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

作者: 晋艺波

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0

摘要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基于甘肃省农业经济差异角度,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以人均农林牧渔生产总值为测量指标,选择2011、2015,2019年数据,计算甘肃省农业经济变异系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角度剖析甘肃省农业经济区域差异与变化。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经济呈现非均衡特征发展,相对差异集中极化程度较高,竞争程度小;甘肃省农业经济呈单核心非均衡特征发展,离散、集聚特征不明显,河西地区成为发达区。基于分析结果认为甘肃省应该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培育兰州、天水、甘南为农业特色发展核心地区,由单核心发展迈向四核心发展。

关键词 农业经济;空间差异分析;空间计量;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1-020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1.05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nalysis on Disparitie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Based on Spatial Econometrics

JIN Yi-bo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wei Occupational College,Wuwei, Gansu 733000)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Gansu Province, 14 cities and pre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per capita GDP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was used as the measurement index, and the data of 2011, 2015, and 2019 were selected to calculate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Using ESDA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change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from a spatial perspectiv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presents a non-equilibrium development, with a high degree of relative differential concentration and polarization, and a small degree of competition;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develops with a single core and non-equilibriu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persion and agglomeration are not obvious, the Hexi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become the core.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it is believed that Gansu Province should implement a no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cultivate Lanzhou, Tianshui, and Gannan as the core areas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move from single-core development to four-co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conomy;Spatial disparity;Spatial econometrics;Gansu Province

在党在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个总方针,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甘肃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现代化,逐步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而且甘肃省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

2020年,甘肃省生产总值9 016.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 198.1亿元,占全省产值的13.3%,而同期甘肃省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约1 195万,占比约48%,可以说对于甘肃省来说,48%的农村人口只创造了13.3%的产值,农业经济效率比较低下,同时甘肃省依然存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尤其是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城乡融合协调发展,首先需要客观认知甘肃省农业经济空间差异现状,因此因此有必要对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研究,分析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差异客观状况与原因,提出有效建议与措施,为甘肃省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参考依据,促进甘肃省“三农”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

目前研究农业经济发展的文献比较多,何红光等[1]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统计技术对中国1990—2014年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研究,认为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程度和发展均衡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姚成胜等[2]通过构建农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6年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揭示了我国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王建兴等[3]以陕西各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测量陕西农业经济差异陕南相对差距缓慢小幅扩大,关中保持稳定,陕北的相对差距先迅速减少后缓慢扩大;刘鹏凌等[4]利用泰尔指数,分析安徽省三大农产品农业经济发展差异,认为安徽三大农产品农业经济差异较小;卢新海等[5]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认为耕地利用促进了湖南农业经济的增长;王克响等[6]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认为技术进步、生产规模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关于甘肃农业经济,葛成莉等[7]利用固定效应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系统GMM模型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农业现代化对甘肃省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刘锐等[8]通过研究认为甘肃现代农业与县域经济的协调程度整体水平不高,协调发展度时空分异显著;王新民等[9]运用综合评价法、ESDA等方法研究认为甘肃农业经济差距大但变化趋于稳定。

综合学者研究结果[4,10-13],从研究尺度可以看到包括了全国、省级、市区与县级,从研究方法看,既有研究某个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也有研究多个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既有定性方法也有定量方法的,关于研究甘肃的成果并不是很多,既有研究因素对甘肃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也有研究甘肃农业经济协调耦合发展的,同时也有空间差异研究的,从结论来看,认为甘肃省农业经济都存在空间差异。笔者借鉴其他学者研究,分别选择甘肃省2011、2015、2019年人均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作为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反映值,运用GeoDa软件测算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甘肃省农业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更准确地反映甘肃省14个市州农业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分别选择甘肃省2011、2015、2019年人均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反映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称为甘肃省农业经济值。数据主要选自2012、2016、2020年《甘肃发展年鉴》。

1.2 研究方法

1.2.1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是衡量甘肃农业经济发展相对离散程度的重要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14]:

CV t=.ni(Xti-t)2/n t(1)

式中,Xti表示甘肃省i区域t年甘肃省农业经济值,t表示甘肃省t年农业经济值的平均值;n表示甘肃省研究对象城市数量为14 ;CV表示变异系数,其值愈大则表示甘肃省人均农业经济发展区域相对差异愈大,反之则表示区域相对差异愈小。

1.2.2 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相关通常Moran’s  I 指数,它是衡量甘肃省各市州农业经济在全省范围空间结构特征与整体趋势的度量指标,其取值范围为[-1,1],其计算公式如下[15]:

I全局=n×.ni=1.nj≠1Wij(Xti-t)(Xtj-t)

(.ni=1.nj=1Wij)×.ni=1(Xti-t)2(2)

式中,I全局 为Moran指数; n 为甘肃省市州数目14; Xti、Xtj分别是指i地区与j地区第t年的农业经济值;t为甘肃省第t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值的平均值;(Xti-t)(Xtj-t)则表示甘肃省地区i与地区j农业经济值的相似性;Wij 代表空间权重矩阵,代表各个地区在地理空间上的邻近关系。

2 甘肃省农业经济空间演变实证分析

2.1 甘肃省农业经济相对差异分析

依据公式(1)计算甘肃省2011、2015、2019年的农业经济变异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

2011—2019年,甘肃省农业经济的标准差从14 261.73元增长到28 228.84元,标准差增长了0.98倍,绝对差异增长速度较快,说明甘肃省农业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趋势,变异系数则从2011年的0.70降低为2019年的0.66,相对差异降低了5.71%,说明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虽然有较大差异,但是相对差异呈现出缓慢降低的趋势。

2.2 甘肃省农业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2.2.1 甘肃省农业经济Moran’s  I 值分析。

以2011、2015、2019年3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人均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为测量指标,以甘肃省行政地图SHP文件为分析地图,通过GeoDa软件计算甘肃省农业经济的全局Moran’s  I 指数值以及显著性检验统计量值。

2011—2019年,甘肃省农业经济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表现为农业经济相似的市州单位空间集聚。通过公式(2)计算得到Moran’s  I值、正态统计量Z值及P 值。如表2所示,3个年份的 Z 值均大于2.58,且 P值小于α(α 取0.01),说明甘肃省3个年份的农业经济空间自相关是显著的。Moran’s  I 值呈现先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表明甘肃省农业经济相关性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3个年份的Moran’s  I 值大于0,表明研究期甘肃省农业经济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显著正相关,其表现的含义是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市州区域趋向于相邻,而发展水平较低的市州区域单位也趋于相邻,表现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

2.2.2 甘肃省农业经济空间演变分析。

对甘肃省农业经济进行局部空间统计分析,可以揭示农业经济在局部区域内的空间结构。选择2011、2015和2019年的甘肃省人均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为研究数据,运用GeoDa软件,利用Moran’s  I 散点图以及LISA集聚图区分甘肃省14个市州与邻接市州之间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