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与对策研究

作者: 赵祺 范泰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与对策研究0

摘要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当前重大战略任务,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与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山西省天镇县玉泉镇唐八里村为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风建设、组织创新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剖析现状,进而深入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找出唐八里村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在实践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1-024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1.06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Linkage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angbali Village, Yuquan Town, Tianzhe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O Qi1,FAN Tai2

(1.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Team of Shanxi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 Tianzhen County, Tianzhen, Shanxi 038200;2. Guqianbao Town, Tianzhe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Tianzhen, Shanxi 038200)

Abstract It is a major strategic task of our country to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ffective linkage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Tangbali Village, Yuquan Town, Tianzhe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ocusing on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rur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further analyzes the effectiv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angbali Village’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po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Linkage mechanism;Countermeasure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并具有紧密的实践逻辑:脱贫攻坚的短期目标是确保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在2020年实现如期脱贫,其长远目标是以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新时期开展好农村工作、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2-4]。笔者以山西省天镇县玉泉镇唐八里村为例,探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与对策,研究成果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唐八里村发展现状分析

唐八里村位于山西省最北部,气候严寒,无霜期短,十年九旱,土地贫瘠,是国定贫困县天镇县的一个贫困村。该村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玉泉镇,是行政村,包含1个崔家窑自然村,该自然村距离唐八里村1 km。全村地势平坦,属于平原地区。截至2020年,全村在册人口763户1 882人,常住人口434户1 134人,其中贫困人口144户372人。

1.1 党建组织现状

截至2020年,全村共有党员53人,其中男党员47人,女党员6人,按年龄分布的党员人数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党员们的年龄普遍偏大,年轻党员的数量较少,党建方面年轻储备力量不足。

村内“两委”班子队伍健全,村民积极参与村内事务管理,每年都会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小组长会议,村内事务实行全公开。

1.2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状

截至2020年,唐八里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通往城镇的道路以及村内所有主街巷道路都实施了硬化美化,村内设有公共汽车站点,距离最近城镇4 km,交通便利;饮用水和居民用电实现了全户覆盖,饮用水是自来水,水源供应充足,水质十分安全;建有3处公共厕所和18个垃圾堆放点;村内所有主街巷安装了路灯,数量约120盏。

公共服务方面,唐八里村建有1所卫生室,配有1名乡村医生;村内现阶段没有任何学校,适龄上学的孩子都选择在附近的城镇就读;村民们有信贷、邮寄等服务需求时都会到附近的城镇办理。

1.3 人口、劳动力流动及资源现状

目前村内在册人口1 882人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数为323人,年龄在16~60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约为900人,其中长时间外出打工者占具有劳动能力人数的50%左右,在村内务农的劳动力大多年纪偏大,绝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66.67 hm2,其中水田、水浇地面积285.73 hm2,需要退耕还林地面积46.47 hm2,旱地面积34.47 hm2。

1.4 村级经济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村内有金色黍子、绿色蔬菜、红色水果的彩色种植基地,以黑玉米、黑谷子、黑花生、黑豆和紫薯为代表的“五黑基地”。2019年村内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8.20 hm2,其他作物(以蔬菜大棚为主)播种面积15.33 hm2,小杂粮播种面积66.67 hm2,去年全村粮食总产量约250万kg。目前村级合作社组织大多为个人所有,合作社组织以运输业为主。

1.5 精准扶贫现状

唐八里村共有贫困户144户372人,截至2020年底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19%下降到2020年底的0,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研究

近年来,唐八里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要点,按照“既要如期脱贫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的思路,进行了贫困村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与探索。

2.1 发展产业,努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战略内容涵盖了乡村发展的许多方面,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的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产力解放的问题,还关系到农民就业增收的问题,对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乡村产业兴旺起来,乡村经济才能够发展起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乡村、留在乡村,乡村才能够增添更多的人气和财气。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推动产业积极发展,努力培育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动能[5]。

产业兴旺要发挥当地农村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要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多样,可通过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等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乡村旅游项目等[6]。

为此,唐八里村积极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引进了青薯9号等4个新品种,购买了7 500 kg脱毒马铃薯原种,试验种植了4 hm2以上。截至2017年底,全村建立大棚56个,蔬菜种植户收入12万元/hm2以上,带动了10余户贫困户和村民加入合作社,并带动贫困户20余人在合作社务工。2018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超过86.67 hm2,集体收入明显增加;积极发展“金色黍子”种植,唐八里村的自然条件独特适合种黍子,品质很高,于是发展黍子种植,保障村民能增收。2019年村内种植桃树567 hm2,杏树0.67 hm2,西梅0.67 hm2,努力打造6.67 hm2桃采摘园,带动了一批贫困村民种植桃树,从而不断实现共同脱贫致富。2020年该村共种植黍谷66.67 hm2,与雁同府黄酒厂合作建设,打造“公司+农户+订单”种植销售模式,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发展“红色水果”种植,打造了百亩农业休闲观光采摘园,并发展乡村旅游。

2.2 保护生态,积极打造人与自然发展新格局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内容,积极打造人与自然发展的新格局,就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积极发展农村绿色生态产业,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4]。

唐八里村近些年来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对所有主街巷道路实施硬化美化并安装太阳能路灯,美化了村庄更“点亮”了人心;村内建有公共厕所和垃圾存放池,村内环境干净,卫生质量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农村绿色生态产业,例如“绿色蔬菜基地”“彩色种植”和“五黑基地”,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退耕还林,不断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一方面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农民收入。

2.3 建设乡风,善于焕发乡村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6-10]。

唐八里村近些年来也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培育良好的乡风民风,让乡村文明不断焕发出新的气象。村内在宽敞之处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能引导良好民风的标语;新建了大戏台,定期邀请演艺公司进行演出,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村民们也会利用闲暇时间跳“广场舞”,进行体育健身等活动;这些都让村内焕发出欢乐的生活气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