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昆虫在蔬菜上的应用

作者: 李志强 吴晓云 胡尊瑞

天敌昆虫在蔬菜上的应用0

摘要  害虫在蔬菜上的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的经济收入和饮食安全,在注重食品质量的今天,生物防治在蔬菜生产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拓宽和增加天敌昆虫在蔬菜上的应用,总结了蔬菜生产上常用天敌昆虫种类及其防治对象,以期为天敌昆虫在蔬菜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天敌昆虫;生物防治;应用

中图分类号  S 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5-0014-02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15.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pplication of Natural Enemy Insects on Vegetables

LI Zhi-qiang,WU Xiao-yun,HU Zun-rui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442)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and harm of pests on vegetables seriously affect the economic income of farmers and food safety. Today, with the emphasis on food quality, biological control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vegetable production.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pecies of natural enemy insects commonly used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their control object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of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atural enemy insects in vegetables.

Key words  Vegetables;Natural enemy insects;Biological control;Application

蔬菜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2019年的种植面积为20.9×106 hm2,比2001年的种植面积增加了275%[1]。在蔬菜种植中,蓟马、小菜蛾、叶甲、蚜虫、斑潜蝇、螟虫经常发生,有些年份甚至会造成减产超过30%[2],由于农药的滥用,时常引发一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伴随严重的生态问题,如致畸、致癌、害虫再猖獗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作用,甚至在南极企鹅体内检测出DDT。一味追求对害虫的绝对控制和零容忍,盲目大量使用农药,引发了农残超标、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该研究总结蔬菜上经常使用的天敌昆虫种类及蔬菜安全生产和害虫绿色防控,以期转变传统观念,构建以天敌昆虫为核心的生物防治体系,解决当前困境。

1 我国天敌产业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天敌昆虫种类有370种之多[3]。但我国天敌昆虫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80%天敌产品的应用集中于温室农业系统中,而丽蚜小蜂和捕食螨占37%[4]。2010年,在中国进行害虫生物防治的只占5%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构建以天敌昆虫为核心的生物防治体系,应用生物防治规模约占60%。2010年中国天敌昆虫年产值为1 100万美元,仅为Koppet公司年产值的1/7 [2]。为此,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制定的农业发展规划目标是生物防治占30%[3]。我国生物防治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任重而道远。

生物防治发展经历了天敌引种到人工扩繁大量增殖, 再到生态调节、天敌自然增殖的过程。从原产地引入天敌昆虫进行防治生物入侵案例如美国引进澳洲瓢虫Rodolia cardinalis 防治吹绵蚧[5],中国引进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防治烟粉 虱Bemisia tabaci、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等[6]。现阶段主要是人工扩繁的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如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和玉米螟,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2]。保护型生物防治则多集中在设施农业中,协调农业生产中各种生态因子,如区域内种植蜜源植物、驱避植物,调节温度、湿度等措施使之有利于天敌发生,减少害虫发生,增加天敌数量。

由表1可知,天敌昆虫主要集中在鞘翅目瓢甲科,膜翅目茧蜂科、赤眼蜂科,双翅目寄蝇科,半翅目花蝽科等。捕食螨虽然不属于天敌昆虫,但其在设施农业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2 天敌应用现状

