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苔藓植物新记录
作者: 金民忠 任昭杰 赵昌高 林坚 侯建花 许元科摘要对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苔藓植物进行调查研究,采集苔藓植物标本2 331份,经鉴定发现,浙江苔藓植物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28个。对上述新记录种类的主要鉴别特征、生境和分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苔藓植物;新记录;景宁;华东
中图分类号Q949.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2)13-011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3.031
New Records for Zhejiang Bryophyte Flora
JIN Min-zhong REN Zhao-jie ZHAO Chang-gao et al(1.Ecological Forestry Development Center of Jingning She Autonomous County, Jingning, Zhejiang 323500;2. Shandong Museum,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2 331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Jingning She Minority Autonomous County, Zhejiang, China, 1 genus and 28 species were founded from Zhejiang Province for the first time. Meanwile, main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habitats and distributions of above mentioned species were given.
Key wordsBryophyte;New records;Jingning;East China
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宁”)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1-2],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总面积1 938.84 km2,其中陆地面积 1 885.14 km2,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9 ℃,1996—2010年均降水量1 617.6 mm。洞宫山脉贯穿全境,最高峰大漈上山头,海拔1 689.1 m,森林覆盖率高达 8061%,植物资源保持着相对原始和完整的状态[3]。该县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苔藓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但鲜见相关的研究工作。笔者从2019年开始对景宁县进行苔藓植物调查,为浙江苔藓植物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该研究的标本均存放于山东博物馆植物标本馆(HSDM)。
1小疣毛藓Leratia exigua (Sull) Goffinet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矮小,常夹杂于其他种类中。茎直立,单一或偶分枝。叶干燥时贴茎,椭圆形至披针状椭圆形,尖部圆钝;叶边全缘,通常平展;中肋达叶尖下部。叶中上部细胞圆方形,具高且分枝的疣。孢蒴隐生,气孔显型。蒴帽短圆锥形,具纵褶,具少数透明而短的毛。
生境:林内树生。
标本鉴定:景宁林业总场草鱼塘分场场部后山,海拔1 150 m,许元科X0052-C。望东垟自然保护区白云保护站,海拔1 100 m,许元科R20321-B。
分布:中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重庆)。日本、北美洲和欧洲(阿尔卑斯山)。
2华北青藓Brachythecium pinnirameum Müll. Hal.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较为粗壮,成片生长,黄绿色。茎匍匐,规则羽状分枝。茎叶具两条深纵褶,基部阔心形,先端具钻状长尖;叶边平展,全缘;中肋细长,几达叶尖。枝叶窄小。叶细胞线形,平滑,角细胞长方形或椭圆形,分化至褶皱处。孢子体未见。
生境:栎树根生。
标本鉴定:景宁林业总场荒田湖分场芥菜圩林区石马头脚,海拔1 000 m,许元科、金民忠X0068-B。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陕西、宁夏、安徽、浙江、四川和云南等地[4]。
3黄叶细湿藓Campylium chrysophyllum (Brid.) J. Lange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较小,交织生长,黄绿色。茎匍匐,不规则分枝。茎叶背仰,披针形或长卵状披针形,具长尖;叶边平展,多全缘;中肋单一,达叶中部。枝叶与茎叶同形,较小。叶细胞虫形,平滑,角细胞分化,厚壁,短长方形。孢子体未见。
生境:林下湿石生。
标本鉴定:望东垟自然保护区白云保护站,海拔1 000 m,许元科X0888-B。
分布: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浙江、上海、江西、湖北、贵州、云南)。日本、朝鲜、印度、墨西哥,高加索地区,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北部[5]。
4粗枝拟疣胞藓Clastobryopsis robusta (Broth.) M. Fleisch.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较粗壮,成片生长。茎匍匐,不规则分枝。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具长尖,基部宽下延;叶边背卷,全缘或具细齿;中肋2,短弱,有时缺失。叶细胞狭长,厚壁,平滑;角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多数。芽胞着生于叶腋。孢子体未见。
