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研究——以津市市毛里湖镇青苗社区为例
作者: 陈俊宇 周克艳 刘芳清 黄振国 祝琪雅 金龙新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更好地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从村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入手是行之有效的关键手段。以湖南省津市市青苗社区为例,重点从土地利用、产业兴旺、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思考村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编制,希望能够对国内村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村域;乡村振兴规划;青苗社区
中图分类号 TU 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2-022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2.05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lanning of Village-level—The Case of Qingmiao Community, Maolihu Town, Jinshi City
CHEN Jun-yu, ZHOU Ke-yan, LIU Fang-qing et al
(Hunan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Hunan 410125)
Abstract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plan made by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is also the general grasp of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better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and key means to start with the formulation of village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Taking Qingmiao Community in Jinshi City,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inly considers the formulation of village revitalization strategic plan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use, industrial prosperity, rural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village revitalization strategic planning in China.
Key words Village-level;Rural Revitalization Planning;Qingmiao Community
党的十九大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国家战略之一[1]。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2]。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规划引领的核心要点,将我国“三农”发展建设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在国家战略引导下湖北、四川、湖南等地结合地方乡村发展特征因地施策,相继提出了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脚点在村(社区)[4]。目前学术界有关乡村振兴规划的研究多集中在县市区[5-6]和乡镇层面[7-9],鲜有村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相关的研究。因此,笔者以湖南省津市市青苗社区为研究对象,对村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开展研究,探寻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从土地利用、产业兴旺、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对应的规划思考研究,以期为村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 区域概况
1.1 区域资源条件
1.1.1 自然资源条件。
社区位于111°59′25″~112°0′23″E、29°22′34″~29°24′17″N,南北长3.2 km,东西宽1.4 km,土地总面积3.2 km2。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位于洞庭湖区毛里湖畔,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典型的平湖地形地貌,地势呈北高南低,地面高程在30~45 m,南部区域土地较平整连片,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动植物资源丰富。社区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色优势,辖区内石龟山曾出土1 500 kg古铜钱,见证了此地古代先人的文明与生活。
1.1.2 区划人口。
社区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708户,总人口2 480人,其中农业人口1 462人,劳动力890人。辖区内有土家族移民52户、168人。现有贫困人口12户、29人。2017年社区居民年人均收入7 500元。
1.1.3 土地资源。
社区土地总面积为321.47 hm2。其中,农用地面积232.00 hm2,占总面积的72.17%;城镇及村庄建设用地48.73 hm2,占总面积的15.16%;交通水利用地21.54 hm2,占总面积的6.7%;未利用地19.2 hm2,占总面积的5.97%。社区土地平整连片,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
1.2 特色优势
1.2.1 地理行政交通区位特色鲜明。社区地形平坦,农业生产适应性广,打造以农渔游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条件好;对外交通便利,距津市、安乡、澧县、临澧、常德城区车程在1 h以内,有利于吸引城区居民旅游休闲。
1.2.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础较好。土地流转环境较好,已流转土地面积103.00 hm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基础较好,现有各类经营主体47个。
1.2.3
农产品加工传统手艺特色鲜明。农产品传统手工加工产品品种较多,产品生态优质,风味好,价位高,市场畅销。
1.2.4
青苗品牌社会影响力显现。自2015年已成功举办四届“青苗腊八节”,“青苗腊八节”已成为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乡村品牌。
1.2.5 乡村人文环境好。村民崇学氛围浓厚,全村共培养出大专及以上学历176人,有一技之长村民195人。社区干部均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学历2人。
1.3 问题短板
1.3.1
缺乏科学的整体发展规划。干部村民发展有想法、有行动,但多局限于单一项目的近期发展,整体性、协调性、长远性、科学性不够,没有一个好的总体规划引领发展。
1.3.2
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尚未建立。村民从事农产品传统手工加工有优势,休闲农业发展已经起步,农产品节会销售来势较好,但农产品生产方式比较传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层次较低。
1.3.3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缺乏科学合理布局,良种与技术推广欠规范、不配套,农产品生产水平不高。
1.3.4
经济实力不强。社区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民富裕程度不高,产业开发和乡村建设资金投入缺口大,需要多方融资。目前,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较低。
2 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10],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青苗。
2.2 建设原则
2.2.1
坚持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谋划社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社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2.2.2
坚持因地制宜。客观分析社区资源环境条件特点,找准乡村振兴的特色和优势,突出特色,彰显优势,走适合区情的乡村振兴之路。
2.2.3
坚持宜业宜居。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高效致富产业,加强社区人居环境整治,保护社区生态环境,将社区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2.4
坚持多方联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组织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乡贤回乡创新创业、外部人才和企业入乡创新创业,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2.2.5
坚持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振兴的规律性和发展走势,注重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盲目全面铺开,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2.3 发展定位
以“节”为“媒”,打造以农渔加游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滨湖田园综合体。以“青苗腊八节”品牌节会为契机,不断丰富节会品种和内容,着力打造国内知名乡村节会品牌;以节会为平台,吸引广大消费人群,畅通产品销售与服务,引领地方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加工,带动生态优质农产品生产,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2.4 发展目标
2.4.1 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2年,将“青苗节会”打造成为国内知名乡村节会品牌,将青苗社区建成特色绿色优质农副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省级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点、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2.4.2 具体目标。
2020年,社区产业发展布局成形,各项目基地建设全部完成,农产品生态优质生产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农产品绿色优质生产率达到100%,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80%,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50%,接待旅游休闲游客达到3万人次,生产经营总收入达到5 837万元,增加值达到2 611万元,土地综合生产率达到181 575元/hm2。
2022目标:社区农产品生态优质生产经营体系成熟,运转高效,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60%以上,接待旅游休闲游客达到5万人次,生产经营总收入达到7 896万元,增加值达到3 466万元,土地综合生产率达到245 625元hm2。
3 土地利用规划
3.1 土地用途分区
根据社区现有土地利用情况,结合功能分区,将土地用途分为:稻油生产区、旱地作物生产区、林果生产区、生态种养区、水产养殖区、河流滩涂保护区、村镇建设用地区。一是稻油生产区60.00 hm2,包括社区内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农田,开展水稻、油菜种植。二是旱地作物生产区66.67 hm2,包括社区现有旱地、不需要季节性灌溉的农田和灌溉条件不好的农田,主要开展蔬菜瓜果和旱杂粮种植。三是水果生产区46.67 hm2,包括社区现有果园、其他园地和农户房前屋后的果园,主要开展柑橘、桑葚和四季水果种植。四是生态种养区13.33 hm2,包括社区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农田,主要开展稻田养虾、蛙、鸭。五是水产养殖区50.00 hm2,包括社区现有池塘水面,开展池塘健康名优鱼、虾、螺养殖。六是河流滩涂保护区12.53 hm2,包括社区内河流水面、内陆滩涂和其他湿地,主要是保护滩涂湿地水面,严禁在湿地上进行开发和从事破坏湿地功能的不合理建设。七是村镇建设用地区72.27 hm2,包括现有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建设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农村建设。该区在各组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