工人间传唱。如“北方吹来了十月的风,惊醒了我们苦弟兄。无产阶级快起来,拿起铁锤去进攻”。这在工人中间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经济中心的曲折探索——沪西工人半日学校
上海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相对较好的经济基础,不幸成为帝国主义开展经济侵略的桥头堡。上海工人阶级遭受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深重的政治压迫,促使他们要求彻底的革命和解放。
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是有记载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早期组织创办的最早的一所工人学校。由于反动势力压迫,该校两次中断又两次复办,但在办学上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沪西的办学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主动调整策略。办学初期,由于宣传不足、经费短缺,报名入学者寥寥无几。创办者李启汉主动求变,一方面苦学本地方言,广泛结交工人,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适当增加校内娱乐活动,如播放唱片、组织踢球等,提升学校的吸引力。二是侧重思想教育。补习学校选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劳动界》作为教材。由于是工人刊物,在思想上多是批判资本主义和劳动剥削,在语言上通俗易懂且富于情感。三是充分利用有利政治形势。第一次复学时逢国共合作,上海党组织除了自主办学之外,还利用国民党左派掌握的课堂开办工人夜校。四是注重发挥先进分子的示范带动作用。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孙良惠经常在上课讨论时带头发言,还能以自身体会帮助老师解答问题。五是宏观统筹办学活动。第二次复学时,俱乐部将工人识字班、文化补习班和讲演会一并纳入宣传工作范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满足工人学习的需要。
(三)内陆腹地的模范实践——安源工人学校
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初具规模的工业基础,动荡的本地时局,活跃的思想文化环境,都为党开展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在建党之初就将目光投向安源,其中一项重要活动即为创办安源工人学校。
安源工人学校的创办过程,体现出一些显著的特征。一是灵活利用时局条件。工人运动向来为反动军阀和资本家所忌惮。为了争取合法身份,毛泽东指示李立三利用安源地方当局鼓励平民教育的有利条件实现公开办学。二是逐步明确办学宗旨。创办初期,为了避免地方当局阻挠,争取社会舆论支持,学校公开的办学宗旨为“使工友们得到必需知识,促进改革社会的精神”。经过摸索,学校更加注重无产阶级教育的宗旨,进一步将教学目标明确为四点,一为识字,二为常识,三为促进阶级觉悟,四为训练战斗能力。这一宗旨充分体现了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融合而尤以后者为重的办学特点。三是自主编排教学内容。为了适应斗争形势,补习学校所用课本有公开和自编两个版本,公开读本侧重平民教育,自编讲义则侧重启发工人觉悟。四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包括讲演、讲解以及参加实践等方式。特别是安源的讲演,不仅主体是平等的,教师可讲,学员亦可讲演,题目也是自由的,讲演内容全凭学员兴趣所在,并无一定之规。五是统筹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党在安源以创办工人学校为起点,之后相继开办工人读书处、工人图书馆,建成大讲演厅,组建青年部,使得安源工人“作完了工可以读书,可以看戏,可以听讲,又可以做各种游艺”。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办学经验总结
(一)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较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虑到时代背景,党及其早期组织对宏观环境只能积极适应,而将微观环境作为重要着力点。总体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充分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努力实现合法公开办学。例如,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对于工头的争取,安源工人学校利用地方当局鼓励平民教育的有利因素实现公开办学,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在招生遇挫之后主动打入本地青帮组织以扩大宣传面。二是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从“硬条件”和“软条件”上进行优化。首先是提升物质条件,如各校在筹办过程的一件大事都是筹措办学资金,解决教学场所和教学用具;进而是培育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各校教员都在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此外,各校还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如长辛店每周向学员发放工人运动刊物,安源开办工人图书馆等。三是构建正向的同辈群体环境,通过塑造榜样的方式,对整个群体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如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注重发挥先进分子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示范效应。
(二)从教育者角度出发,构建和谐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从上述三校的办学过程看,主要体现为四点。一是精心选派教员,确保教育者素质。如各校的教员革命热情和知识水平都很高;沪西工人半日学校一度得到李立三等工运领导人物的具体教学帮助。二是树立民主的教育理念,营造活泼的教育氛围。如长辛店的教员,主动弱化教师的权威形象,经常鼓励学员思考发问;安源工人学校设置讲演课,学员也可以像教员一样发表讲演。三是加强与教育对象的情感交流。如长辛店的教员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同学员交流谈心,通过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拉近距离;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则是在课堂教学中和工人共情,用通俗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形成感同身受的氛围。
(三)紧贴工人思想实际,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带有价值引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这一内容体系丰富深广,大致包含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以及道德观教育等方面。如长辛店的思想教育,从认识“作工、劳动”四字讲到“劳工神圣”和劳资双方利益获得上的巨大差距,进而讲到“剥削”,在教习“铁路”二字时用败家比喻卖国,引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分析。这些内容就集中表现为世界观上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政治观上的世情国情教育。安源工人补习学校的世界观教育则更规范更系统更深入,其使用的《工人读本》有九节课都在集中阐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平民读本》更进一步地讲解了剩余价值、按劳分配原则、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等。与此同时,邓中夏等人也从工厂利润的不合理分配讲到剥削,在沪西传播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了驳斥“工字一出头就要入土”的奇谈怪论,他巧妙地将“工”字解释为“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四)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科学使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实践层面而言,主要涉及的是后者。常用的工作方法有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等。理论教育法是最基础最易行的方法。实践锻炼法则更多地受到社会环境限制,也对教育者的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从提高斗争能力着眼,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组织学员印发传单,参加游行,成立工会等,同时积极抵制敌对势力对补习学校的渗透破坏;安源工人学校在办校基础上组织工人俱乐部,并与旧工会持续对抗;沪西工人半日学校也进一步成立了沪西工友俱乐部,并以此为组织基础开展罢工运动。
(五)充分挖掘教育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一种活动形式。只有借助这一形式,教育者才能与教育对象之间进行双向互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丰富多样,一般包括谈心谈话、理论教育、党团活动、文化建设、大众传播等。理论教育之外,各校根据内外条件,灵活运用其他载体。其一,主动开展谈心谈话。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教员经常和工人交流谈心,安源工人学校则借助子女家访与工人进行近距离交流。其二,坚决用好组织抓手。其中主要的组织载体是工会,如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安源工人俱乐部、沪西工友俱乐部等,或完全或部分处于党的领导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起了很大作用。其三,灵活运用各类文化载体。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和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分别编写了反映阶级压迫的歌曲,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和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则在办学之外开展各种游艺活动。其四,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各校纷纷利用报刊作为教育载体,如长辛店的《劳动音》周刊、沪西工人半日学校的《劳动界》,或者更进一步兴办工人图书馆以提供丰富的报纸、图书资源,如安源工人学校的工人读书处、工人图书馆。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思想、先进科学文化的工人阶级队伍的题中之义,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新生产力代表及主力军作用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是一项重大的实践课题。研究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虽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认知体系,但已经在自发自觉地进行实践探索。这些有益探索和经验积累,对于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办公厅干部)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