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陈梦瑶 刘道德摘要以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为例,结合上级对特色乡村农业产业整体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分析了当地特色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稳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从根本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对策;方城县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2)13-021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3.05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peci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Fangcheng County
CHEN Meng-yao LIU Dao-de
(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00;2.Hubei State-owned Houhu Farm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ice, Qianjiang, Hubei 433115)
AbstractTaking Fangcheng County,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deployment made by the superior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rur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w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 rural agricultural industry.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driv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Special agriculture;Development status;Countermeasures;Fangcheng County
习近平总书记于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农村要深入继续贯彻落实国家乡村农业振兴发展战略,强调农村要持续推进以现代农业和新型乡村建设为首位的发展策略,按照现代农村发展“产业兴旺、生态环境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要求,大力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和新型乡村建设现代化。其中民族特色产业的兴旺兴盛就是当前新的立足点,强调要把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特色产业提质提量增效示范工程建设作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核心和主攻内容,坚持调产业结构、提优质产品、促产业融合,走农业基地建设规模化、管理体制科学化、生产工艺标准化、加工工艺精深化、营销服务市场化、产品销售品牌化的长期产业发展道路,以期形成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的各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1]。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坐落于河南西南部,地处南阳盆地东北部,辖区内浅山、岗丘和平原区各占1/3,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近年来,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方城县从实际出发,把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向来抓,在全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但通过长期实地考察调研和大量的资料查阅后,发现在这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阻碍因素,成为影响农村特色产业纵深发展和农业经济上行的窒碍。
1方城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方城县全县有耕地面积12.733万hm2,2020年农业产值达71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8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万元。截至2021年6月,全县生产经营主体4 512个,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28家,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25家;全县累计发展家庭农场883家,其中省级家庭农场3家,市级家庭农场12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6家,省级6家,市级20家。绿色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超过2 000 hm2,绿色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13个,涉及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涵盖52个农产品品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方城县目前主要巩固和发展了裕丹参、黄金梨、花生、生猪养殖和食用菌五大特色农业产业。
1.1裕丹参产业裕丹参,俗称红参,是方城县特有的一种传统中草药材。为了充分利用保护裕州丹参这一野生植物中医材和药材品种资源,方城县分别实行封山育参、退耕退种还林用药等多项优惠政策配套措施,按照国家GAPT等标准及国家绿色天然食物安全生产工艺规范的相关标准,建设了无公害生态仿野生裕丹参专业种植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在方城县裕丹参的生产规模化基地种植项目基地生产总面积已达2 000 hm2,全部基地实行企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基地种植,年产优质精品裕阳富丹参超6 000 t,产值超1亿元。裕丹参产业的快速发展还逐步形成了一个中药材产业集群,集群以当地一家省级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南阳博瑞康科技有限公司为主要支撑,带动了县区以及周边区域的近7万名劳动力和就业人员。
1.2黄金梨产业黄金梨是方城县另一项名声在外的特色农产品。方城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打造方城黄金梨这个农业品牌。目前,县区种植黄金梨的基地面积已经达到2 000 hm2,2020年总产量62万t,产值规模达2.5亿元,主要分布在方城县博望镇,仅博望1个镇的种植面积就达到1 200 hm2。目前全县已打造出“博望坡”“三国”“裕华”“胡家荒”4个黄金梨品牌,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并通过贸易公司出口至国外。在2020年,方城县博望镇以黄金梨为主打特色产业,成功入选全国第十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黄金梨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全县将近20万人的生活和就业,为推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3花生产业花生是方城县第三大基地种植的农作物,常年基地栽培种植中的花生基地面积高达4万hm2,2020年生产出花生22万t,产值规模接近12个亿,良种种植覆盖率100%。其中远杂9102、远杂9307、远杂6号、豫花22、豫花23、宛花2号、驻穗宛花1号、驻穗宛花2号、商花5号等优质品种种植覆盖率95%以上。同时,方城县还创建和培育了以方城县金馥植物油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多条花生加工生产线,并形成了以花生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化集群,整合“花生高产创建项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扶持种植类项目”等重点项目,大力扶持开发方城县花生种植和加工的规模化生产,搞好花生企业文化带动,促进全县花生加工产品深度化加工,力求创造出花生产业的知名品牌。
1.4生猪产业依托方城县恒旺生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方城生猪产业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20年全县生猪养殖业年总产值突破60亿元,带动农户过万户,经营耕地面积1万hm2,帯动农户人均增收4 500元。联合体业务范围涵盖生猪饲养、生猪销售、屠宰加工、生产畜禽饲料、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中药材种植、林果种植和旅游观光,实现三产融合、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化,产业地域分布涉及南阳市方城县、宛城区、内乡县等周边县(市)。2020年联合体的总营收达7.1亿元,带动农户7 000多户。
1.5食用菌产业方城县以香菇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年种植规模达6 000万袋,主要分布在四里店镇、拐河镇的浅山区和岗丘区。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四里店镇香菇种植产业范围涉及20余个行政村,300余户,提供了4 000多个就业岗位。2020年全县食用菌产业年总产值达到3亿元,带动人均增收5 000元。
2县域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2.1区域化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县区、乡镇的品种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尚未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中有所凸显,产业规划也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部分地区发展一味图大图快,产业涉及面积大而广,区域性规划严重滞后,致使各区域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区域优势不明显,特色产业无特色,整体的经济发展成效受到影响。
2.2现代化产业基地缺乏特色农产品没有市场就无法发展、没有规模就难成气候[3]。相当一部分特色农业产业还没能因地制宜地优化产业结构,也没有加强产品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未形成产业聚集,也没能将本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因而很难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像黄金梨基地的发展模式,目前基本上还是依靠农户和少数中小企业的自发建设和散销式的市场开拓模式,没有形成有产供销一条龙的强大产业链条,特别是在黄金梨的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完善空间还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2.3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当地政府部门和县域行业内针对特色农业开发的科学技术投入严重有限,再加上其从业人员主要为农民,科技素质相对偏低,在于农产品的选择和种植上,主要依靠自身不断探索和积累的经验,这种颇为原始的模式生产出的农产品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求。加之一些县域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的服务能力很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科技人员无法适应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还是停留在发放宣传资料、照本宣科的低水平上,导致特色产业、试验、示范成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无法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此外,很多县域农产品加工企业因起步晚、自身实力较弱、贷款困难、生产周期长、资金不足,从而难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更是没有能力进行科技研发投入[4]。
2.4生产基础配套设施滞后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设施不配套,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市场冲击的能力就比较弱[5]。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是河南省很多农村地区的发展瓶颈,是通病。中低产田大、冷、烂、散,从生产和管理的角度上来看都很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相当于产业的“根基”没有打好,严重制约了特色产业健康前进的步伐。基础配套设施的薄弱直接造成了我国农业普遍抗灾能力降低,从而导致“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普遍发生。
3推进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稳健发展的对策
3.1理清发展思路,全盘规划部署要想持续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稳步提升,必须用全面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根据空间异质性差异和社会人文等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构建一个成熟完整的产业链。
3.2重点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产业园区以方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2022—2025年)为例,计划按照当地产业布局的区域性、生产的标准化、开发的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化等要求,以优质的花生、草畜、林果等种植园区为工作重点,发挥本地区优势,突出产业重点,带动建设一批具有优势的特色农林副产品种植和生产基地。
3.3以重点项目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由政府牵头、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基地建设和良种繁育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逐步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各农业县区应该在遵循总体规划和充分明确自身优势特色产业情况的前提下,向优势主导产业大量、集中地投入财政资金、优质人力资源和科技支持,以此大力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为本地农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