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指标构建与评价

作者: 董凌子 张仙

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指标构建与评价0

摘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合作社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在综述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基于云南农民合作社发展现实状况,从基础信息、组织建设、文化及愿景、专业功能、经济效益和生态及社会影响6个层面26项具体指标,对云南省在农民合作社的治理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相应的关键因素进行验证,为提升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提出对策。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治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 F 321.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4-0223-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4.05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Governance Indicators of Yunnan Farmer Cooperative

DONG Ling-zi, ZHANG X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Abstract Farmer cooperatives are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Yunnan, and cooperative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ocial governance.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farmer cooperatives and 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armer cooperatives in Yunnan Province,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governance of farmer cooperatives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six levels: basic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culture and vision, professional function, economic benefit and ecological and social impact,throug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verify the corresponding key facto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in Yunnan.

Key words Famer cooperative;Government;Governance indicators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在2020年超过8万个,入社成员143.77万个,服务带动农户179.18万户,全省农业总产值4 9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5.6%[1]。从根本上说,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实际情况,降低了当地农民农业收入风险,为促进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渠道。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云南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很多合作社空有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合作社的功能;有的合作社仅仅是大公司的附庸;有的合作社仅仅是为了套取国家补贴等。2019—2020年,云南对农民合作社“空壳社”进行清理整顿,全系统清理“空壳社”4 389个,这类农民合作社虽挂的是农民合作社的牌子,但并没有实际运营,并不具备农民合作社应有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没有按农民合作社的宗旨和原则开展活动[2]。因此,为了使上述问题得以高效解决,应对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展开更为规范的治理工作,从而带动其进一步发展。笔者从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构建合作社治理评价指标,论证各指标与合作社治理之间的关系。在合作社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社当前治理的评分提出建议,为完善合作社治理促进合作社成长提供理论依据,创新合作社治理体系,走合作社善治之路,以期提高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治理质量,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

1 文献综述

关于合作社的治理,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合作社经济效益方面的治理。李新曼等[3]基于合作社组织的层面,通过一些行为性绩效,对合作社展开综合性评价;黄胜忠等[4]认为绩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张静等[5]研究指出,实现合作社的长期发展需要促进各个方面质量的不断提升;Baporikar[6]认为合作社为世界减贫和经济发展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

二是合作社社会效益方面的治理。程克群等[7]指出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为重要的只有5个方面,即组织运行、经营活动、社员收益、企业规模和社会影响;陈共荣[8]认为合作社自身所具备一定的社会意义,可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带动相关区域的经济水平更上一个等级。

三是合作社生态效益方面的治理。赵佳荣[9]提出,合作社生态绩效的有关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追求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形成资源节约、对环境较为友好的体系,使得合作社自身获得长期健康发展的能力;包乌兰托亚等[10]提出合作社绩效评价要从社会影响、生态和环保绩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衡量。

四是基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综合的治理。国内学者王立平等[11]从绩效评价理论的角度出发,从不同角度构建有关合作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Gertler[12]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合作社实现长期发展的理论基石,使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的结合更为紧密合理。

五是关于合作社治理的综合研究。吕晓帆等[13]提出合作社治理要完善控制机制与监督机制,改善合作社激励机制;席莹等[14]指出促进合作社治理效益提高,要强化合作社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杨晨晨等[15]采用综合评价法和专家评分评价法,构建相应评价体系,提出合作社要规范社务公开信息制度。

目前在合作社的治理问题、绩效评价以及发展等方面均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与结论,但是缺乏系统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评价体系的内容。鉴于不同省份地区的合作社相关政策设置、基础条件均存在差异,该研究侧重于分析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指标体系。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应”基础上,增加组织建设及合作社专业功能方等面,构建合作社治理评价指标,进行治理测评,为合作社治理情况提供参考,有助于合作社采取相应的改进方式,提高合作社治理水平,实现合作社有效治理。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指标构建

农民合作社是一种新兴的特殊市场竞争经济组织,合作社创办者多为乡村精英,多为“少数投资者+多数惠顾者”的发展模式,逐渐浮现很多治理弊端。目前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向“以质为先”发展的新阶段,该研究立足于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环境特点,构建农民合作社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组织建设,强调合作社专业功能、社员治理等方面,以下为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评价指标构建的具体内容。

2.1 指标选取

根据文献综述,该研究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三重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合作社基础信息、组织建设、文化及愿景、合作社专业功能方面构建指标。包含党组织建设指标以及农户参与度等指标,侧重于组织结构,旨在反映合作社治理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单单绩效方面的评价。

2.2 具体指标

根据众多学者目前已有研究,同时结合云南省目前农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该研究根据所反映的内容,筛选出较为合适的评价指标,其中包括6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

2.2.1 合作社基础信息方面 的指标。在合作社基础信息方面,有以下5个指标。

(1)注册资本。当与其他的经济主体之间开展相关业务往来时,如果注册资金较低,则会对合作社业务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统计,云南大多数合作社注册资本为50万元。在该研究中,通过归一法,将合作社注册资本大于或等于50万元分值记为“1”,低于50万元记为“当前注册资本数/50万元”。

(2)会员数量。合作社会员数量直接反映了合作社的规模大小。根据《云南统计年鉴》,在该研究中,合作社会员数量大于或等于10户记为“1”,低于10户记为“当前会员户数/10”。

(3)人均基地面积。耕地面积是直接反映合作社规模的指标。根据统计,合作社人均耕地大于或等于0.25 hm2记为“1”,低于0.25 hm2记为“当前耕地面积/0.25 hm2”。

(4)参社者受教育水平。年轻化、知识化的社员,更具有新思想、新理论的接受和运用能力。在该研究中,参社者受教育水平分值=合作社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会员数/合作社总人数的比重。

(5)信息化程度。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是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减少农户因信息滞后而造成的损失。合作社存在信息化建设记为“1”。

2.2.2 合作社组织建设方面的指标。

在合作社组织建设方面,有以下7个指标。

(1)党组织建设。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合作社有明确的党组织的记为“1”。

(2)农户参与度。在合作社民主选举、重大事项讨论决定等民主管理过程中社员的参与度,意在考察合作社组织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程度。农户参与度分值=社员会议平均到场率,到场率=到场人数/合作社总人数。

(3)合作社产权状况。产权治理不规范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失效”的主要原因,产权明晰是目前合作社治理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合作社组织有清晰的产权所属权记为“1”。

(4)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民主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作社财务公开加强了社员监督和财务管理。合作社组织设有清晰的财务公开制度记为“1”。

(5)决策机制。要保证合作社能够实现长期规范运营,建立较为完备的决策机制至关重要。全国农业合作社成员中90%以上是中小农户,而中小农户成员在合作社中不能有效参与决策。合作社决策机制中包括社员参与规定记为“1”。

(6)组织监督。农民合作社治理的规范运行与可持续发展,需要进强化审计监管,增强扶持监管。合作社组织设有组织监督机制记为“1”。

(7)激励机制。在于寻求合作社整体利益最大化,对相应的核心社员起到激励作用。合作社组织设有激励机制记为“1”。

2.2.3 合作社文化及愿景方面的指标。

在合作社文化及愿景方面,有以下3个指标。

(1)组织使命。要实现合作社长期健康发展,要做好整体布局,牢记组织使命,才能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合作社有明确的组织使命记为“1”。

(2)组织愿景。合作社服务于“三农”,旨在农民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合作社有明确的组织愿景记为“1”。

(3)组织价值观。要实现合作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并以身践行。目前合作社之所以会存在众多问题,主要深层原因就是与自身的价值观发生背离。合作社有明确的组织价值观记为“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