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安全吗?
作者: 王静仪 刘皖媛 李阳一场特斯拉(NASDAQ:TSLA)车展维权行动,掀开了智能汽车安全隐患大幕的一角。
4月19日的上海车展开幕日,一位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的车主来到特斯拉展台,针对一起“刹车踏板僵硬、很难踩动”导致的车祸维权抗议。此后,特斯拉公布事发前的部分数据,显示制动系统未见异常;而车主怀疑软件原因致使“刹车失灵”,但软件数据未见公布。截至发稿,双方仍就事故原因、解决方法等僵持不下。
特斯拉安全吗?智能电动汽车安全吗?这一话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回答并解决这些问题有着极强的现实必要性。
“和传统汽车相比,智能网联汽车的电子电气网络架构非常复杂,电子电气设备数量和软件代码量的增多,导致安全风险点的增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对《财经》记者表示。
当今的智能汽车具有多达150个ECU(电子控制单元)和大约1亿行代码,到2030年,预计将有大约3亿行代码——作为对比,一架客机约有1500万行代码,一架现代战斗机约为2500万行,大众市场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接近4000万行。
复杂的电子电气架构和算法逻辑,以及多变的外部环境,导致智能汽车的软件故障毫无规律可言,仿佛回到了早些年电脑时不时“蓝屏警告”的时代。而且安全隐患不仅在汽车自身,也在汽车全生命周期和各类基础设施上。
还有电磁干扰问题。智能电动汽车的出现,使得做好各项元器件的电磁兼容难度呈几何倍数提升,唯有通过大量试验和检测,才能在无数数据的支撑下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黑客攻击的风险也令人担忧。“因为联网,智能汽车从原来的信息孤岛变成了一个信息节点,数据风险大致分为三类:黑客攻击影响行车安全、传感器侵犯车内车外隐私,以及扫描车周围环境影响国家安全。”《财经》记者从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创院院长杨殿阁处了解到。

这些因素都给检测和监管提出了难题。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汽车网络安全挑战》报告显示,相对于其他IT领域,汽车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和法规较为滞后,留有死角。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鹏鹏对《财经》记者表示,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等处在“算法黑箱”的状态。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其他功能,要探究其中出了什么问题,需要进入到代码的执行层,但有一些代码和算法是车企、服务商的商业秘密,难以透露。如果是传统的机械故障,打开检查毫无问题,但智能汽车在这一方面仍处“黑箱”。
5月6日,特斯拉宣布正在开发线上信息系统平台,以供车主查询获取车机交互数据,预计年内上线。
特斯拉在中美两国陷入安全危机
“特斯拉真的刹车失灵吗?”
这是近期不少特斯拉销售都收到的客户疑问。以北京侨福芳草地门店为例,《财经》记者了解到,进店人数和此前差不多,但是出于安全担忧,持币观望的人多了,成交量有所下降。
2021年以来,疑似特斯拉“刹车失灵”导致的事故被爆出多起,尽管最终调查结果未出,各方责任未确认,但公众担忧已经传播开来。
上海车展的维权事件引发了更多涉及特斯拉的事故浮出水面。4月20日深夜,青岛网友“煊达你达哥”发文称,今年1月4日,他开着特斯拉去充电,路上刹车踩不动,差点撞上前车,幸好他猛打方向盘,才逃过一劫。然后往后倒的时候,刹车又踩不动了,幸亏当时车速很慢,最后非常缓慢地撞在停车桩上。
4月21日,广州增城警方通报了一起交通事故,4月17日22时许,在增城区东江大道北,车辆失控发生碰撞,导致一人当场死亡。网传画面显示,一辆特斯拉轿车在一辆行驶的轿车后方超车过程中,撞到路边水泥桥体,该车后来燃起大火,车体被严重烧毁。
5月7日,广东省韶关市公安局通报,一辆小型货车被一辆特斯拉轿车追尾碰撞,造成后者驾驶员当场死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特斯拉在美国也同样面临严重的安全危机。当地时间4月17日晚,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得克萨斯州的道路上行驶时撞树引发火灾,最终导致两名乘客死亡。警方确认驾驶位上无人,引发自动驾驶致死的争议。当前警方已成立专门调查小组。
今年稍早时,特斯拉发起史上规模最大的召回,在全球召回了近13.5万辆汽车,其中在中国召回36126辆Model S和Model X。
追踪特斯拉事故的网站TeslaDeaths.com统计,截至5月7日,全球涉及特斯拉车辆的车祸已导致181人死亡,其中6人涉及AP(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或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2021年以来共发生17起事故,致23人死亡。
《财经》记者从国内某头部险企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近期保险公司正在和汽车行业广泛接触,以评估智能汽车的安全风险,为保费调整做准备。
保险公司担心,以前汽车的理赔风险是独立、分散的,但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是,假设某汽车品牌如特斯拉的软件宕机,或将导致所有路上该品牌车辆全部“趴窝”,而且未来趋势是,多个汽车品牌的软件可能由一个或某几个公司供应,后者的故障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汽车理赔风险。
