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日本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作者: 李文婷 刘辉
摘要 小农户占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98%以上。在“大国小农”的国情下,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两者的有机衔接,对于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取得乡村振兴的决定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存在衔接不够紧密、模式不够成熟、效益不够显著的问题。而同处东亚的日本与我国资源禀赋相似,都属于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农国家,在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支持下成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通过分析日本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实践经验,得出能从推进高质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组织、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来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结论。
关键词 小农户;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日本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7-024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7.06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Organic Linking of Small-scale Farmers with Modern Agriculture: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Japan
LI Wen-ting, LIU Hui
(College of Economic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Small-scale farmers account for more than 98%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Under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Great Country with Weak Agricul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ring small-scale farmers into the track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organic link between the tw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asically realiz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achieve decisive progr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2035.At present, Chinese small-scale farmer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are not closely linked, the model is not mature enough, the benefits are not significant.Japan which is also located in East Asia, has similar resource endowment with China, and both of them are small-scale peasant countries with family management. With the support of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Japan has successfully realize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by analyzing the Japanese small-scale farmers and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organic linking, can draw from promoting high quality of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build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system,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farmer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etc.,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small farmers to the modern agriculture.
Key words Small-scale farmers;Modern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Japan
小农户是针对规模农户而言的除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外的小规模农户。全球小农户占农户总体的比例高达84.8%,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力量[1]。受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小农户数量更为突出,占总农户数量的90%、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占世界小农户总量的38.6%,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处于绝对主体的地位[2]。由于小农户规模极小,经营土地零星分散,且生产方式主要以传统农业耕作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导致农业生产的高成本与低收益严重不对称,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障碍。
日本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国家,在农业资源、农业结构等方面与我国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结构,分散化和零星化的土地布局,以小农户模式为主的农业组织方式等。但是,日本有效地利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农业资源优势,发挥小规模农户生产经营特色,通过实施建设农协等社会组织的政策,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进行了有效衔接,以不到中国1/3的人均耕地面积,实现了7倍于中国的人均农业增加值,成功实现了小农户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小农户的特点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对而言,是指运用现代的发展理念、科学技术、物质条件以及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实现的农业发展新形态,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传统农业由量变向质变的新阶段。日本作为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小农国家,小农户是农业生产的绝对主体,农业经营呈现超小规模化、兼业化、副业化的特点。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较好地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1.1 小农户数量规模大,呈现兼业化和副业化
根据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农户可以分为非农经营户(离农户)和农业经营户[3]。其中,农业经营户根据经营土地规模的大小可分为规模农业经营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普通农业经营户(小农户),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划分标准有所区别,如图1所示。
日本小农户的界定标准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户均农地经营面积从1910年的1 hm2提高到1961年的2 hm 2010年的10 hm 100年间增长了10倍[4]。小农户可分为专业(纯)小农户和兼业小农户,后者又分为兼业1型和兼业2型,其中兼业2型小农户比重最大。不同类型小农户具有不同的特点、社会地位和影响(表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总农户数量不断下降,到2015年不足200万户。专业农户数量下降更为明显,到2000年左右处于稳定,约占总农户的30%。但是兼业农户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持续上升,70年代开始出现拐点逐渐下降,到2015年约为100.6万户,占总农户数的71.3%(图2)。据统计,日本2017年户均耕地面积不足1.1 hm 小农户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同时,随着产业融合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量劳动力从传统劳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兼业农户大量出现,兼业化、副业化成主流。工资、红利、利息及租金等非农收入以及政府补贴、社会保障金、退休金等转移性收入成为小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1.2 小农户组织化程度高,呈现市场化和现代化
日本作为以小农户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的岛国,在自然资源禀赋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为了发展农业和促进农业现代化,高度重视小农生产,为小农户提供农机购置费补贴,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免费提供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等提升农户农业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农户参与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政策支持、财政补贴、法律保障等提高小农的组织化程度,特别是以农协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为日本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和高效运作提供了强大驱动力,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主要实践模式。
农协不仅能克服传统家庭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弥补资源不足和小农经济的缺陷,还能发挥中介和纽带作用,提高农户收益率。日本有99%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各种不同的农协,其中涉及一般农产品、园艺特产、奶农、牧野管理、农事广播、农林工业等领域,涵盖生产、经营、技术、金融保险、品牌文化等方面,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在农协的组织下,小农户的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收益也不断提升。日本通过农协组织的农产品交易量占全国交易总量的80%[5],使农户从直接市场交易中解脱出来,有效化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全方位实现了农产品高质量高价格销售,维护了农户利益,保障农产品增值,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2 日本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主要经验
2.1 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托管,促进小农户有效分化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为解决小农户土地分散、规模小、利用率和农业机械化率低、生产效率不高的难题,日本政府通过加大对土地流转和托管的支持,加大农户规模化经营程度,以实现小农户有效分化。一是通过财政补贴支持土地流转,根据不同土地规模予以财政补贴;二是通过培育流转中介,推动土地流转和托管,使部分专业小农户变成离农户或兼业小农户,少部分小农户变成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化经营程度,促进经营效率和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此外,通过政府主导的农地中间管理事业机构作为土地的中间托管单位整合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促进小农户进一步分化,提高规模化经营程度的同时,使小农户逐步适应城乡协调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的需要。
2.2 大力发展特色多功能农业,增强小农户产业融合能力
特色农业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产业支撑。为了支持小农户发展,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根据小农户生产经营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农业自然属性与多功能性,结合传统农业、自然生态农业特色,以品牌为载体,融合社会、生态、政治、文化等功能,推进特色农业和多功能农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是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品和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日本于1979年开始以村为单位推进“一村一品”运动,通过加大财政直接投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引导、鼓励小农户挖掘、聚焦区域内优质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形成区域特色品牌,促进农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目前,区域共培育出336种特色产品,其中有129种产品年产值达100万美元以上,占到近40%[6]。二是以“一村一品”为基础,鼓励小农户围绕“一品”延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充分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集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于一体,推进产、加、销、旅游一体化,开展观光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增强产业融合能力,大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小农户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