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如何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作者: 彭厚文

毛泽东如何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0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保持和发扬的一种优良传统和作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毛泽东不仅这样要求全党,而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方面堪称全党的楷模。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从领袖毛泽东到各级干部和全体党员都能够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毛泽东留下的丰富思想遗产和精神遗产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并加以发扬光大。

“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时期。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郑重向全党提出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的情绪,给革命工作带来损失甚至造成失败。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订并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不仅成为抗击日寇侵略的中流砥柱,而且在党的建设、根据地建设、军队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革命力量得到大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面对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面对革命力量的大发展,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都即将取得胜利的光明前景,毛泽东提出“如何迎接胜利”的问题,特别强调必须防止骄傲。1944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作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他指出:目前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都是反法西斯力量上升,人民革命力量上升,所以就全世界来说是胜利快要到来,就中国来说也是胜利快要到来。目前我们就是如何迎接胜利。对此他强调了两点:一是要防止骄傲,二是要打开思想,善于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关于防止骄傲,他说:骄傲是最害人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上了骄傲不少的当。“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第一次是在1927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到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忘记了国民党将要袭击我们。结果犯了陈独秀路线的错误,使这次革命归于失败。第二次是在1930年。红军利用蒋冯阎大战的条件,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李立三路线的错误,也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损失。第三次是在1931年。红军打破了第三次‘围剿’,接着全国人民在日本进攻面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更严重的路线错误,使辛苦地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第四次是在1938年。抗战起来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和陈独秀路线有某些相似的错误。这一次,又使得受这些同志的错误思想影响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损失。”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很注意总结和吸取党的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鉴于骄傲曾给革命工作造成过重大损失,他郑重指出:“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这就给全党敲响了防止骄傲的警钟。

除了重视吸取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因骄傲造成革命损失的经验教训,毛泽东还注意从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衰成败中吸取经验教训。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史论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叙述了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攻入北京推翻明朝之后,内部腐化并发生宗派斗争,以致陷于失败的过程。毛泽东看到后十分重视,认为对党员干部防止骄傲自满、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要求全党把这篇文章作为整风文件看待,不仅延安《解放日报》转载,而且印成单行本在各解放区发行。毛泽东在写给郭沫若的信中指出:“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他认为李自成失败的教训值得全党认真吸取,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这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一次为新中国的建立做思想准备、政策准备和组织准备的大会。毛泽东在提醒全党防止骄傲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明确提出全党在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当时,毛泽东明确认识到,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发展壮大,随着国民党执行独裁反共政策而造成的统治危机的加深,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具备夺取胜利的基本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七大的工作方针就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他在这里所说的胜利不仅是指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还包括当时没有明确表明的目标,这就是夺取全国政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在此之前,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就说过:天下是我们的,“我们要准备迎接胜利”。面对这样一个并不容易实现的目标,毛泽东在报告中第一次完整明确地提出全党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说:我们前面还有困难,我们的敌人还很强大,有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还有国民党,这两个敌人不是一个类型的,一个守着我们的前门,一个守着我们的后门。“所以我们必须谦虚谨慎,不要骄傲急躁,要戒骄戒躁。”毛泽东认为:谦虚就不骄,就可以戒骄;不骄就不躁,就可以戒躁。急躁是和骄傲连在一起的。“骄傲就要急躁,急躁的人没有不是骄傲的、不谨慎的、粗枝大叶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的同志很急躁,希望革命明天就胜利。“有了三十万党员,几十万军队,头大了,急躁起来了,结果只剩了一个陕北。”因此他提出要“谨慎从事”,“要慢慢来,天塌不下来的”。在七大的开幕词中,毛泽东再一次号召全党:“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反复强调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中国共产党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在经历了长期的英勇奋斗、付出了巨大的流血牺牲后,终于在这一时期结出了胜利之果。如果说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对革命胜利的前景充满了信心,那么在解放战争时期,这种胜利的前景就逐步变为现实。进入1949年后,面对全国胜利在望,毛泽东又反复提醒全党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1949年1月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防止胜利冲昏头脑,他说:胜利越大,包袱越大,“我们决不要使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全国打平了,事情才开始,也许那时会觉得打仗容易些”。列宁说过,打倒一个阶级容易,建设一个国家困难。我们不可稍有骄傲。此外,毛泽东还提出要谨慎地对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一方面,反对不承认新民主主义经济应有一定计划性,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必须十分慎重,不可草率从事。“切不可急于想到社会主义,急了要犯错误,会栽筋斗的。”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除了提出建立新中国的各项方针政策外,还针对如何巩固胜利的问题,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他说,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这个胜利已经不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需要很久的时间和很大的气力。因此,要防止党内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他说: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了巩固胜利,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思想,对于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防止骄傲自满,避免腐化蜕变,继续承担起建设新中国的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永远也不要翘尾巴”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他说:“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国人民应该努力工作……力戒任何的浮夸和骄傲,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毛泽东除了领导全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全面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外,仍然反复教育和告诫全党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尽管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告诫全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继续艰苦奋斗,但随着全国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特别是在一些参加革命较早、资历较老,对革命胜利作出较大贡献的党员干部中,居功自傲的现象、贪图享受的现象、讲资格比地位的现象开始滋长。“因为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少数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干部,因为受到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而腐化堕落。这些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些党员干部骄傲自满,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利于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它们说明,有必要对全党再敲警钟,继续进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育。

1955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再次强调要防止骄傲自满,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在会议的开幕词中,他说:“我们经常说,不要因为我们的工作有成绩就骄傲自满起来,应该保持谦虚态度,向先进国家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同志间也要互相学习,以求少犯错误。在这次党代表会议上,我感觉仍然需要重复地将这些话说一遍……骄傲自满情绪在我们党内确实是存在着,在有些同志的身上这种情绪还是严重的,不克服这种情绪,就会妨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任务的完成。”在会议的结论中,他专门讲了“骄傲情绪的危险”。他要求党的高级干部,特别是一些资历较老、经验较丰富、对革命工作贡献较大的高级干部,要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不要逞英雄,不要摆老资格,不要“因为自己是老革命,就骄傲起来”,而是要“夹紧尾巴做人”。他说:“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志,首先是老同志,不要翘尾巴,而要夹紧尾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保持谦虚进取精神,中国共产党就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就能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能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完成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而光荣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方面,在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方面,也面临着防止骄傲自大、骄傲自满的问题。这是在革命胜利以后出现的新问题,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格局、胸怀和气度,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当时,虽然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很低,还处在一个一穷二白的状况,但我国面积大、人口多,是一个大国,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人数仅次于苏联共产党,而且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因此,有些党员干部看不起其他的小国小党,在与他们打交道时表现得盛气凌人。“我们工业虽少,但总算是大国,所以就有些人把尾巴翘起来。”毛泽东认为,要警惕和防止这种倾向,不能因为我们是大国大党就骄傲自大,就翘尾巴。鉴于当时苏联在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沙文主义,毛泽东特别提出:“在国际上,我们反对大国主义。”反对大国主义,就是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方面,要谦虚,不要骄傲,不要翘尾巴,不要看不起其他国家,更不能损害其他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不仅在我国落后的时候不能搞大国主义,而且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也不能搞大国主义。他说:我们要谦虚,不但现在应该谦虚,就是以后发展得像个样子了,也要和现在一样谦虚。“如果到那时候骄傲了,看人家不起了,那就不好。一百年也不要骄傲。永远也不要翘尾巴。”“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