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培育学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马素洁 包赛很那 王向涛 王明涛 孙磊 魏学红

草地培育学教学改革探索0

摘要  为加强本科生对草地培育理论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率,通过对学生、教师和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草地培育学在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和学生就(创)业能力方面的教学不足,并从理论教学、实践内容、授课和考核方式方面介绍西藏农牧学院草地培育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新思路,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创造能力。

关键词  草地培育学;问卷调查;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S-01;G 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5-0266-03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15.07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for the Grass Cultivation—Taking Tibet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MA Su-jie, Baosaihenna, WANG  Xiang-tao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Tibet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University, Nyingchi, Tibet  860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grassland management, and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employment rate,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the grassland cultivation was insufficient in curriculum setting, assessment methods, teaching effect,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tudents’ ability of employment or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tudents, teacher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he study introduced new ideas for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grassland cultivation course of 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content,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 research hop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creative ability.

Key words  Grass cultiv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Teaching reform;Teaching quality

草地培育学作为草业科学主干核心课程之一,是草业科学专业本科培养的基础必修课,原为草地管理学,重在对草地的管理和培育[1]。全书涵盖牧草栽培学、草地生态学、草地学等方面的内容,讲述草地植物、草地培育、草地放牧、草地改良、草地生产、退化草地修复等,有很强的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为本科生在草业领域就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2]。然而,西藏林芝地理位置偏僻,学校教学经费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过重、实践教学过少的问题。再者,西藏地区草畜业发展不足,本科毕业生择业面相对较窄,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学生对专业课程兴趣不浓,跨专业就业和考取事业单位、公务员成为西藏农牧学院草 业科学本科生的首选。为改善目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不足,笔者通过对西藏农牧学院16级草业科学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对历年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西藏周边企业招生、草畜产业、家畜养殖等情况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现有实践及考核方式等安排的满意度,以及在本科生就(创)业发挥的作用。根据获得的数据,对当前西藏农牧学院草地培育学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草地培育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客观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调研与访谈

组建教学改革探索小组对西藏农牧学院任课教师进行访谈,记录教师在教学中的丰富经验和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不足,并与所有任课教师讨论,梳理教学中需要改革或改进的方式方法、过程和内容等。前往西藏拉萨、墨竹工卡、那曲、日喀则、林芝等地区展开调查,调查当地草地生产情况、家畜养殖情况、企业生产模式和招生情况、西藏农牧学院毕业生在当地工作情况等。

1.2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草地培育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就(创)业以及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调查对象为西藏农牧学院16级草业本科生72名学生,将调查内容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给学生,一周内收回。调查时间为2020年5月,为草地培育学教学结束1学期后(学生毕业季),因部分学生校外实习、找工作等原因,发出调查问卷72份,收回47份,有效调查问卷47份。

1.3 统计分析    利用Microsoft 0ffice 2020软件对任课教师、西藏地区草畜生产调查、学生调查问卷等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出调查资料中的信息,组织教研室任课教师进行讨论分析,探索、制定并进行草地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

2 调查结果

2.1 课程设置    西藏农牧学院草地培育学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实习教学1周,学分4分。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对课程的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和学分满意度较高,7%的学生认为课程总学时过长,建议减少理论教学学时。

课程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笔试+平时成绩,期末闭卷笔试、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70%、30%。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认为因社会文化、接受能力、学习方式和先前知识基础等差异,学生容易出现明显的群体差异和个人差异,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81%的学生对考核方式比较满意,19%的学生反映草地培育学涵盖面过广,教学内容过多,闭卷笔试占比过大,形式单一,期末来不及复习,建议调整考试分项比例。

