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农村健康扶贫模式巩固与拓展研究

作者: 李惠

摘要 农村健康扶贫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是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重要内容。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与医疗卫生行业进一步融合,“互联网+”为进一步巩固农村健康扶贫成果赋能提效。系统总结了“互联网+”与农村健康扶贫深度融合的多种模式,并提出进一步拓展“互联网+”下全民健康覆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互联网+”;健康扶贫;农村;巩固拓展

中图分类号 F3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0-021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0.049

Research on th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Rural Health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under the Internet

LI Hui (Party School of Tianjin Committee of C.P.C., Tianjin 300191)

Abstract Rural health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y China Strategy, and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other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nternet +” can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rural health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tegrate with the medical and health industry.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various modes of deep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 and rural health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ways to further expand the national health coverage under “Internet +”.

Key words Internet+;Health poverty alleviation;Rural area;Retrospect and prospect

基金项目 2019年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项目(19QMWT09)。

作者简介 李惠(1978—),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农村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8-18

农村健康扶贫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是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重要内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1]。聚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任务目标,国家采取一系列精准措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发挥了最大范围的防贫减贫作用。2018年以来,我国健康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8亿人次,帮助减轻医疗负担近3 300亿元[2-3],累计分类救治超过1 900万贫困患者。特别是在我国贫困村通光纤和 4G 网络覆盖均超过98%的情况下[4],“互联网+健康扶贫”不仅让更多农村地区群众摆脱贫困与疾病间的恶性循环关系,还能达到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强调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该研究基于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背景,为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再次发生,在总结现有“互联网+”下农村健康扶贫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发挥“互联网+”模式的优势,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探讨推动健康扶贫可持续发展,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优化路径。

1 从农村健康扶贫到全民健康覆盖的必然选择

经过2013—2020年8年脱贫攻坚战的持续奋斗,我国消除绝对贫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全面实现,累计近1 000万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成功摆脱贫困[5-6]。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

加强,服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7]。2020年后,我国虽将完全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但贫困问题和致贫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自然条件,我国农村,特别是老少边区极易发生因病致贫和返贫现象,大部分重病、残疾群体丧失劳动能力后对家庭造成较大的支出负担。这是由于国内社会保障起步晚、统筹层次低、保障力度小,不能有效帮助城乡居民抵御风险,包括医疗、养老、生产成本在内的“大额刚性支出”长期存在的直接后果。同时,因病致贫不同于教育、就业、住房和养老等致贫因素,难以做到一次性消除,巩固成果和防止反复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全民健康覆盖监测报告》称,从现在起到2030年全球健康覆盖率需提高至现在的2倍[9]。全民健康覆盖指所有个体和社区都获得所需的卫生服务,而不会陷入经济困境。它涵盖全方位高质量基本卫生服务,从健康促进,到预防、治疗、康复和姑息治疗[10]。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健康问题成为关注重点,“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避免因病返贫现象出现。

2 农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特点

2.1 对疾病的关注程度和解决能力不足

受自然、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地区人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且农村地区人民所掌握的技能较低,收入有限,对于住房、教育较为重视,而对于健康问题,则“能忍则忍”“能省就省”,以致小病成大病、慢病,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负担[11]。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和老人较多,生病时,看病不方便,多选择应付了事。另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卫生意识仍相对淡薄,结合传统的生活方式,使疾病发生率较大。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缓解经济压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地方病、重大传染病和职业病方面。

2.2 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均衡

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尤其是老少边区医疗环境简陋,医疗设备老旧、不足,人才缺乏和医疗技术手段落后,尤其是在专科专病方面。脱贫攻坚战期间,上述问题大部分得到了明显改善。2019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面消除了乡、村2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实现了每个县都有1家公立医院,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都有卫生院、卫生室和合格的医生[12]。但是人才问题仍是重中之重,为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全国1 007 家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832个贫困县的1 172家县级医院,年均超过3万人次医务人员到贫困县医院蹲点帮扶,可是由于交通问题、数量问题、本职工作问题、薪酬问题、医疗条件及辅助科室发展问题、时间问题及覆盖面问题,发挥作用有限[13]。因此,完善“互联网+”健康扶贫模式,尽可能使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通上“医疗信息高速公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3 我国“互联网+”农村健康扶贫模式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互联网+”优化现有医疗服务,“做优存量”;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做大增量”,丰富服务供给[14],尤其是对农村贫困地区要因地制宜和积极发展,引入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从而改善我国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作为线下扶贫的有益补充,创新实施健康扶贫模式,是农村健康扶贫的重要方向。

3.1 “互联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的服务,包括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与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预防接种等。通过构建“互联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动态汇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病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地进行疾病的预防、筛查、干预,还能实现对个人健康的监测和评估[15]。如2019年启动的“健康扶贫”5G+智慧医疗试点。该项目以5G网络为基础,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缓解“悬崖村”等贫困地区因交通不便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远”问题。同时医疗卫生部门和健康管理中心可以实时监控流行病害,如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通过预测流行趋势,积极采取措施以避免安全隐患。例如在青海省玉树藏树自治州,阿里健康建立了数字化医疗扶贫新模式,通过其运营的全球新冠肺炎实战共享平台自动记录每位学员的学习和互动情况,并将记录结果反馈给合作的基层医院,帮助后者更好地组织和督促学员学习。

3.2 “互联网+”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是国家新医改落实“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一项政策。家庭医生入户更方便送医配药,提供诊断和咨询服务,为农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脱贫户提供安全、方便、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阿里健康、好大夫在线、微医等互联网医疗企业也都在积极探索。微医建立基层远程精准扶贫点,打造“县-乡-村”医疗健康服务网络,对建档立卡贫困患者进行全方位健康管理,通过配置云巡诊车,为重点人群、贫困户及残疾人群提供 7大类 49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质性提升当地诊疗水平。

3.3 “互联网+”农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

“互联网+”农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是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16]。特别是2020年5月,中国社会扶贫网与京东健康、京东公益联合发起“健康中国·医药补助工程”,面向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贫困人口),提供每人每年1 000元的购药补助。该补助可在贫困户购买指定目录中的药品时使用。该项目的指定线上购药渠道为京东健康旗下自营零售药房——京东大药房,用户所购买药品由京东物流承运,配送范围可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京东健康已与杭州民生健康药业、天士力医药集团、苏中药业集团、恩威医药股份、葵花药业集团、鲁南制药集团、上海中华药业、云南白药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西安杨森制药、亚宝药业集团这首批11家药企达成合作,筛选出超过350种药品并确定补助比例,单品补助比例最高达68%[17]。

3.4 “互联网+”农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

村级(社区)卫生室医保即时结算工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村级卫生室实现医保联网结算,通过村卫生室卫健HIS系统与城乡居民医保HIS系统数据对接及端口配置工作,实现数据实时提取核销结算, 同时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按月通过互联网加强稽查监管,对各卫生所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确保终端连接、运行顺畅。村级(社区)卫生室医保即时结算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医疗保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进一步方便了农村居民及时享受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大大节约了村民门诊看病购药及报销的时间。

3.5 “互联网+”农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以及实操能力,补齐健康扶贫短板,如2017年我国启动的乡村医生精准扶贫支持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继续教育,旨在为贫困地区基层培养并留住一批优秀的乡村医生,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可及性,使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发挥了线上教学培训的巨大优势。“互联网+”农村科普服务克服现场科普活动费时费力、受益人群有限、不容易理解记忆等弊端,通过短视频,如快手、抖音等影像资料使科普内容通俗易懂,可以反复观看,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帮助农民理解掌握正确的科普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