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动物微生物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贾燕青 高睿 仇薪鑫 谢晓刚 白军 张振仓

 “双高”建设背景下动物微生物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0

摘要 以动物微生物课程为载体,基于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分析了动物微生物课程思政的现状,认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创新课程考核办法。探索思政教育在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与实施,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政环境,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也为高职院校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素质教育;动物微生物;创新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9-026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9.06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Animal Microbi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Plan” Construction

JIA Yan-qing, GAO Rui, QIU Xin-xin et al

(Department of Animal Engineering,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Taking animal microbiology course as the carri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ty of this course, the current stat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animal microbiology course was  analyzed. And we deeply excav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reasonably designed the teaching process, innovated the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We explored the integ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animal microbiology course. We ingeniously combined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ormed a case library of curriculum ideology, which provided students with a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improved th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other courses in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Quality education;Animal microbiology;Innov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由此而来,也引起了高等院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思考[3]。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程,现在的课程思政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这些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4-6],将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与价值观引领相统一,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为行业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7-8]。

动物微生物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且已经建成陕西省高职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该课程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受众面较广,教学内容及展现形式多样,可有效推动课程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展开。

1 动物微生物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动物微生物是畜牧兽医专业类群的专业平台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它是研究动物与微生物的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和技能诊断、防治动物疾病和人兽共患病,保障食品安全与卫生,保障畜牧业生产,保障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该课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多年教学改革经验,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分别从基础知识与技能、职业方向、拓展提升3个方面阐述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平台,为动物疫病检验、动物疫病防治、生物制品制备、动物源性食品检验、微生物饲料加工及质检5个职业工作岗位,重构了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后期职业发展提供了专业性、标准化拓展性平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高等畜禽疫病防治人员、动物检疫检验人员、兽药生产与营销人员、技术推广人员所必需的微生物和免疫基本知识与技能。

2 动物微生物课程思政现状

2.1 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大多在入校后第一学期开展,且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专业教师承担,也是高职学生开展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后期专业课学习中,专业教师侧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专业知识与学生价值观引领的结合并不紧密,也并未有意识地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一些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应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比较薄弱,思政育人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

2.2 教学设计中未充分开发思政元素

动物微生物课程目前主要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有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并未将学生技能培训与价值引领有效结合起来。此外,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几乎无交流,对课程思政的主题难以提炼和把握。

3 课程思政融入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的策略

3.1 组建教学团队,加强思政意识

组建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团队,邀请思政教师加入教学团队,梳理课程内容体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确定动物微生物课程思政主题,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合作,形成统一认知,明确教学分工。

3.2 深挖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动物微生物课程的教学标准和培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培养为主线,确定“以生为本、以微见大”的课程思政主题。结合每一章节教学内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每一章节确定至少一个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将各部分思政内容进行汇总,形成动物微生物课程特色思政案例库,展示部分教学案例库内容(表1)。

3.3 探索教学模式,落实思政建设

3.3.1 教学设计与实施。

遵循“三全育人”教学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课程思政内容,通过课前、课中及课后全方位渗透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在课程开展前,依托该课程的信息化数字资源平台——省级动物微生物课程精品在线课程,发布课程思政案例,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行业相关案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授课期间,通过案例引入,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从专业角度分析事件的发生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时发布相关话题讨论,进一步升华课程思政的内容,并加深学生的思考与认知。

3.3.2 教学方法创新。

该课程以行业规范为准则,以职业证书及技能大赛为导向,融入行业新兴核心技术,通过校企共建,突破传统的单一、静态资源模式,形成“视听做”立体化动态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反映了该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成果,实现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将公共卫生热点事件融入教学,用故事明晰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考核中,将原先的理论+技能考核方式改为理论+技能+素质考核,三者分别占40%、40%和20%。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素质考核,从学生学习全过程、多角度、多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4.1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提高,课程目标有所突破

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通过对比历年学生的学习成绩发现,学生在知识点的认知、掌握方面学习效果明显提升。通过对2017—2019级该课程成绩(以牧医专业为例)的比较发现,2019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2017和2018级,平均分数由67.03分提高至82.89分,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由14人增至63人。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课程结构认知清楚,满意度较高,96%以上的学生喜欢课程案例,愿意主动在线学习,课后能积极参与相关讨论(图1)。

4.2 教学方法认可度增加,学习方法有所掌握

通过对课程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及课程思政的融入,学生认可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能够主动将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运用在课程学习中。通过对比采用不同方法教学后班级的知识点测评结果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所掌握,成长较为突出,且学生认为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合理,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图2)。

4.3 课程参与性提高,价值认知有所提升

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行业产业相关案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国工匠、科技兴国强国等思想,结合课程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践环节参与性较好(图3),在课程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价值观,逐步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5 结语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教育理念,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9-10]。以高职院校动物微生物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的性质特点、课程思政现状,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确定课程思政大主题,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将课程思政融入每个章节,建立动物微生物课程思政库,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素质考核要素中,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与考核的同步化,实施效果良好,可为同类课程或相关课程提供借鉴和重要参考,真正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0-04-25].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  郜彦彦,林丽萍,舒梅,等.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277-279.

[3]  闫彦,张颖,温海霞,等.“课程思政”融入生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一堂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3):428-432.

[4]  丰雪妮,刘剑辉.微生物学检验融合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50-151.

[5]  郭润芳,裴家伟,林杨.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学”思政案例设计[J].微生物学通报,2021,48(5):1810-1814.

[6]  张帅兵,胡元森,屈建航.“以学生为中心”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1(2):77-78.

[7]  邓云霞,娄向新,张兴群.将思政教育融入“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J].广东化工,2020,47(22):196-197.

[8]  廖洁丹,张雪莲,黄良宗,等.多维度构建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J].科技风,2020(32):165-166.

[9]  杨惠,刘颖新,陈容,等.中医药高专院校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与融合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9):28-29.

[10] 李可丁.基于“大思政教育”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J].公关世界,2021(14):146-14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