2.2 教学效果

问卷中设计了10道基础知识题,统计得出正确率较低。虽存在考核题目难度稍大、学生答题不认真等原因,但基本可以得出,西藏农牧学院16级本科生在学习草地培育学1学期后,对于草地培育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到位。从历年教学模式和效果分析得出,西藏农牧学院草地培育学的讲课模式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授为主,督促学生动手”为主,这种教学形式容易导致教师讲课内容单一、没有新意,学生收获不多。刻板的讲课方式也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缺乏积极的思考,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另外,考核方式中70%为闭卷考试为主的理论考试成绩,15%为以实验报告为主的实践成绩和15%参考出勤率及实习中的表现。这种考核方式中,教师对实验考核的重视度不够,学生唯分是图,实验报告多出现抄袭和不认真对待的现象,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更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3 实验与实习

实验教学包括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生活型和分蘖类型的识别、割草地培育和刈割实验、草地放牧演替的研究、划区轮牧方案的设计、放牧家畜行为观察、草地补播改良、放牧管理模型学习与应用、沙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草地培育技术效益分析。因西藏农牧学院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草地培育学课程的实习内容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和指导性,致使学生在实验上思维混乱,易混淆实验步骤。再者,因西藏农牧学院的实习区域多分布在西藏林芝周围,而西藏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寒地区,草地植被、放牧模式等存在很大差异,致使无法达到学生实践的目的。

2.4 就(创)业能力

西藏虽是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但相比其他省市,畜牧业发展相对落后,西藏农牧学院草业科学本科生面临择业面窄、就业难的难题。因此,少数学生对草地培育学以及其他草业科学专业课程不够重视,对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个别同学成绩不理想,致使就(创)业更加艰难。

草畜本为一体,经过调研发现多数企业、养殖场等更倾向于招聘既掌握畜牧学知识又掌握饲料学知识的学生。虽然草地培育学课程中含有草地放牧、放牧管理等内容,但因距畜牧学基础课程教学时间较久,学生无法与畜牧学基础知识很好地结合,出现学生对草地放牧管理内容似懂非懂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就(创)业。另外,有企业反映西藏农牧学院本科生缺乏相关交叉学科的技能,如有些草地相关的公司既要学生掌握草地科学专业知识,又要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3 教学改革

3.1 理论教学改革

“厚基础、重特色”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草业科学从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点[3]。因此,草地培育学课程教学必须扎根西藏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就(创)业的需求,扩大课程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和连贯性,这也是草地培育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4]。经过多次改革和探索,西藏农牧学院草地培育学现包括12章,精简提炼了牧草栽培学、草地生态学、草地学等重复的内容,从草地、草地植物、草地培育、草地利用、放牧家畜、退化草地治理、草地改良、草地建设、草地管理等方面讲授,理论模块之后安排课程实践,做到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西藏农牧学院草地培育学教学应适当调整章节顺序,在放牧地利用和管理授课模块形成连贯性,从放牧地和割草地的利用、退化、改良、评价、建设、管理依次进行授课,并安排相应的实验实践课。另外,草原法治管理章节在草原法有详细的讲解,在草地培育学中应结合草地管理案例具体讲解。

3.2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5]。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访谈等方式展开教学改革研究,对实践教学改革做了进一步修订(表1)。结合西藏地区乡土实情,在原有7个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3个实验,丰富了4个实验内容。增加了放牧家畜行为观察实验、放牧管理模型学习与应用实验、松多放牧草地利用与生产概况调查实验,促进了草地培育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6]。在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生活型和分蘖类型的识别实验中,增加了样地水热条件的测定与分析,增加了以3~5人为小组进行盆栽法实验;割草地培育、刈割实验中,将植物根量、施肥和灌溉合并,增加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地。草地放牧演替的研究实验中,增加了植物频度测定内容;在草地补播改良实验中,增加学生自主选择草种并设计补播。该次实践教学改革结合了大学生创新项目、毕业生实习项目等,真正实现了草地培育学实践性强的特色,为2020和2021年西藏农牧学院草业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合理设计、实施和结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在改革中发现,西藏农牧学院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不够,放牧管理模型虚拟实验的实施有困难。另外,在未来的草地培育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也应增加3S技术在草地管理中的应用,如ArcGIS在草地资源管理[7]、规划[8]和牧场载畜量评估[9]等方面的应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