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现状调查及对策——基于建德市三都镇的调查

作者: 姚晓丽 王艺 范舒洋 金艳斐 何悦宁 徐晨望 张王安

摘要 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在对建德市三都镇的走访调研中发现,各地新乡贤工作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推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具体政策措施、制度和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城乡二元化结构让新乡贤难以真正融入乡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强弱程度直接决定了新乡贤工作的推动力度和成效。因此,加强政府引导,健全政策法规,完善新乡贤组织;推动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废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新乡贤工作的组织和推动,因地制宜地开展新乡贤建设,可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新乡贤;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 D 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8-024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8.05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n New Able Villagers Help Country Revitaliza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Sandu Town of Jiande City

YAO Xiao-li,WANG Yi,FAN Shu-yang et al (School of Marxism,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Hangzhou,Zhejiang 311399)

Abstract The positive role of new able villager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very obvious.In the investigation of Sandu Town,Jiande City,it was found that,work around the new county squire has to advance in the different degre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restricting factor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specific policy measures, system and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remains to be further optimized; Urban and rural duality structure make the new county squire real into the country; Degree of rural grass-root party organization ability strong or weak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new county squire work efforts and progress. So, strengthen government guidance,improve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perfect the new county squire organizations;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the aboli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Strengthen rural grass-root party organization and for the work of the new county squire,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o carry out new county squire construction,which can effectively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New able villagers;Rural revitalization;Urban-rural integration;Construction of primary-level Party organization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需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1]。自新乡贤概念被提出以来,引发了很大的关注,“三地一窗口”的浙江各地在政府倡导政策引领之下,调动新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在实际的推动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破解。

因此,该研究选取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下辖行政村包括镇头、新和、松口、前源、羊峨、凤凰6个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的行政村作为样本,详细考察当地新乡贤组织的成立和运作情况、新乡贤成员的构成、新乡贤对于乡村振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影响新乡贤积极性发挥的主要困难等情况,以期深入发现目前制约新乡贤进一步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提出有助于新乡贤进一步融入乡村振兴、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策。

1 新乡贤的概念

“乡贤”一词,一般是指乡村社会中一心为民、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威望、为乡村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社会贤达人士,由古代中国统治者在他们去世后授予表彰的荣誉称号。随着社会的发展,乡贤的内涵也产生了变化。有学者将新乡贤界定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2],包括的群体有农村基层工作者、经商有成者、道德模范、退休干部、技术人员等先进典型。新乡贤呈现出与传统乡贤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首先,他们不论是身处外乡还是扎根本土,心里始终心系乡村,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十分了解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发展;其次,他们的经历所赋予的新知识与新理念,是加速传统乡村发展,实现与现代化社会对接的有效媒介;最后,新乡贤包括的群体也更加多元,可以是德高望重、富有声望的道德模范,可以是贤能正直、一心为民的基层干部,也可以是经商有道、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等,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财富等资源,反哺乡村,给家乡发展带来积极功效。

新乡贤对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他们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乡村社会善治的黏合剂,是乡村文化繁荣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新乡贤的力量不可或缺。

2 三都镇的新乡贤概况

2.1 乡贤组织的成立及运作 绝大多数村都成立了乡贤会,但人数不等,最多的有60多人,个别村没有成立相关组织;多数乡贤会定期开会或举办活动,基本1~2次/年,个别村仅开过一次会后续无进一步推进;有些村将乡贤的力量发挥得比较好,比如凤凰村将乡贤分为建言献策、社会时尚、产业振兴、法制保障、科教兴农5个组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使每位乡贤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再比如新和村建立了乡贤微信群,村书记时常在群里分享村子的变化及村里的建设问题、引资项目等;平时村干部与乡贤的交流也非常多,乡贤家中遇到困难会及时组织上门慰问并帮助解决问题。这样通过平时的情感交流和点滴付出,在村子发展的关键时刻才能更好地调动乡贤们的积极性。

2.2 乡贤身份的认定和构成 主要由各村依据相关政策,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来自行认定。从乡贤身份来看,多数村将退休干部、现任官员、经商有成者都纳入其中,有些村还将退休教师、企业退休职工等包括进来。乡贤成员以非党员为主,党员占少数,但纳入党员的新乡贤组织管理起来更有效。

