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形状对英红九号茶树蓬面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作者: 方吉男 韦宇冬 黄育安 徐旋 王亚防

修剪形状对英红九号茶树蓬面生长与产量的影响0

摘要  为探究冬剪时剪成不同的树形对茶树的蓬面和产量的影响,以英红九号为试验和调查对象,分析采用不同修剪形状(平形和弧形)对茶树蓬面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弧形和平形修剪形状的剪后树冠冠幅、叶面积指数和百芽重间无明显差异;而弧形修剪形状的总发芽数、可采摘面以及产量均高于平形。

关键词  英红九号;轻修剪;产量;蓬面

中图分类号  S 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5-0034-02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15.0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Different Pruning Shapes on the Canopy Growth and Yield of Yinghong No. 9 Tea Plant

FANG Ji-nan1, WEI Yu-dong2, HUANG Yu-an2 et al

(1. L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u’an, Anhui 237000;2. Yingde Chuangme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Yingde, Guangdong 513000 )

Abstract  Taking Yinghong 9 as the test and investigation object, 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using different pruning shapes on tea tree yield and canop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utting into different tree shapes during winter pruning on the yield of tea trees. Results showed that pruning into an arc and a flat shape did not caus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rown width, leaf area index, and 100-bud weight of the cut tree crown. The total number of germination, pickable surface and yield of arc-shaped tree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flat-shaped tree.

Key words  Yinghong No.9;Light pruning;Yield;Canopy

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地在我国西南地区[1],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2]。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多酚类物质的儿茶素、黄酮醇及其糖苷类、花青素和原花色素等[3]。药理功效主要表现在多酚类中的抗氧化性、抗自由基DNA损害、抗肿瘤、抗辐射、保护肝细胞、保护视力、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抗炎、降血压血糖等;生物碱中的兴奋中枢神经、提高思维效率、利尿等作用;氨基酸类的缓解压力、助睡眠、抗抑郁、提高记忆力、抗焦虑、预防一些神经性退行疾病的作用[4-8]。

茶树树冠直接影响着茶树生育、产量和质量,要想获得生产上良好的效果,良好的茶树树冠必不可少。在生产管理上,尤其是采摘嫩度要求高的茶时,进行适当修剪可以打破茶树原有的平衡,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9]。茶园修剪方式有适用于幼龄茶树和改造后茶树的定型修剪、适用于青壮年茶树的轻修剪、成年茶树的深修剪、衰老或未老先衰茶树的重修剪及台刈[10-11]。其中,用于开采茶园的轻修剪是青壮年茶园主要使用的修剪措施,也是茶园管理中常用的修剪方式。修剪预留的冠面形状通常有平形、弧形、斜面型形和屋脊形(三角形),其中又以平形和弧形最常见。

产量是茶园管理效果的主要指标,影响产量的因子有环境条件、土壤基础、肥培管理、种植密度、采摘制度、修剪高度、品种类型等[12]。高产优质的茶树树冠要具备分枝层次 分明、骨干枝粗壮、分布均匀、树高适中、树冠广阔、覆盖度大、冠面叶层较厚的特点。不同的修剪形状给茶树生育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鉴于此,笔者对以英红九号为试验和调查对象,分析采用不同修剪形状(平形和弧形)对茶树蓬面和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9月下旬—10月下旬在广东英德市创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园基地进行。该地地势朝南且坡度平缓,栽培规格为双行条植,茶树株距为30 cm,大行距为1.6 m,小行距为40 cm。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英红九号,树龄6年。

1.3 调查区的设置

在弧形修剪和平形修剪(图1)的2块地块内,各选定5个小区,面积均为1.6 m2(1.6 m×1.0 m),对各小区进行相关项目的调查。

1.4 调查指标及方法

1.4.1    百芽重。 每个采摘周期(7 d)采摘1次,分别按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标准在2种修剪形状茶园内采摘,称量百芽重。

1.4.2    小区采摘面积。测量平形树冠采摘面的冠幅(L1),弧形树冠测量冠幅(L2),结合冠面的拱高(H),按照下式,求出弧面的弧长,最后以冠幅或弧长分别乘以小区的宽(1 m),求出各小区的可采摘面积。可采摘面积计算公式为C=(απR)/180,式中R=(L22+4H2)/8H,α=arcsin(L2/2R)。

1.4.3    小区总发芽数。按照单 对角线取样法确定3个位置,用1平方尺(33 cm×33 cm)的木质框架套入这3个位置,清点框架内所有采掉的芽头数(即1平方尺可采面的总发芽数),取平均值后结合小区可采摘面积,计算小区的总发芽数。

1.4.4    小区产量。小区鲜叶产量=(百芽重×小区总发芽数)/100。

1.4.5    叶面积指数。各小区内随机选定1个位置,套入1个33 cm×33 cm正方形框架,摘下框架中所有绿色叶片,求出叶面积。调查的茶树叶大部分为椭圆形和长椭圆形,根据茶叶不同各叶型对应的系数,圆形叶、椭圆形叶、长椭圆形叶和柳形叶的K值分别为0.71、0.67、0.67和0.64,叶面积系数采用0.67。

