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培训优化对策研究

作者: 陈叶玲 肖昊

摘要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高技能劳动者,农村存在许多青壮年劳动力急需职业培训。传统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主要服务于转移就业,较少着眼于农村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减城乡差距,政府和教育、农业等部门应统筹谋划、顶层设计,精准定位农村劳动力培训功能,衔接产业规划,融合培训模式,完善信息管理,健全激励政策,实现农村劳动力职业化,增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问题;原因;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7-0269-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7.06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Labor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HEN Ye-ling XIAO Hao2

(1.School of Marxism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Hubei 438000; 2.School of Educ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high-skilled laborers, and many young and middle-aged laborers in rural areas are in urgent need of vocational training.Traditional rural labor training mainly serves the transfer of employment, and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needs of rural indust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government, education, agriculture and other departments should make overall planning and top-level design, accurately locate the function of rural labor training, link industrial planning, integrate training models, impro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mprove incentive policies to achieve rural labor force.Professionalization,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labor force;Problem;Reason;Optimization strategy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集中体现为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式。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乡村振兴根本宗旨在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键依靠人才,需要大量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劳动力[3]。除了从外部引进,农村建设人才还需从农村内部挖掘和进行培养。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乡村就业人数达到2.88亿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的38.36%,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农业经营人员接受小学教育的占37%,接受初中教育占48.4%,接受高中或中专以上的仅占8.3%,年龄低于54岁的农村劳动力占66.5%[4],说明农村存在大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青壮年劳动力,需要进行职业培训以提高其劳动技能。在专业技能、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现代信息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培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真本领、硬功夫的能工巧匠和管理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5],不仅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就业能力,而且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创新技能和创业管理能力,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因此,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制定多样化的培训方案,积极培训乡村劳动力势在必行。

1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根据就业地域不同,将农村劳动力分为外出务工、在本地从事农业和务工。经过广泛的实际调查,可将我国农村劳动力技能及培训状况归纳如下:

首先,在农村务农和本地务工的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的比例低于20%。在农村务农、本地务工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简单加工业,依靠老少相传、工友之间经验交流获取较低的劳动技能,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市场化运营。这种状况不能满足农村进一步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要。

其次,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接受正规和系统的职业培训占比不足30%。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一般从事建筑及装饰行业、餐饮与商品销售服务业、低技能制造业技工以及快递行业;教育程度较高的少数农村劳动力,在外地从事管理和进行创业。其中,在建筑和装饰、餐饮与商品销售服务业、低技能制造业工人以及快递等行业务工的农村劳动力,除了接受企业纪律、安全和岗位基本技能培训外,主要还是依靠工友之间经验相传、师傅徒弟传授的方式提升劳动技能,较少接受较高知识、技能水平的职业训练。随着社会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农村劳动力技能和学习能力明显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其三,按照产业发展规划情况,农村区域分为产业发展规划的地区和零散自由经营地区。前者按照本地产业规划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后者因为没有长远可行的发展规划,较少对劳动力进行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

2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现状原因分析

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的比例非常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占比不足30%。造成农村劳动力培训比例过低的原因如下:

一是农村地区产业发展落后,缺少有效规划,导致农村劳动力对职业培训缺少合理的就业预期、需求不强、主动性弱。在农村本地务农或者务工,如果农村产业没有发展规划,经营规模小、经营质量较低、收益非常低,单个农户没有参与劳动力培训的动力和经济能力。若地区存在产业发展规划,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经营规模大、经营效益高,则组织管理能力较强,因为市场竞争,需要提高产业经营质量,会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系统性的职业培训。但是,广大农村自分田包产到户后,绝大多数农村基层组织相对涣散,仅履行维稳功能[6],没有发挥规划产业发展、组织集约经营的作用,这些乡村劳动力极少受到职业培训。

二是劳动力培训组织设点需增加便利、减轻成本。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就业的行业、地域、单位非常不稳定,收入较低且没有稳定预期,故选择职业培训的意愿较低,特别是远离县城的偏远农村地区劳动力,由于接受职业培训的时间、交通成本较高,获取相关信息不便利、不及时,主动参与职业培训的可能性非常低。

三是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需与时俱进。当前,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范围相对狭窄,多是根据现有师资、教育资源而设置课程,较少调查研究农村地区发展需要,或者仅是为了农村劳动力输出而进行临时性培训[7],导致培训内容没有针对乡村发展,待提升培训内容适应性;另外,由于参加培训的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高,以致培训效果和质量不佳,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对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8]。

四是培训方法和模式不能适应新情况变化。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肆虐,我国各地加强疫情防控,减少了人员流动和接触性交流,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停业,或者暂时没有采用新的培训模式,给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增加了新的困难。

3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优化对策

当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我国农村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劳动力。一方面,农村产业升级发展需要大量有知识、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增长率下降,从建筑工地退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仅有小学、初中教育水平,却没有农村产业升级所需要的技能,如何有效提升广大农村劳动力质量红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和途径,需实行有为政府指导与有效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的双轨道,统筹规划,系统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

第一,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准确定位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功能。在几十年工业化过程中,所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主要目的是向外部转移剩余劳动力,培训内容围绕外出就业岗位的需要而安排[9]。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深,少量的外出农村劳动力留在务工所在地居住生活,但绝大部分外出农村劳动力返回农村。现今,虽然仍有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继续外出就业,但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劳动力培训应主要为实现乡村振兴服务。因此,除了继续服务外出务工的目标外,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要围绕农村产业发展、社会发展规划的需要,对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要有组织性和前瞻性,培训内容应涵盖产业经营与管理技能、公民素质提升和乡村文化发展等,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需要。

第二,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组织的顶层设计。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统筹安排,设计农村劳动力培训内容,多机构部门配合,组织职业技术院校、应用型大学参与编辑培训教材和摄制教学视频,建立培训规划、实施培训任务和加强档案记录。根据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产业发展需要,分别培训农业种植、林果、畜牧、水产养殖及其加工、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专业技能、销售服务、经营管理和法律基本知识。根据培训内容需求的普遍性程度,国家与相关部门组织大学、职业培训机构等教育力量,分别编写具有全国性或大区域性需求的教材,摄制通俗易懂的教学视频;地方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组织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视频。教育、农业等管理部门系统规划和精心组织,让具有普遍需求的培训内容不遗漏、不重复,以克服区域教育培训资源的不足,可统筹全国力量又充分发挥地区教育人力、物力和资源。同时,各地区组织编写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培训教材,发挥地区性的独特性资源优势,增强培训动力。编写的教材和摄制的教学视频,归国家和地方相关政府部门所有,对培训机构和学校实行公开使用,让农村劳动力凭注册获取资料学习,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第三,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力量,提高劳动力培训绩效。切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农村基层组织与培训单位,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培训质量。在乡村振兴中,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合理规划产业发展,认真考虑农村劳动力需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基层组织应发挥领导作用,收集和传递信息,必要时充分利用当地教育场所等资源,实行村干是教师、村庄工场是学校,组织劳动力骨干和青壮年劳动力积极参与至少一种岗位就业培训,实施骨干传帮带措施,借助公共教学资料对学员培训疑难问题进行辅导,将农村劳动力培训达标比例和质量纳入基层干部执政考核,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基层组织力量和责任。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特点和作息季节特征,选择合适的培训时间,实行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加强学员之间学习和交流,促进培训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