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高效抗风关键技术在城市公园的应用

作者: 毛伟才 谭广文 朱炫熹

园林树木高效抗风关键技术在城市公园的应用0

摘要  以广州荔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园林树木在台风“山竹”中的受灾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其受损的主要原因,并从科学选择抗风树种、优化植物群落构成、提升抗风管养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园林树木高效抗风关键技术在城市公园的应用,旨在为降低风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保护城市公园公共安全,提升公园绿地系统的生态稳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园林树木;抗风关键技术;城市公园;公共安全

中图分类号  S 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5-0102-05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15.02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of Efficient Wind Resistance of Garden Trees in Urban Parks—Taking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Liwan District Park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MAO Wei-cai1, TAN Guang-wen2, ZHU Xuan-xi2

(1.Guangzhou Culture Park,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30;2. Guangzhou Pubang Garden Co., Ltd.,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00)

Abstract  Taking the Liwan District Park in Gu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isaster situation of garden trees in the typhoon “mangosteen”, tsummarized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ir damage, and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of high-efficiency wind resistance of garden trees in urban parks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 selection of wind resistant trees, optimization of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improvement of wind resistant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wind disasters and protect the public safety of urban parks, improve the ecological stability of the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Key words  Garden trees;Wind resistant key technology;Urban parks;Public safety

我国是风灾活动频繁且受风灾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台风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及部分内陆地区重要的天气系统,是极具破坏力的热带气旋[1]。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地区的城市园林树木常因台风侵袭而遭受重大损失[2]。2018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于9月16日17:00在台山市海宴镇登陆。“山竹”与1713号“天鸽”、6416号“SALLY”并列为1951年以来登陆珠江三角洲风速最大的台风[3]。据广东省各地民政部门汇报统计,“山竹”致使458个乡镇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32万hm2,倒塌房屋121间,直接经济总损失42.49亿元[4]。笔者以广州市荔湾区公园为例,探讨了园林树木高效抗风关键技术在城市公园的应用。

1 台风灾害背景下广州城市公园绿化抗风性研究的意义

“山竹”台风对广州市的市容市貌乃至园林树木影响甚大,据中国气象局报道,2018年16—17日广州市普遍出现了8~11级热带风暴与强热带风暴,局部地区有12~14级台风与强台风,最大阵风高达45.9 m/s(14级),风速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5];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11区道路共倒伏树木7 280余宗,倒伏树木阻挡道路,压毁车辆,破坏市政设施;9月16—30日,广州市共出动园林绿化抢险人员38 116人次,车辆8 411班[6]。广州市内各区公园的树木也受损严重,其中因南沙区和番禺区靠近海湾,故台风影响相较于其他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主要公园树木倒伏5 356株、倾斜2 764株、断枝7 032株(表1),这给城市公园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强台风或超强台风袭击下,公园管理应积极提升公园绿化的抗风能力。

在城市众多绿化单元中公园地位特殊,园林绿化面积大、树木品种繁多,不仅承担了生态、景观的功能,而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台风灾害带来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以城市公园作为抗风性提升的研究对象,对城市绿化抗风性研究及园林工程实践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2 荔湾区公园中树木风害受损调查与分析

2.1 园林树木风害受损情况调查

荔湾区地处广州西部,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多雨、阳光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气温21.4~21.8 ℃,平均降雨量1 650.33 mm。该研究的调查范围均为老城区公园,涉及广州文化公园、醉观公园、双桥公园、儿童公园、青年公园、增埗公园、西焦公园共7个公园,是较典型的城市公园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据统计,荔湾区主要公园,在2018年台风“山竹”中受损害树木总计537株,其中倒伏大树152株,主要分布在人行道、道路交汇口、绿化坡地底部和绿化平地边缘,倾斜97株,断枝木288株(表1);压砸屋顶3宗,围墙倒塌1宗。荔湾区整体受灾情况见表2。

2.2 树木受损的原因分析

2.2.1    外在因素。

荔湾区公园树木受损严重与台风威力巨大、持续性降雨有密切关系,台风“山竹”过境时广州市区普遍出现了8~11级热带风暴与强热带风暴,局部地区有12~14级台风与强台风。伴随台风而来的长时间强降雨使土壤水分短时间积聚,导致土壤松软,树木根系吸附力下降,加剧了树木倒伏。

