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作者: 庞欣

摘要  介绍了“1+X”证书制度概况及专业相关证书的选取,分析了高职院校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参照相关“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为该专业继续推进“1+X”证书制度提供经验。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5-0264-02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15.06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1+X” Certificate System

PANG Xin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zhou, Jiangsu 215008)

Abstrac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and the selection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s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leisure agricultur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analyzed.Referring to the “X” vocational skill level standard of leisure agricultur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the study  explored and practiced from the aspects of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team, so as to provide experience to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of this specialty.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 system;Leisure agricultur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Talent training mode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简称“职教20条”),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2019年4月教育部等4个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2019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由这些相关文件通知和意见可以看出,“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改革创新[2]。

2009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进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园艺技术专业开设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2021年更名,原为休闲农业专业)。经过多年建设,该专业成为苏州市高职院校优秀新专业,江苏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群“园艺技术专业群”建设专业,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建设专业,苏州高职高专院校第四批品牌专业建设点。笔者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探讨“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 “1+X”证书制度概况

“1+X”证书制度,“1”是学历证书,是学生在学校德、育、体、美、智等素质教育培养的体现;“X”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体现,并为之后工作选择提供帮助[3]。

自“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已经陆续公布了4批培训评价组织及其开发的“1+X”证书名单,其中第一批6类证书,第二批10类证书,第三批77类证书[4]和第四批355类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分布24个省市,平均每个省份约13家[5]。

2 专业相关证书的选取

目前公布的448类证书中,选择“X”证书的种类应考虑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面向的岗位群、培养的目标定位和主要专业能力要求等;包括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适用的职业技能证书中,证书是否适应产业行业的发展,证书的认可度如何,能否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第一批和第二批均没有适用于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三批仅有1个证书(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适用于该专业,第四批有4个证书,即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经营、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农业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和设施蔬菜生产。教研室从专业行业的发展特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等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以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为主要证书,兼顾设施蔬菜生产和农业经济组织经营管理2个等级证书。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初级)主要职责是能为中小学提供基础性安全落实、教学引导和服务管理,对中小学生进行基础性实践教育等服务活动。

3 高职院校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是横跨第一、二、三产业,兼顾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6]。因此,不断发展的休闲农业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既需要掌握农业科技的生产技术人员,又需要从事农业旅游接待服务的人员,更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及产品设计开发人才[7]。但在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3.1 人才培养设计缺乏系统性,灵活度不够

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接地方农业产业,不应只是自身专业、传统模式的人才培养,应与其他专业联合构建专业群共同发展。此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就业意愿,灵活度不够[8]。专业群的设置可以多考虑这些因素。

如何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X”证书相融合,就需要系统规划和设计[9],否则就会造成专业标准与“X”证书等级标准难以融通,教学内容与“X”证书培训内容难以融通,教学过程与“X”培训过程难以统筹组织实施等问题。

3.2 实践教学环节与岗位需求对接不紧密

目前,在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几乎每门课程都有至少50%的实践学时,此外还单独设有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实践学时在整体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大。但实践教学内容仅停留在参观和简单地介绍休闲农业园区,或把课堂搬到企业进行活动策划等,没有企业导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成效难以体现岗位的需求[10]。

3.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高职院校引进的师资多为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虽然学历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较少,也缺少“1+X”证书的技术技能培训能力。而兼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不能做到全过程参与。

4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4.1 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

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休闲农业相关的营销管理、服务接待、生产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该专业主要的职业面向是农业园区管理、休闲农业服务与接待、休闲农产品开发与营销、休闲农业生产组织等岗位群。除教研室综合考虑选取的3张“X”证书外,学生也可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就业意向等方面考取其他的“X”证书。

4.2 重构“1+X”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属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建设专业,在“双高”建设和“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专业群构建了“平台+模块+拓展”的课程体系。平台主要是基础课和专业共享模块,突出培养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基础课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劳动教育、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创新思维训练等;专业共享模块共有5门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保护、园艺设施、植物生长环境和园艺与人生。中层“模块”根据群内不同专业而设置,由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组成,培养必备、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设置7门专业核心模块课程,其中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课程为新增课程,对接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休闲农业生产技术课程与设施蔬菜生产“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上层“拓展”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专业群设立18门左右职业拓展课程,根据目前公布的4批“1+X”证书名单,部分课程模块融通相应的“1+X”证书,供学生根据需求选择。

4.3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低、师生角色呆板、互动性差、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差[11]。因此,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微课和翻转课堂相融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促进自我学习和团队学习。开展互动创新教学实践,包括专题研讨课、案例分析课、创新实践课。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法,考核指标化,以过程性考核推动学生在线学习的常态化。

如2020级学生在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课程学习中,与苏州原创读行学堂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合作,邀请公司研学教练到学校为学生开展专项培训。结合证书等级标准,培训内容包括组织学生集合登车、车上安全教育、活动组织、讲解、组织有序下车等,使学生将书本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有条不紊地进行研学活动组织和服务管理,在实践中加深了专业理论理解。

4.4 打造“一课多师”结构化教学团队

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证书中,如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等级证书,已有8名教师参加过初级师资培训并聘为初级培训教师,其中5名还参加了中级师资培训,并被聘为中级培训教师;设施蔬菜生产职业等级证书,4名教师被聘为高级培训教师和高级考评员,2名教师被聘为培训教师和考评员。基于该校丰富的“X”证书师资,改革“一课一师”的模式,创新教师配备方式,根据教师特长配备任教模块,扬长避短,打造“一课多师”结构化教学团队。教学中,一般一个教学模块不少于2个主讲教师,一个教师为2个模块的主讲教师。

聚焦专业发展,聘请行业权威人员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聚焦休闲农业产业,吸纳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参加团队,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等,形成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双师水平显著的“一课多师”教学团队,如省级产业教授7人,其中包括国家炒茶大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蔬菜专家等。

在打造教学团队的同时,还要加强团队的权利与考核。如鼓励团队行使教改的自主权、经费与资源的使用权等;对团队按项目化方式周期性开展考核,一年一总结,三年一考评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