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作者: 赖增哲 李慧钗 姚婕敏 赵静

新形势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思考0

摘要 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和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双重背景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迈入了“快车道”。以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无土栽培技术建设为例,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知识体系与设计框架、课程具体建设内容、平台管理与维护、实施成效及课程思政融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该课程的建设思路和总体概况,以期对相关专业同类型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 无土栽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6-025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6.06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nstruction and Thinking of Excellent Online Courses in the New Situation—Taking the Course of Soilless Cultur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AI Zeng-zhe, LI Hui-chai, YAO Jie-min et al

(Department of Eco-engineering, Guangdong Eco-engineering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Abstract Under the dual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normalization of new crow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igh-quality online open courses have entered the “fast lane” i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school-level excellent online open course Soilles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of course construction, knowledge system and design framework, specific course construction content, platform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general overview of the cours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of the same type of courses in related majors.

Key words Soilless culture;Boutique online open course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Construction;Thinking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已成为人们接收各种有用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师生的学习生活。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已难以适应他们的需求,若教师不与时俱进,仍坚持固守灌输式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难以保证教学效果[1-2]。笔者以无土栽培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了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以期为同类型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提供参考。

1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1 国家相关政策及当前教育环境的客观需要

2018年4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文中提到,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3]。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教发〔2019〕11号)。通知中指明,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4]。2020年,教育部为全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具体举措,决定开展99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认定工作[5]。这一系列的指导文件说明国家正在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很快蔓延至全国,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始受到影响。为了做好防控工作,同时保障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不受影响。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6-9]。因此,在线教学模式未来将以常态化形式存在,而如何保证在线教学质量,做好这类课程建设是一项值得探究的问题。

1.2 无土栽培技术课程的建设需要

无土栽培技术是涉及植物营养学、肥料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农业工程、计算机控制等多门学科的实用性科学。它融合了农业设施的材料、栽培方式、优质种子种苗培育、建筑技术、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新技术,是一门特色性强、技术含量高、实践动手操作技术较高的课程。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自2015年开课以来,一直深受学生喜爱。2016年被确定为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2019年被立项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2月课程在优学院在线平台https://www.ulearning.cn/上线,线上资源至今仍不断建设与完善,同时用于教学实践及应用。

1.3 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来源的渠道需要

传统的无土栽培技术课程在教学形式上相对单一,学生的知识来源局限于课堂,教师是主导者、支配者,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属被动者、服从者。再活跃的课堂、再积极的师生互动,受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也比较有限,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课后也不利于沟通。因此,要想增加师生间“教”与“学”的渠道,培养学生兴趣,提高积极主动性,网络教学平台无疑一个很好的媒介。通过教学平台上的资源模块,促进学生的线下学习与教师的课后讨论及问题答疑等交流。

2 网络教学平台的知识体系与设计框架

2.1 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无土栽培技术课程包括“理论基础”“技术关键”“核心技能”和“应用技能”四大板块共9项工作任务[10]。“理论基础”是指无土栽培涉及的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主要讲授无土栽培技术的起源、发展史和植物根系的生理特性;“技术关键”部分主要突出无土栽培涵盖的关键技术,讲授与营养液密切相关的无机化学知识及与固体基质密不可分的土壤肥料学知识;“核心技能”着重拓展延伸及无土栽培设施建造与管理的各项交叉学科理论,如材料科学、土木工程技术、机电与自动化控制等;“应用技能”为具体的作物栽培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和繁育栽培环境综合调控等内容。具体情况见图1。

2.2 网络平台的设计框架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关农林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构建“无土栽培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平台框架由“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组织”三大部分组成。具体情况见图2、3。

3 无土栽培技术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内容

3.1 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源”建设

3.1.1 课件。

(1)课件内容。包括“编辑个人课件”和“课件库导入课件”。其中“编辑个人课件”是最为灵活的方式之一,可根据自身需求,编辑和上传相关课程材料。如教学视频、录像音频、Office文档和课堂习题等内容。

(2)课件资源。为上一个栏目“课件内容”的素材资源库,在编辑个人课件时,首先应添加必要的课程视频、课程音频、图片和PPT文档等材料于该栏目,后续便于导入相关文件文档于“课件内容”中。

(3)课件试题。是整个网络平台的模拟试题库,按照试题类型可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排序题、选词填空和综合题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组合题型进行模拟测试,或临时插入部分课堂习题便于学生练习。

(4)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简介、发布站点、课程学时、适用专业和开课院校等内容。

(5)课程详细介绍。为该课程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已对应出版的教材等资源。

(6)课程团队成员。主要介绍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和师资队伍总体情况。

(7)门户设置。该栏目的功能为精品在线课程网络平台的页面布局设置,根据模块分布类型,可分为“经典式”“全屏式”“目录式”等。

(8)学期管理。这是MOOC与学期栏目,主要设置课程是否对外开放及创建开放课程时的分期开课安排。

(9)数据分析。统计该课程的开通学生人数、视频总时长、学生学习平均时长、学生总答题次数、交互练习正确率等课程数据。

3.1.2 共享资源。

该栏目存在的意义在于把一切可以促进学生课程学习的小视频、课件、课外拓展知识链接和其他参考资料等信息数据共享给平台学习者。学生可根据自身时间安排与兴趣有计划、有步骤地登陆平台进行学习,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自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课程“教学活动与评价”建设

3.2.1 作业。

作业部分作为线上日常考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可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别设置“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和“阶段测验”3类。批阅的方式也可多样,可采取传统的教师批阅,也可允许学生间的互相评阅取平均分。后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比,查找自身差距。当然,传统的教师批阅在学生习作中如发现类同错误,也可根据平台功能中的“共享作业”,提醒学生注意作业易错点。

3.2.2 互动讨论。

开放式的讨论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建设该模块的作用。教师可利用这一模块发布与课程相关的热门话题,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综合学生的各方意见,待线下上课时投屏,与学生总结互动话题的最终结果。

3.2.3 课堂。

“课堂”的作用十分突出,它既支持线上学习,又能辅助线下课堂,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典型。教师可利用该栏目使用手机端,在线上线下发起班级点名、学生投票、抢答或选人作答等功能,大大地提高了师生的课堂互动。

3.2.4 直播。

创建直播间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直播可以在线与学生进行远程的同步授课,给学生进行在线答疑。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线直播教学很好地证明了这是践行“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