蔬菜上的害虫主要表现为吸汁害虫和食叶害虫两大类,吸汁害虫如蚜虫类、粉虱类、蓟马类和叶螨类,其对应的有效的天敌为异色瓢虫、蚜茧蜂、丽蚜小蜂和捕食螨等;食叶害虫如小菜蛾、菜青虫、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生产上多释放寄生蜂进行防治,如寄生卵的赤眼蜂、寄生幼虫的小菜蛾盘绒茧蜂、侧沟茧蜂等。此外,捕食螨也是不错的选择,胡瓜钝绥螨对白粉虱的捕食作用高达86.7%[20],而智利小植绥螨对叶螨的捕食作用最好[21]。天敌昆虫的靶标性较强,只对某种、某类特定的害虫,或者害虫某一特定虫态有效,对多种害虫同时进行防治时可以采用天敌昆虫联合释放技术。丽蚜小蜂与东亚小花蝽联合防治烟粉虱、白粉虱,其控制效果优于单一天敌;茄子表面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根系周围释放剑毛帕厉螨,两者组成立体防护网防治蓟马;巴氏新小绥螨捕食蓟马的卵和幼虫,剑毛帕厉螨攻击蓟马的蛹和成虫。此外,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在斑潜蝇Liriomyza spp.的防治上具有不错的生防效果,但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大规模生产和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在上述天敌中,只有赤眼蜂和捕食螨实现了工厂化繁育,其他天敌种类仅实现人工大量繁殖,人工繁殖多使用替代寄主或人工饲料进行繁育,要严格把控质量标准,采集野生天敌种群杂交扩繁,及时纠正因近亲繁殖、替代寄主繁育等造成的寄生力下降的问题。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与国外的生物防治综合生态功能体系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化学农药滥用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促使人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利用天敌昆虫防治蔬菜害虫,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达到持续控害的目的。天敌昆虫在释放的自然环境中建立种群后,其持续控制效果将会显现。如释放周氏啮小蜂5年后对美国白蛾控制效果仍有92%,中红侧沟茧蜂对二代棉铃虫控制在76%以上[2]。这就要加强思想引导和政策扶持,给予生物防治用户一定补贴,让使用者在此后的生产中尝到生防的红利。

3 展望

生物防治技术是发展可持续农业重点,需要政府和科研部门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技术推广部门和生产企业合作,多措并举,把控技术推广、产品质量,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天敌和技术服务,将生物防治和绿色植保践行起来。采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策略,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解决由化学农药滥用导致的农药残留、害虫的抗药性及再猖獗问题。生物防治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对自然的尊重和解决害虫抗药性发生的对策。随着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扶持政策,以及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利用天敌昆虫进行害虫防治,天敌昆虫的使用面积和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天敌昆虫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2019[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2] 陈学新.21世纪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昆虫知识,2010,47(4):615-625.

[3] 张帆.天敌昆虫资源的保护利用——害虫控制的终极和谐之选[J].中国农村科技,2015(10):34-37.

[4] VAN LENTEREN J C.IOBC Internet Book of Biological Control[M].Wageningen,The Netherlands:IOBC,2006.

[5] 郭荣.我国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1):124-127.

[6] 张世泽.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生态学及其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控制效能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7] 任广伟,秦焕菊,史万华,等.我国烟蚜茧蜂的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0,21(1):27-30.

[8] 曹婷婷.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毒液和萼液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的免疫调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9] 陈壮美,赵琳超,刘航,等.斯氏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行为及寄生效应[J].植物保护,2019,45(5):71-74,90.

[10]  李贞,褚艳娜,李建成,等.管侧沟茧蜂寄生对粘虫在玉米植株上分布位置选择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8,45(2):201-207.

[11] 何余容,吕利华,庞雄飞.寄生小菜蛾的赤眼蜂蜂种选择Ⅲ.三种赤眼蜂对十字花科蔬菜非目标害虫的寄生能力[J].中国生物防治,2002,18(1):6-9.

[12] 安新城,胡琼波.荔蝽平腹小蜂地理种群的品质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5):544-546.

[13] 胡进锋,林伟,陈志厚,等.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8):151-153.

[14]  张洁,杨茂发.食蚜瘿蚊对3种蚜虫捕食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97-11898.

[15] 唐天成,张艳,李程锦,等.中华通草蛉和大草蛉幼虫对黑刺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J].应用昆虫学报,2018,55(2):217-222.

[16]  SHOVON CHANDRA SARKAR.大草蛉对诱集作物紫花苜蓿的行为反应及对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17] 尹哲,李金萍,董民,等.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二斑叶螨和桃蚜的捕食能力及捕食选择性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7,37(8):17-19.

[18] 唐艺婷,王孟卿,李玉艳,等.蠋蝽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J].中国烟草科学,2020,41(1):62-66.

[19] 张帆,李姝,王甦.可持续利用天敌昆虫防治设施蔬菜害虫的进展及模式创新[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31):16-20.

[20] 张艳璇,单绪南,林坚贞,等.胡瓜钝绥螨控制日光大棚甜椒上的西花蓟马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1):20-22.

[21] 张帆,李姝,肖达,等.中国设施蔬菜害虫天敌昆虫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63-347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