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作者: 毛小报 毛晓红 王瑾
摘要 为明晰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运用综合指数法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乡村智治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五大领域对浙江省2017—2019年农业农村现代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7—2019年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由57.01 分上升至66.68 分,增幅明显。但各指标目标实现度两端集聚情况较为明显,针对完成度低、得分波动大的指标,分析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所在。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完善金融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完善用地政策、强化人才与科技支撑、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多元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评价体系;综合指数法;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8-0241-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8.06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reas Modern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AO Xiao-bao,MAO Xiao-hong,WANG Jin (Institute of Rural Development,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Hangzhou,Zhejiang 310021)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17 to 2019 includ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ural modernization, farmers’ modernization, rural intellectu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increased from 57.01 points to 66.68 points in three years with an obvious increase, but the agglomeration at both ends of the target realization degree of each index is obvious.For the indicators with low completion degree and large score fluc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agricultural support policie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formulate and improve land use policies, strengthen talent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multi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Eevaluation system;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Zhejiang Province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的不可替代性决定其发挥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器作用,未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则无法实现全国现代化。因此,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中,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直备受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方向,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研究,其内涵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1],众多学者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 [2]、乡村振兴总要求 [3],立足新时期农业发展需求 [4],全面剖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内涵、新意义 [5]。目前国际上未有直接涉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的研究,而国内相关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赵颖文等 [6]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内涵,从农业要素投入、发展支撑、产出效益、多功能拓展4个维度选取22个评价指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张应武等 [7]结合十九大报告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构建全国30个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李刚等 [8]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2个层面构建一套包含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政策体系、农民收入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村环境水平和城乡融合水平10项准则、42项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9]构建涵盖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六大方面现代化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姜长云等 [10]基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坚持底线思维三大维度,设计涵盖25项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刘英等 [11]从农业、农村、农民3个角度出发,构建囊括32项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2020年5月28日,《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2020—2022年)(试行)》在北京发布,这是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全国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评价考核体系,该框架设定为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城乡融合4个领域,制定3级指标,区分市、县、镇3个行政层级,总体形成“四三三架构”。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强调了“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概念转变,有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学地评价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对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浙江乡村迈入振兴发展新时代。2019年,农业继续向好发展,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 146 亿元,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播种面积97.7万hm 2,总产量592 万t。绿色生态持续加码,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上年减少5.9%和5.6%,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无害化处置率100%。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休闲农业、农家特色小吃、农产品网络销售产值分别达442.7亿、430 .0亿和843.0 亿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现有家庭农场3.6 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 万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5 357 家、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2.3 万个。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6 155 个,9 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治理改革持续推进,农地确权登记、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活权赋能等工作稳步开展。浙江省全面小康成色不断提升,全面完成集体经济薄弱村消薄任务,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9 876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2.01∶1,为全国省区最小。
1.2 数据来源 评价指标数据属于统计部门统计范围内的,直接采用统计年鉴数据;属于行业部门统计范围内的,采用行业统计数据。少量非统计备案的基础数据由省级有关部门提供。确保评价指标数据真实有效,年度间口径一致、相互衔接。
1.3 研究方法
1.3.1 构建思路与原则。
按照中央和浙江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指标体系以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乡村智治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为框架,构建时遵循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并突出浙江特色。
1.3.2 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确定。
根据上述构建思路与原则,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内容,参考国际上关于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 [12-24],提取出农户总收入(农户家庭收入)、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本产出率、农业劳动人口比例、恩格尔系数、化肥用量、农药使用量、农业机械化水平、能源使用效率、单位灌溉用水量、土壤覆盖层、生物多样性等共性指标;参考国内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有研究 [6-11],提取出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农业机械化水平、农药化肥用量、有效灌溉率、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化率、每万人拥有文化站数量、农村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量等共性指标。
结合上述分析,构建由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乡村智治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5个领域、49项评价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按照评价指标的综合性、敏感性、独立性和可信度,运用德尔菲法,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见表1。
1.3.3 评价方法。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内容涉及农业、农村、农民、治理和城乡融合等领域和多个层面,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
1.3.3.1 计算方法。测算指标得分为指标现状值与全面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综合得分为各测算指标得分之和。
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测算依据:一是参照国际经验;二是参考《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定的部分指标目标值;三是以2019年全省指标数据为基础值,结合当前发展水平及趋势,根据近年来浙江省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要求,推算确定浙江省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值。各测算指标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与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之和,即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准值。
1.3.3.2 评价模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ATi=ni=0wiSi
式中,ATi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Wi为指标权重,Si为指标计算值;Ti为评价区域;n为指标个数。
50卷8期毛小报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1.3.3.3 数据标准化。为消除不同指标间性质、量纲差异,采用比重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
Si=100×i实际值i目标值(正指标,0<Si≤100)
Si=100×i目标值i实际值(逆指标,0<Si≤100)
其中,Si为某一指标的标准化值。
2 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及短板分析
2.1 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从整体得分来看(图1),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稳步提高态势。2019年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66.68 分,比2018年提高4.50 分,增速为7.24%,比2017年增加9.67 分,3年平均增速为8.15%。
从5个领域得分来看(表2),3年间各个领域发展水平均呈持续提升的发展态势。2019年,全省农业现代化(20.66 分)、
农村现代化(15.07 分)、农民现代化(9.55 分)、乡村智治现代化(3.85 分)、城乡融合发展(7.88 分),均有所提高,其中提高幅度较大的是农村现代化(得分增量最大)和乡村智治现代化(平均增速最快);此外,5个领域均未达到基本实现水平(75%以上),尤其是乡村智治现代化目标实现度还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