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作者: 智会芳

农业机械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0

摘要 采用2000—2019年河南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其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出二者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即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紧接着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对二者之间的动态变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也逐渐增大。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缩短城乡收入差距,应当持续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农机的检测与监督,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机械化;VAR模型;河南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9-020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9.05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 A Case Study of Henan Province

ZHI Hui-f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Henan Province during 2000-2019,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urban and rural income gap in Henan Province by building VAR model,Johansen Association Integral test,Granger causality test,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shows that there is a one-way Granger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at i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n the impulse response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has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shorte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e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purchase subsidy polic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tools.

Key words Urban-rural income gap;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VAR model;Henan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分别已经由1978年的3 678.7亿、3 678.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90 865.1亿、988 528.9亿元,全国居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9年达到30 732.8元。无论从居民的衣食住行方面,还是居民的精神素质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截至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达到2.56。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是分配不均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且会导致我国国内内需动力不足,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并进一步引发社会安全问题。“十四五”规划[1]中明确表明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且增速快,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且增速慢[2-3],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乡”[4]。因此,必须着眼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增收速度,进一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其推广和使用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在学术界得到了肯定。但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或缩小是否有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1 文献综述

在城乡收入差距相关研究中,国外不少学者立足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理论,这为研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经济学家Gini[5]提出用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美国经济学家Lewis[6]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Kuznets[7]在分析欧美的相关统计资料时提出了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型理论等。在国内,我国学者意识到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紧迫性,逐步将研究视角转向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中,并借助于国外学者的相关经济学理论,从我国实际出发,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财政支农、城镇化率、户籍制度、产业结构等方面探讨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作用机理及变化趋势,从而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是当前我国最主要的不平等[8]。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已经得到诸多学者的广泛研究,但纵观现有文献,深入分析农业机械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仍较缺乏。近年来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中,只有少数学者注意到了农业机械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而且有关二者的关系说法不同。部分学者认为,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农业机械相比人力而言具有抢农时等特点,有利于农民应对一定程度的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随着播种机、打药机械、收割机等机械的推广和使用,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劳动力数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对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程莉等[4]在关于农业现代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二者协整回归分析的研究中指出,农业机械化程度每提高1%,城乡收入差距就缩小0.622%。张坤坤[9]等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存在抑制作用。杨盛等[10]认为农业机械由于其投入成本较高以及我国地形限制,导致农户虽加大了对农机的投入,但是并不能有效地缩短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张英丽[11]也认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短期内会导致收入差距加大,但在较长时期才能有效缩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殷金朋等[12]在分析农民收入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最为显著,家庭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民增收时,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户的经营收入,以及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因此,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是否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仍需进一步探究。

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与农业机械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区域间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述相关研究为探究农业机械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二者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关于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较为丰富,近年来不同学者主要分析了金融发展、税负差异、城镇化和土地财政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13-15],但是很少深入到河南省农业机械化这一特定因素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影响机制研究。二是在探讨农业机械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中,忽略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可能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2],这必然会对相关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因此,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利用VAR模型,来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而探寻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途径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2 研究设计、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2.1 模型构建

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考虑到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故该研究采用VAR模型,VAR模型可以表示为

Yt=α1yt-1+α2yt-2+…+αpyt-p+β1xt-1+β2xt-2+…+βrxt-r+εt

其中,yt是m维内生向量变量;xt是d维外生变量向量;α1、α2,…,αP和β1,β2,…,βr是待估计的参数矩阵;p和r分别表示相关变量的滞后期;εt是随机扰动项。

2.2 指标选取

2.2.1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衡量指标。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农业机械化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农业机械化总动力、人均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和主要农产品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但是,随着农机跨区服务业的兴起,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并不能准确地描述当地的具体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尽管结合人口因素进行测算的农村人均农业机械化水平考虑了不同年份间农村人口数量的变动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但是农村仍大量存在着非农就业人员,这必然会弱化劳均农业机械化总动力的代表性。因此,该研究选取了农产品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来表示农业机械化水平。

2.2.2 城乡收入差距衡量指标。该研究采用大多数学者所采用的城乡收入比来代表城乡收入差距。但由于该研究涉及的城乡居民收入指标的统计口径在2014年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参照马轶群等[16]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3》中2种方法进行统计数据的比值作为换算乘数对2014—2019年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换算,同时也采取相同的办法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换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