不可忽视的“无厘头”安全隐患
特斯拉刹车失灵的报道铺天盖地,真相仍藏在水面之下,但无论如何,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汽车产品在极大程度上提升驾驶乐趣的同时,确实也有更多安全隐患。
“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电气架构和算法逻辑被引入汽车,传统机械结构下确定的因果关系被改变,汽车的决策机制逐渐由软件、算法主导。”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人车关系实验室负责人龚在研对《财经》记者表示,一些在最初设计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比如天气、地面附着力稍有变化,都可能对软件算法产生预想不到的干涉。这样干涉的规律不易总结,也很难复现,但的确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软件故障毫无规律可言,仿佛回到了早些年电脑会时不时“蓝屏警告”的时代,且即便是现在,手机、电脑也偶尔会有因“程序无响应”被迫关闭的场景。于汽车而言,软硬件的适配更为复杂,决策和算法堪比人脑神经网络,这样的“无厘头”故障既可怕又往往无从应对。
一位国内自主品牌研发工程师向《财经》记者表示:“汽车是一个移动的载体,从高原到沿海、从零下50摄氏度到地面温度60摄氏度,都要纳入考虑范围。车企的底蕴很大程度上就是丰富的数据积累、检测手段和经过检验的失效处理办法,这是新造车势力短时间内难以赶上的。而新造车势力恰恰是智能汽车的主力军,可靠性很难得到认同,哪怕顺利通过了百万次,在一百万零一次的时候,也无法作出百分百的承诺。”
在2020年美国《消费者报告》中,特斯拉可靠性排在了倒数第二,这也是新造车势力的通病。
更为危险的是,目前的自动驾驶还不成熟,消费者对于如何使用智能驾驶、受到哪些限制,往往并不能正确理解,厂家在大肆宣传不成熟的自动驾驶功能时,会让消费者对汽车功能产生误解。这样的误解,代价很可能就是生命。
例如,Autopilot一直是特斯拉对外宣称的最大卖点之一,但所谓Auto(自动),其实仍然需要人类介入,近年来因该技术造成的恶性事故高发,多起事件来源于车主对其自动驾驶技术过分信任。
研究自动驾驶的头部科技公司Waymo表示:“需要人类介入的自动驾驶就是谋财害命”,其主要问题在于开启Autopiot功能时人类会过于依赖这项技术,“当车辆退出自动驾驶模式,提醒驾驶员接管车辆时,他们很难接管汽车,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情景感知能力。”
2021年也被称作高阶自动驾驶量产的元年,即L2向L3全面过渡,但事实上,L3级自动驾驶既受技术限制,还不能完全达到L4级别的完全“脱手”“脱眼”水平;也受法律法规限制,接管过程中发生事故如何进行责任界定还没有相关法规,是一个对消费者最为危险的智能阶段。
“如果要让车主在一定环境下免除责任,可能就需要政府去主导,比如在某些测试路段,汽车满足需求,可以在L3的状态下行驶,但现在看来,企业对技术突破的规划较为激进,节奏快于政府的规划,二者协同可能遇到挑战。”龚在研对《财经》记者表示。
很显然,在即将到来的L3级智能驾驶时代,智能技术可靠性并不成熟,处于当年计算机高频蓝屏时代,但习惯了传统汽车高可靠性的消费者往往过于自信,一旦软件无厘头故障,后果往往是消费者无法承担的。
有迹可循却无计可施的电磁兼容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某些功能的瞬间失效充满了不确定性,但真正溯本逐源,又往往有迹可循。然而即便知其所以然,当下可能也无计可施。
以自动驾驶感知领域为例,目前成就最高者仍是特斯拉,但其主要采用多摄像头的视觉感知技术,辅助以单个长距77GHz毫米波雷达融合的方案(即以摄像头为主),已经开始被业内广泛质疑。
人类仅靠视觉就能行动自如,但车辆只依赖摄像头,能不能达到人眼的效能,获取的信息是否足够支撑判断——很多研发团队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结果显示,其感知和决策能力并不可靠。
一名海外大学生的团队在一项测试中发现,投影到道路上的人形图像可导致特斯拉Model X减速。而在地面投射假车道标记会使Model X暂时忽略道路的物理车道线;另一个研究团队近日发现,在一段广告视频中插入不到一秒的禁止通行的交通标志,也可以让特斯拉AutoPilot捕捉到,并做出刹车的决策。
不难看出,通过摄像头完成的二维图像识别,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做出错误判断。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已遥遥领先的特斯拉而言,改变感知上以视觉为主的技术路线,等于对自身逻辑的全盘否定,只能在旧有路线上不断探索,追求一个让摄像头媲美人体视觉的理论可能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人车关系实验室汽车专家王小斌告诉《财经》记者,如果特斯拉真的能做到汽车的摄像头与人类的感知判断相同且算法足够强大,理论上靠视觉方案就能实现全无人驾驶。“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机器真的能完全像人类一样去观察和思考吗?现在的难点是,如果只依赖摄像头能不能达到人眼的效能,获取的信息是否足够支撑判断。”
此外,不少智能汽车功能的瞬间失效,回溯原因,往往由电磁干扰造成。
一位大型汽车供应商研发工程师对《财经》记者举例,一台具备高性能ABS(制动防抱死系统)的中高档汽车,在雨刮器工作、车辆达到某一运行速度时,ABS系统会突然失效。原因就是雨刮器驱动电机是感性负载,在切断电源时会产生反向电流并通过电源线传输到供电系统中,从而在电源系统中产生干扰脉冲,使一些电子部件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
追踪特斯拉事故的网站TeslaDeaths.com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