叶面积公式:叶面积(cm2)=叶长(cm)×叶宽(cm)×系数。

1.5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和计算;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修剪形状对茶树鲜叶百芽重的影响

由表1可知,对2种修剪形状的茶树鲜叶百芽重进行称量,结果显示一芽一叶和一芽三叶处理下弧形修剪的鲜叶百芽重比平形修剪的高,分别为35.18 和157.84 g;但一芽二叶处理下弧形修剪的鲜叶百芽重比平形修剪的低,为76.90 g。相同采摘处理下不同修剪形状的鲜叶百芽重间无显著差异。

2.2 不同修剪形状对茶树鲜叶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处理弧形修剪茶园的产量分别为387.50、843.75和1 731.25 g/m2,分别比弧形修剪茶园产量高68.75、131.25和287.5 g/m2。相同采摘处理下弧形修剪茶园的产量高于平形修剪茶园,两者间差异均显著。

2.3 不同修剪形状对茶树蓬面主要生长指标的影响

对各小区进行茶树冠幅、可采摘面积、总发芽数和叶面积指数的统计,可以看出2种修剪形状之间冠幅、可采摘面积、总发芽数和叶面积指数都存在一定差别。由表2可知,平形修剪的茶树冠幅为153.58 cm,比弧形修剪(151.90 cm)的大,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弧形修剪的可采面积为1.57 m2,大于平形修剪的茶树(1.54 m2),两者有极显著差异;弧形修剪的茶树总发芽数为1 757.79 个,大于平形修剪的茶树(1 475.74个),两者有显著差异;弧形修剪茶树的叶面积指数为7.32,大于平形修剪的茶树(6.73),两者有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显示,弧面修剪的茶树可采摘面积、总发芽数、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均显著高于平面修剪的茶树。2种修剪形状的茶树百芽重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可推测修剪成弧形的茶树产量较高的原因是可采摘面积和总发芽数大于修剪成平面的茶树,这与姚明谨[13]的结果一致,均显示了弧面修剪的优势。

轻修剪和深修剪适用于进行正式进行采摘的青壮年茶树,及时地进行修剪可以使得茶树冠面平整,剪除鸡爪枝,扩大茶树树幅,抑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提高茶树的育芽能力,促进茶树发芽从而提高产量。潘根生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中间部位修剪程度较重,修剪成平面的茶树留下的分枝较少,萌芽也较迟,所以春茶初期芽数和芽重明显低下;后期生育能力加强,萌发生长加快,芽数和芽重增加。在该试验中,2种修剪形状的茶树在百芽重上没有明显差异,因而冬季修剪成不同的形状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摘面上的差异,即弧形采摘面较平形修剪采摘面大,导致总发芽数也比后者多,最终表现在产量上的显著性差异。

英红九号茶树能在春、夏、秋季稳定产茶,冬季亦可少量产茶。若采用平形修剪,可将修剪时间提前,让茶树有足够的时长进行剪后修复,虽然此时可能造成冬茶的减产,但可提高春茶的产量;若采用弧形修剪,可在冬茶采摘结束后进行,既能保证将冬茶的产量,又可保证春茶的正常采摘。因而从产量上考虑,冬季轻修剪应以弧形修剪较好。为了获得高产,茶树修剪后还需要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措施[15]。

参考文献

[1]  潘根生.茶业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何小维,王雪霞,许文玲.浅谈茶的保健功能及茶保健品的发展现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4):62-64.

[3]  林智,吕海鹏,张盛.茶叶活性成分的化学和药理作用[J].中国茶叶,2018,40(11):1-6.

[4] 陈宗懋,甄永苏.茶叶的保健功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 谭俊峰,李靓,何普明,等.茶氨酸对ICR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初步研究[J].茶叶科学,2011,31(1):17-21.

[6] 刘伟,周洁,龚正礼.茶黄素的功能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3,34(11):386-391.

[7] 徐斌,薛金金,江和源,等.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14,34(4):315-323.

[8] 吕海鹏,费旭元,梁名志,等.茶树特异品种“紫娟”中的花青素组分分析[J].食品科学,2012,33(22):203-206.

[9] 扈文会.夏季修剪对茶叶产量的影响[J].福建茶叶,1999(2):30.

[10]  张丽平,李鑫,颜鹏,等.茶园高效修剪技术[J].中国茶叶,2018,40(5):71-74.

[11] 徐奕鼎,汪海泉,王烨军,等.茶树系列修剪技术及其合理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7):7439-7441,7453.

[12] 董尚胜,骆耀平,吴俊杰,等.遮荫、有机肥对夏茶叶片内醇系香气生成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0,20(2):133-136.

[13] 姚明谨.浅析茶园修剪方法对茶叶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2,32(10):116-117.

[14] 潘根生,骆耀平,赵学仁.整形方式对茶芽分布及产量的影响[J].茶叶,1988(4):5-8.

[15] 上官万福.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技术发展探究[J].福建茶叶,2020,42(3):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