2.3 社会各界对乡贤的了解、重视程度 普通群众普遍对于乡贤不太了解,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乡贤的影响力;认可乡贤已经发挥很大作用的不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认为乡贤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大的较多,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村;村干部普遍了解“新乡贤”基本概念,但对于新乡贤的重视程度差异较大,有的认为乡贤“资源”太少,无法发挥作用;有的则能极大挖掘相关“资源”,将一切能调动的力量调动起来。

3 目前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方面

3.1 完善家乡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新乡贤除了本土乡贤,更多的是长期不在乡的外地乡贤。对于外地乡贤而言,乡土情怀是他们反哺家乡的重要源泉,虽然长期在外工作或生活,但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情况并给予全力支持。该类新乡贤凭借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源如资金、人脉、订单等,返回家乡开办工厂或者直接捐款用于家乡建设。对于乡村而言,外地乡贤的力量有如雪中送炭,一方面,新乡贤通过在家乡开办工厂提高村民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从而激发乡村经济活力。例如新和村的伞架厂厂长、镇头村知名辣椒作坊虞大爷,他们的产业都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新乡贤直接以捐款的方式直接回馈家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因缺乏资金支持而陷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例如,新和村的新乡贤在疫情期间筹集资金用于采购防疫物资,凤凰村的新乡贤在村中道路整修经费上给予支持,前源村、羊峨村的新乡贤会在文化建设方面如节假日看望老人、组织文艺活动等项目上给予资金支持。

3.2 作为道德模范,促进文明乡风的建设与承袭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文明乡风的形成离不开人本身,新乡贤作为较好行为模范样式的代表,其言行多为其他村民关注甚至效仿,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乡村新风尚;同时新乡贤的特定身份本身就是一种鞭策,他们往往以更高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赢得村民的普遍认可。因此,乡贤文化推动了文明乡风的建设与承袭[3]。例如,新和村的退休管理人员、退休干部等,身为共产党员,他们觉得身有义务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他们不仅平时在村民中为政府政策做着宣传工作,疫情期间更是当起志愿者,在村口站岗登记。镇头村某酿酒作坊老板来自外地,随着镇头村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业,生意越做越大,每逢节日会无偿为村民们酿酒、加工酒糟等,以回馈村民。

3.3 见多识广,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新乡贤的特点之一就是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见多识广,并且愿意将所拥有的这些资本转化成能够影响乡村社会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动力。乡贤们运用自己的经历所赋予的新知识、新理念,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给村里的政策提建议、谋方法,使得乡村发展更加贴合民意,符合时代潮流。例如凤凰村的乡贤理事会专门成立了建言献策组,在乡贤大会上集中讨论家乡的发展方向、来年目标等,积极推动家乡振兴。对于多数村而言,乡贤在资金方面大额度直接投入的较少,做公益如投入老年食堂、资助贫困学生或慰问老人等方面的捐款额度全凭自愿。但很多村干部称赞道,乡贤们充当的“智囊团”角色、给出的不少“金点子”,为当地发展注入无形能量。

4 制约新乡贤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因素

4.1 具体政策措施、制度和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

中央高度重视新乡贤建设的顶层设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相关政策部署:加快制定和出台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并在税费减免、用地扶持以及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等方面给予优惠,为新乡贤投身乡村建设提供助力[4]。新乡贤建设是个新事物,还需不断探索,目前上级政府对于新乡贤力量的运用以倡导为主,对于乡贤具体情况不同的村具体如何开展乡贤工作缺乏具体指导性办法。所以各村乡贤发挥作用的情况参差不齐,有的村能有序开展新乡贤的组织工作,但最多举办1~2次/年乡贤联谊会;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多表现为建言献策的形式,实际参与决策的情况较少。

第一,新乡贤的积极功效未得到充分发挥。新乡贤固然是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新热点,很多学者十分肯定新乡贤对于乡村治理的好处,但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最大程度发挥乡贤的作用,并不十分成熟。新乡贤参与农村治理,没有国家层面制度保障,形成基础可能只是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补充,只是依靠自身权威以及村民的自发配合,强感性而弱理性,不具备强制性,因此很难保证新乡贤精准发力和持续发力。走访中了解到,有些自然资源差的村由于没有具体的配套政策来吸引乡贤,很难借力乡贤的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