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作者: 魏海生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三湾改编、赣南三整95周年。这些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充分反映了江西这片“红土圣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随后,受党中央派遣,毛泽东到湘赣边界组织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部队转战至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95年前爆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又一次重大武装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在百年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江西隆重举行“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纪念秋收起义95周年座谈会”,就是为了回顾和缅怀这段光辉的历史,总结和感悟秋收起义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这里,我围绕会议主题,谈三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秋收起义的重要论述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也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秋收起义爆发95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和中央几代领导人都对这一重要党史事件作出过一系列明确阐述和评价,凸显了秋收起义在中国革命史和党史、军史上的重要意义。这里我想系统梳理并与大家一起重温学习党中央有关秋收起义的重要论述精神。
1945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长期中用主要力量去创造农村根据地,以农村来包围城市,以根据地来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以及毛泽东在实际斗争中对“左”倾路线的抵制。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个《决议》进一步明确阐述了秋收起义的历史贡献。
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决议》不仅论述了秋收起义的历史史实,还特别阐述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中国革命的转折性意义。决议指出:“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第三个历史决议体现了党中央对秋收起义历史史实、历史贡献、历史经验、历史教训的新结论。
95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对秋收起义也多次作出阐述和评价。早在1938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彻底地认识军队的重要性的极端紧要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几次回忆到秋收起义。1965年5月他在同湖南省委同志谈话时说道:“当时秋收起义的目标是攻打长沙。我们分别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向长沙发动进攻”,“结果在围攻战中,原来收编的旧白军残部叛变;加上敌众我寡,我军又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攻打长沙的军事行动就告吹了”。
邓小平同志1972年11月在井冈山参观时曾感慨地说道:“秋收起义部队受挫,甩掉了追赶的敌军来到三湾,在这个清净的地方采取果断措施,对这支面临崩溃的部队进行改编,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个创举。”1987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说道: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但采取与十月革命不同的方式。由于充分尊重中国的实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胜利地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这是我们历史的正确方面”。
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我们党又发动和领导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一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人民军队,在战火中逐步成长壮大起来”。
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成立后,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一开始也把中国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试图走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同志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几次对秋收起义作出评述。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面对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失败、秋收起义受挫,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质疑,尽管有人悲观失望,有人不辞而别,有人叛变投敌,但坚定的共产党人依然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决然团结战斗在井冈山红旗下。”2017年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以上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和党的领导人的评述,都反映了我们党对秋收起义作出的权威评价,为我们认识秋收起义、研究秋收起义、宣传秋收起义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
最近,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的《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首批文献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部文献汇编中,一些有关秋收起义的史料首次公开,这为我们正确认识、深入研究秋收起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深入总结认识秋收起义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在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决议和中央领导同志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秋收起义的重要论述基础上,我对秋收起义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作了一些思考,有以下五点认识。
一是秋收起义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指明了党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方向。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限于当时的特殊环境,我党打出的是仍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毛泽东同志到湘赣边界组织起义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深刻指出:“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当时,秋收起义前委把设计军旗的任务交给了起义军第一团,团参谋长何长工等人接受了设计军旗的具体任务。为反映工农革命军性质,何长工设计了一面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图案的红旗样式,得到一致赞同。“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起义首次举起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旗帜,为中国革命胜利指引了前进方向。正如何长工同志后来所说的:“秋收起义打出的工农革命军的军旗和南昌起义打出的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标志着我们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从此才有了红旗和白旗的对立,才有了红色根据地和白色区域的对立,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在东方,第一面革命的红旗打起来了”。
二是秋收起义奠定了我们党公开领导下的建制武装的基础,开启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道路的新征程。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参加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由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等队伍“合编”而成。警卫团是当时共产党人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之一,团长卢德铭是共产党员,团、营主要领导干部均为共产党员与黄埔军校毕业生,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士兵中也占很大比例。义勇队的领导人也是共产党员。9月初,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正式成立。全体官兵随后举行誓师大会,颈系红领带,臂佩红袖章,高举镰刀斧头军旗,引吭高歌:“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成为第一次使用我军番号的建制武装。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秋收起义红一师”是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的阅兵方阵。
三是秋收起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八七会议之前,我们党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城市中心论”的严重束缚。最初,中共中央制定的秋收起义作战计划也是在湖南全省发动暴动,以攻占长沙、衡阳、常德等城市为目标。在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原定计划。部队退至文家市后,他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议,立足当时实际情况,指出敌强我弱,敌人的主要力量在城市,攻打大城市无疑是自取灭亡,而农村才是敌人武装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毛泽东最终说服大多数同志改变了“城市中心论”的看法,率领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率先将革命力量从城市转向农村,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以此为标志,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更进一步地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探求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罗荣桓元帅指出:“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它开辟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这就是向农村进军,依靠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借此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渐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四是秋收起义孕育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的军队建设新原则。“党指挥枪”是新型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本质和根本优势。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失败后,饥寒交迫、险象环生的斗争现实无情地考验着起义部队。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在部队悲观失望情绪弥漫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将部队缩编为1个团;团、营设党委,连设党支部,班、排设党小组;实行民主制度,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10月15日,毛泽东还在酃县水口街叶家祠主持了秋收起义部队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新党员入党仪式,并给陈士渠等6名新党员逐条讲解“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六条入党誓词。三湾改编和水口连队建党,确定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政治建军制度,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我们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成为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起点。
五是秋收起义催生了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翻开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篇章。在秋收起义受挫、部队减员的严峻时刻,毛泽东果断作出“保存实力,退兵萍乡”的正确决策,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在井冈山革命斗争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改变过去军队只顾打仗的旧传统,担负起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建立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天地;毛泽东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文献,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彩开篇;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面对艰难困苦毫无畏惧、永不退缩,面对生死考验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始终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人民群众结下鱼水深情,铸就了“井冈山精神”这一跨越时空的宝贵精神财富。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