生境:林下石生、树生。
标本鉴定:大仰湖自然保护区上寮坑,海拔950 m,任昭杰、许元科R20438;海拔1 300 m,任昭杰、许元科R20466。
分布:中国(浙江、台湾、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5尖瓣折叶苔Diplophyllum apiculatum (Evans) Steph.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细小,黄绿色。茎稀疏分枝。侧叶两列,横生,折合状,缝合线长度为腹瓣的1/6~1/4;背瓣小,椭圆形,尖部窄三角形,先端具1~2细胞刺状小齿,边缘具不规则细齿或全缘;腹瓣大,舌形,叶缘具齿。叶细胞多边形,三角体不明显,角质层具疣。孢子体未见。
生境:林下土生。
标本鉴定:大仰湖自然保护区上寮坑,海拔950 m,任昭杰、许元科R20433。
分布:中国(安徽、浙江、贵州、云南、福建)。北美洲。
6鹿儿岛耳叶苔湖南亚种Frullania kagoshimensis Steph. subsp. hunanensis (S. Hatt.) S. Hatt. & P. J. Chen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中等大小,平铺生长。茎匍匐,不规则羽状分枝。侧叶覆瓦状排列,背瓣宽椭圆形,顶端圆钝,常内卷,基部下延;腹瓣不对称盔形,宽大于长,口部平截,喙状尖向下弯曲;副体丝状。腹叶近圆形,顶端2裂至叶长的1/5,裂瓣三角形,锐尖,上部边缘具不规则齿。叶细胞椭圆形,三角体大,呈节状加厚。孢子体未见。
生境:林下树生、石生。
标本鉴定:大仰湖自然保护区上寮坑,海拔950 m,任昭杰、许元科R20397。景南乡忠溪村上山头,海拔1 500 m,任昭杰、许元科R20475。英川镇香炉山,海拔500 m,许元科X1703-A。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浙江、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7爪哇裸蒴苔Haplomitrium blumii (Nees) R. M. Schust.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疏松成片生长,绿色,较柔嫩。茎直立或倾立,未见分枝。叶三列着生,扁圆形。叶细胞六边形,薄壁。孢子体未见。
生境:林下土生。
标本鉴定:望东垟自然保护区白云保护站,海拔1 000 m,任昭杰、许元科R20342。
分布:中国(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日本,南美洲。
8腐木藓Heterophyllum affine (Mitt.) Fleisch.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密集生长,成垫状。茎匍匐,不规则分枝,被叶枝条多少扁平状。叶直立至倾立,卵状椭圆形或阔披针形,先端具长尖;叶边平展,全缘,仅先端具细齿;中肋2,短弱。角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多数。孢蒴圆柱形,成弓形弯曲。
生境:林内树生、林内石上土生。
标本鉴定:景宁林业总场草鱼塘分场桃树蒲林区,海拔1 000 m,许元科X0668。景宁林业总场大际分场,海拔1 000 m,许元科X0879-A。
分布:中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福建、台湾、广西、海南)。日本、柬埔寨、老挝、越南、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
9小萼叶苔Jungermannia parviperiantha C. Gao & X. L. Bai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细小,丛生成片。茎直立或倾立,不分枝或在雌苞下部生鞭状枝,先端具芽胞。叶圆形或椭圆形,长大于宽,背基角略下延,叶边明显背卷。叶细胞六边形,边缘细胞长方形,三角体不明显。孢子体未见。
生境:林下腐树根生。
标本鉴定:林业总场大际分场猪栏坑林区防火线,海拔1 250 m,许元科X0147-A。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浙江和福建。
10八列平藓Neckera konoi Broth.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粗壮,暗绿色,疏松大片生长。主茎匍匐,支茎倾立,不规则分枝,小枝先端常具鞭状枝。茎叶椭圆状舌形,两侧不对称,上部具深纵褶;叶边基部一侧内折,先端具齿;中肋单一,达叶中部,有时分叉。叶中部细胞线形,平滑;角细胞方形,厚壁,黄褐色。孢子体未见。
生境:林下石生。
标本鉴定:沙湾镇叶桥村村尾风水林,海拔800 m,许元科X0747-A。
分布:中国(安徽、浙江、四川)。朝鲜和日本[6]。
11木灵藓Orthotrichum anomalum Hedw.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密集丛生成垫状,上部暗绿色,下部黑褐色。茎直立,二叉分枝。叶干燥时近直立、贴茎,披针形或长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叶边全缘,中部外卷;中肋达叶尖略下部消失。叶中上部细胞圆方形,厚壁,具1~2个疣。孢蒴圆柱形或椭圆柱形,明显伸出雌苞叶之上。蒴帽圆锥形,具纵褶,具毛。
生境:路边树生。
标本鉴定:鹤溪中路,海拔200 m,许元科X0372-A、A0833-A。
分布:中国(内蒙古、河北、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浙江、福建)。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日本,欧洲、中美洲、北美洲[7]。
12丛生木灵藓Orthotrichum consobrium Cardot
主要鉴别特征:植物体较小,丛生,上部暗绿色,下部黑褐色。茎直立,单一或二叉分枝。叶干燥时略扭曲、贴茎,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叶边全缘,平展或仅单侧狭背卷;中肋达叶尖略下部消失。叶中上部细胞圆方形,具1~2个疣。孢蒴卵球形,隐生于雌苞叶之内。蒴帽圆锥形,具纵褶,无毛。
生境:树生。
标本鉴定:鹤溪街道博物馆,海拔240 m,许元科X0357。景宁林业总场荒田湖分场大浪坑林区,海拔1 030 m,许元科X0484。
分布:中国(甘肃、安徽、浙江、江苏、上海、湖南、云南)。日本和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