2.2.2    内在因素。

2.2.2.1    立地环境。

(1)硬质环境,主要指公园道路、广场铺装压实导致树木生存土壤强度、密度和孔隙度等性质改变。主要代表为文化公园的行道树,调查中发现由于展览及文化活动的需要,园内硬质铺装较多,道路两旁树池普遍狭小,严重影响了根芽生长;另外对于树池的排水设施也考虑不足,暴雨来临时地表径流被引入树池,滞留时间过长易导致根部恶化。根部生长受限,与周边土壤缺乏足够的锚固,该类型的种植结构通常抗风表现差。

(2)软质环境,主要指绿地中的树木,排水是关键因素。调查中的公园绿地存在一定的地形起伏变化,使得土壤含水量情况复杂,地势高处易水土流失,低处又易积水烂根,倒伏树木中多数位于地势较低地段。在较平坦的地段,倒伏树木则多位于与道路交界的边缘地带,直接接收道路径流汇水,雨水在平坦的地形流动性较差,从而积渗。

2.2.2.2

树种类型。不同类型树种的抗风力有明显差异,这与根系类型、木材性质和树冠形状等有关[7-9]。

(1)根系状况:根总数多、粗壮,且分布均匀,板根发达的侧根类树种抗风性强,如人面子、高山榕等倒伏较少。

(2)树木材质:材质韧性好的树木抗风性较好,主干和枝条不易折断,如樟树和秋枫等;相反,枝干韧性差的材质易折枝,如白兰、大花紫薇、刺桐、红花羊蹄甲、海南蒲桃等。

(3)树冠形状:研究表明,树冠大小与树木的抗风能力直接相关。有些树木树冠大,迎风面积大,受损较大,如美丽异木棉、大花紫薇、红花羊蹄甲等,棕榈科植物迎风面积小,受损较小,如银海枣、大王椰子等。

2.2.2.3    树木管养。研究表明,合理的修剪对树木抵御台风有很大帮助。抗风性差的树种经过合理修剪会增强,其抗风性,抗风性好的树种不重视修剪其抗风性会严重降低。如在西焦公园调查中发现,深根系、抗风性较好的小叶榄仁在这次台风中倒伏严重,因长期缺乏修剪导致树木冠层浓密,透风性差。此外,树木的健康状况也至关重要。树体健康的树木受损较小,健康状况较差的树木受损严重。调查中发现,有倒伏的木棉树树体出现了空洞,经查看是由白蚁侵蚀形成的。如果树木日常的病虫害防治不到位,遇上风灾抗风表现差,受损不可避免。

3 城市公园应对台风灾难的对策及实践

根据台风“山竹”吹袭后公园树木的受损情况及受损原因分析,广州文化公园(荔湾区公园管理中心)果断采取措施,从树种选择、栽培养护、群落构建等角度,进行园林树木高效抗风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为指导珠三角地区抗风型城市绿化建设及有效减少台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3.1 总体思路

从园林树木抗风机理、树种及苗木筛选、抗风性苗木养护技术、抗风性植物群落构建等方面着手,结合公园树木现实状况,开展相关实践,力求形成园林树木高效抗风性关键技术体系,减少台风危害,降低风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保护城市公园公共安全,提升公园绿地系统的生态稳定性。

3.2 园林树木高效抗风关键技术的应用实践

3.2.1    规划设计先行,科学选择公园抗风树种。

由于公园的特殊性,老城区公园树种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抗风的安全性外,还要兼顾景观性、生态性、地域性。笔者充分根据城市公园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考虑,初步建立适应公园的抗风性园林树木筛选评价体系,优选出不同抗风等级树种45种(表3)。

建立适应城市公园的抗风树木推荐表(表3),为公园的绿地改造、苗木更新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根据公园不同的位置,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树种。对于行道树,除了树冠形状、抗风树种的选育外,还应以深根系、枝干柔韧性高为原则[6]。而在公园绿地中,树种的选择要求可以适度降低,可采用丛植、群植等复层配置手法,有效降低台风穿过时的速度和强度,从而减少树木受害。

3.2.2    认真梳理不足,有序优化调整现有植物群落。

针对区内公园植物群落存在的抗风性不足(如树木冠径比例不协调,郁闭度过疏远或过密等),种植模式单一等问题,通过修正树木冠径比,调整植物群落树木株数,优化种植单元等方式,构建了抗风性植物群落,形成水平与垂直方向的群落结构,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种植单元(分为下部防风层、中部防风层和上部防风层),提高防风固沙效果,且比单一防风林高40%,植物多样性比自然恢复情况高出30%,可有效降低风害造成的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