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环巢湖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作者: 袁晓亮

摘要 乡村旅游在快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乡村旅游及其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结,联系环巢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产业链条短、产品服务雷同、配套设施不足、环保意识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基于此,提出实施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保护旅游生态环境以及强化旅游人才队伍等转型升级具体对策,可以为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环巢湖;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F 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6-011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6.02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ural Tourism around Chaohu Lak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YUAN Xiao-liang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Chaohu University, Chaohu,Anhui 238000)

Abstract Rural tour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apidly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agriculture and rural modernization,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or areas. It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summary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ural tourism and it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round Chaohu Lake,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min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including short industrial chain, similar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sufficient supporting facilities, weak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ck of professionals and so on.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ountermeasures,such as extending th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chain, improving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products, improving tourism supporting facilities,protecting the touris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tourism talent team, which can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or the improvement quality,e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Around Chaohu Lake;Rural tourism;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基金项目 环巢湖研究中心基地专项项目(XWY-201926)。

作者简介 袁晓亮(1989—),男,安徽巢湖人,助教,硕士,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6-11

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开始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1]。实际上,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已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乡村旅游作为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支撑加以定位,作为促进村户两级经济增收的重要渠道开展布局[2]。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环巢湖地区的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与支撑,而该地区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优越的经济区位条件,为发展繁荣乡村旅游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产业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通过实施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旅游经济提质增效,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面助推农村社会产业经济振兴。

1 乡村旅游及其转型升级的理论

1.1 乡村旅游

1865年,“农业旅游”萌芽时期的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标志着乡村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正式诞生。到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和城市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不断加剧,间接推动了乡村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还引起了理论专家们的广泛关注,很快成为国内外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们争相研究的热点。欧盟(EU)和经合组织(OECD)将乡村旅游的概念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世界旅游组织(WTO)认为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内容,乡村旅游为旅游者所提供的应该是一种个性化服务体验,使其深切感受乡村的物质和人文环境,并尽可能让游客参与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与习俗活动之中[3]。

我国的乡村旅游活动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飞速发展,乡村旅游逐步成为旅游业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理论研究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杜江等[4]认为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活动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群体市场,满足游客观光游览、体验自然和探寻知识等方面生活需求的一种旅游方式。何景明等[5]指出狭义上的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人文和自然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乡村地区旅游活动。周玲强等[6]认为乡村旅游项目主要包括美食、购物、娱乐、疗养等内容。刘德谦[7]认为乡村旅游是借助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情、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旅游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休闲、学习、体验等相关旅游活动。梁慧[8]认为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地区作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特色的生产生活状态、民俗风情形态和田园风光生态为对象系统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

由此可见,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的概念都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由于认识上侧重角度不同,导致理解上言语表述亦有所差异。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观光、体验、探寻独特的乡村自然风貌和乡土民俗文化而前往乡村地区开展旅游活动的行为或现象。乡村旅游的核心概念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但其具体内容形式随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不断丰富发展。

1.2 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理论研究方面,吴必虎等[9]通过对乡村旅游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的认真分析,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徐福英等[10]认为可以从产业、产品、市场、合作组织和教育培训5个层面开展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杨阿莉[11]指出休闲时代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应当适应休闲化的战略选择,从而有利于实现乡村旅游的全面升级。裴云锋[12]认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在客观上倒逼地方政府和农民等各类主体共同努力改善农村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村容美化、道路绿化、环境净化,打造绿水、青山、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体,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实证研究方面,王婉飞等[13]通过对德清县乡村旅游产业和乡村旅游市场开展调查研究,从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发展模式以及市场营销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刘战慧[14]通过对韶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开发潜力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具体实际,从旅游产业体验式开发、价值链重构、新业态培养等方面指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张显庭[15]通过对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总结,提出可以从旅游产业链、产品服务理念和乡村旅游标准等方面实施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姚云贵等[16]以广西为例,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视角下,提出了“旅游景区+贫困村”“旅游合作社+农户”“旅游产品+电商”“旅游业+精神文明”等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具体模式。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及其转型升级相关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仍缺少基于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探索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鉴于此,结合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从环巢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中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针对现实困境提出转型升级具体对策。

2 环巢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2002年被批准为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1年,合肥市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地级巢湖市的居巢区和庐江县划入合肥市。自此,环巢湖沿线地区的发展打破了历史上行政区划的限制,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正式步入“快车道”。环巢湖核心范围主要包括“一湖、两城、十二镇”,总体面积约为2 000 km2(含巢湖水域面积)。“一湖”是指巢湖,“两城”是指滨湖新区和巢湖市区,“十二镇”分别是指三河镇、白山镇、同大镇、盛桥镇、槐林镇、散兵镇、中垾镇、柘皋镇、烔炀镇、黄麓镇、中庙镇和长临河镇[17]。2015年,环巢湖地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复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试点。伴随合肥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长三角发达经济圈的辐射带动,环巢湖地区旅游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近年来乡村旅游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1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环巢湖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湖光山色、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富集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环巢湖现拥有旅游资源15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49个,人文旅游资源68个,文化节庆及民俗活动27个,主要旅游商品15个,是安徽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旅游资源不仅品种较为丰富,而且类型较为齐全,产品组合性较强。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所列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环巢湖地区拥有8个主类、22个亚类、51个基本类型,分别占主类的100%,亚类的71%、基本类型的33%[18]。既有山、岛、窟、洞、江、湖、林、泉等自然景观,又有古遗址、古遗迹、古建筑、古村落和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如此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禀赋为环巢湖乡村旅游的综合型、多类型开发,开辟多种多样的客源市场创造了前提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