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化MAP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及参与行为研究

作者: 吕海涛 秦帅 王浩坤

中国中化MAP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及参与行为研究0

摘要 探究龙头企业主导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让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红利,对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中国未来“谁种地”和“如何种地”难题有重要意义。中国中化作为中国农业的“国家队”,在2017年启动了MAP战略,对创新龙头企业主导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示范作用。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MAP农业生产性模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进一步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驱动农户参与MAP生产性服务模式的行为因素。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参与MAP生产性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的农业收入,同时倾向得分匹配法中各匹配方法ATT估计结果表明,相对于采用MAP生产性服务的农户而言,未采用者的农业收入将明显下降2.98万~3.56万元;农户参与MAP生产性服务模式的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入社认知会对参与MAP生产性服务模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直觉行为和行为态度会对参与MAP生产性服务模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MAP模式作用和主观规范并不会对农户参与MAP生产性服务模式产生相关性影响。建议进一步加大MAP生产性服务模式的推广范围和力度,提高农户参与度,从销售端着手建立保障参与农户收入稳定提高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增收效应;参与行为;MAP模式

中图分类号 S-9;F 3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4-0210-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4.04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Income Increase Effect and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f MAP Productive Services in Sinochem Group—Evidence from Alukeerqin Banner,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L Hai-tao1,QIN Shuai2 ,WANG Hao-kun2

(1.Innov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chem Holding Co.,Ltd.,Beijing 100000; 2.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00)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leading enterprise-oriented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mode on farmers’ income and let small farmers shar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ividend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who farms and how to farm” in China’s future.As the “national team” of Chinese agriculture,Sinochem Agriculture launched the MAP strategy in 2017,which plays a demonstration role in the so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services led by leading innovation enterprises.In this paper,Alukeerqin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MAP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attern on farmers’ income,and the behavioral factors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MAP productive service pattern were further analyzed based on the extended planned behavior theory.The baselin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MAP productive services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income of farmers. Meanwhile,the ATT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matching methods in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 show that the agricultural income of non-users wi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 by 29,800-35,600 yuan compared with that of farmers using productive services.The behavioral analysis results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MAP productive service model show that social participation cogni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participation in MAP productive service model,while intuitive behavior and behavioral attitude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participation in MAP productive service model.However,the effects and subjective norms of MAP productive service model have no influence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MAP productive service model.In this regard,it is suggested to further expand the scope and intensity of the MAP productive service model,attract more concerned but not involved farmers to participate,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from the sales end to ensure the stable increase of the income of participating farmer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Income increase effect;Participation behavior;MAP model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1-3],让农民享受农业现代化的红利,也成为评价农业和农村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随后的《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进一步表明要培育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畅通农业生产性服务供需对接工作。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分工的产物,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内涵、外延和组织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性服务贯穿于农业生产活动全过程之中。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加快及青壮劳动力快速流向二、三产业的背景下,由于各个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条件的异质性,有学者认为有效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通过提高农业产出和释放农村劳动力等途径推动农业收入的提高[4-6]。但也有学者论证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不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7]。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鉴于农业生产性服务是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老妇化”、土地“碎片化”、科技要素的规模收益难体现等现实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福祉为目标,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是“十四五”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因此,十分有必要厘清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收入的作用方向及内在机制,驱动小农户多路径使用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分享农业现代化的溢出效应。

关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一批极具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现有研究大多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8-9]。如赵鑫等[3]通过对全国800个行政村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具有增收效应,倘若不提供服务,农户人均年收入将显著下降30%左右;王玉斌等[10]基于CHIP数据的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但不同服务形式对农民增收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李谷成等[11]指出,农业机械化等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供给既可直接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可通过劳动力转移等间接作用提升农民收入;刘明辉等[12]基于CFPS2016数据的研究也表明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在东北地区的作用强度最弱;唐林等[13]基于湖北省的研究表明购买农机服务能显著促进农户家庭年收入增长,且相较于非老龄化组农户,对老龄化组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更小;张恒等[14]基于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业技术进步均正向影响农民收入,对工资性收入的提升效果强于对经营性收入的提升效果;冀名峰[15]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动能来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优化组织,促进农民增收;胡祎等[16]认为以农业机械化服务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劳动替代效应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如果粮食生产过程中能得到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显著降低高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17]。虽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就不同粮食产销区而言,其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主产区与主销区[18]。但也有部分学者指出,受地理因素、经济环境、个体特征等影响,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作用差异较大,难以得出肯定性结论[19-20]。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为该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于农民增收效应的影响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还有待深入探讨;另一方面集中研究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及其作用的成果尚不多见,尤其是农牧结合的粮食主产区通过现代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提供全程的生产性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研究非常少。鉴于此,笔者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作为研究对象,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对农民增收的整体影响,为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探索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的红利提供理论参考,为龙头企业探索稳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模式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阿鲁科尔沁旗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归赤峰市所管辖,其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东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阿鲁科尔沁旗总土地面积14 277 km2,辖14个苏木乡镇、2个街道,245个嘎查村,总人口30万,其中耕地13.20 hm2,半干旱气候环境使其成为典型农牧交错区。2018年依托中国中化农业MAP战略,结合当时阿鲁科尔沁旗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需求,中国中化农业开展以“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理念为核心,提高土地效益和农民收益为目标的产业扶贫项目,具体服务内容包括:种植方案制定、全程农机服务、全程植物营养服务、全程植保服务和农民技术培训。中国中化农业MAP产业扶贫示范农场通过建立统一的种植技术标准、农资供应、农机服务、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财务管理方式,2019年建设MAP产业帮扶示范农场6处,MAP模式示范面积1 128.667 hm2,通过服务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带动小型种植户提高种植技术,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管理,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MAP农业服务模式。

2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2.1 数据来源 该研究数据源于作者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挂职扶贫6年的经历、阿旗-中国中化-MAP帮扶示范农场运行方J案、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为精准研究中国中化农业MAP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在作者组织下于2021年5月份对阿鲁科尔沁旗进行入户预调研,依据研究内容和数据分析,对调研样本进行了调整,并于6月份进行了二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2份,剔除关键数据缺失样本,获得有效样本374份,样本有效率93.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