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专业森林经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作者: 黄庆丰 唐雪海 欧强新 吴文友
摘要 课堂是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阵地。森林经理学是林学专业核心课,在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森林经理学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探讨森林经理学课程思政目标、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旨在为提高森林经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课程思政;生态文明;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8-0255-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8.06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rest Management Course in Forestry Major
HUANG Qing-feng,TANG Xue-hai,OU Qiang-xin et al
(School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Anhui 230036)
Abstract Classroom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ase for disseminating knowledge and talent training, but also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position for publiciz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Forest management is the core course of forestry major,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forestry talents, and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forest management cours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forest management course.
Key words Forest managemen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Moral education
课堂是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阵地。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3]。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4]。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4-5]。森林经理学是林学专业核心课,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围绕森林经理学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与实践,以期将课程思政寓于专业知识传授,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
1 森林经理学课程思政目标
深入分析森林经理学课程内容,充分挖掘课程教学思政元素,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教育贯穿森林经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全过程,使学生明白新时代背景下森林经理学应该掌握的理论和技术,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森林资源、森林经营等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引导学生以强林兴林为己任,“懂林业、爱林业、爱林农”,激发学生为护住“绿水青山”而认真学习森林经理学理论和技术。
2 森林经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指导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4],将这些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案课件编写等环节。根据上述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求,笔者在森林经理学教学时,首先,仔细分析各章节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入点(表1),借此设计教学内容及想要向学生传递的思政信息,如通过国内外森林资源现状对比分析,向学生传递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取得成效等;其次,课程思政不是空洞的说教,应结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体数据、案例等不同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视频、网络等现代信息传播平台向学生展示;第三,精心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方案,明确森林经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各章节思政元素融入点,并进行思政元素简述及拟采取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森林经理学课程思政方案设计、落实、以身示范等措施,同学们对森林经理学更喜欢,学习更主动积极,报考森林经理学专业研究生逐年增加,取得了很好的思政效果。
3 森林经理学课程思政实践
3.1 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教育在学子们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就能收获对国家和民族的浓浓之情、拳拳之心,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充分利用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中的爱国元素,如中国人民在2000年多年前就有了森林永续利用的思想萌芽,《孟子》一书中写到:“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意思是在适当的季节和适当的林木年龄时采伐,其收获是连续的,用不完的[6]。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越采越好,越采越多,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方针,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在讲授森林资源时,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林业六大生态工程、森林双增工程、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等为例,宣传我国不但重视经济建设而且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展现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用最新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及美国航天局(NASA)论文数据“中国绿”为地球添生机[7],宣传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成效。在讲授我国森林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时,宣传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饶,如东北林区地势平坦、黑土地土壤肥沃,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国有林区,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中的做出重要贡献;西南高山林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林业的主导功能是生态防护功能,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母亲河的生态安全。通过森林经理学各章节爱国主义思政元素挖掘并融入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专业自豪感。
3.2 将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和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林业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和建设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林业新的要求,标志着我国林业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森林资源是生态林业的物质基础,在讲授森林资源一章内容时,宣传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性,通过不同时期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说明我国森林资源特点、存在问题,并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提出新时期提高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必要性及途径。在森林资源调查内容讲授时,提出现代森林资源调查不仅要调查森林的面积、蓄积等林木因子,而且要调查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森林健康、生态功能等生态因子,以满足生态林业建设要求。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8],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森林评价一章内容讲解时,及时将这些制度及其现实意义传递给学生,激励学生学好森林评价理论与方法,为将来从事森林评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工作打下基础。
3.3 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融入课程教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具有宣传“两山”理论的独特优势,要实现“绿水青山”就要培育和保护好森林资源,为此,要开展森林区划、调查,编制和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制定合理的森林采伐量,合理安排森林采伐空间与时间,采伐后及时更新;加快荒山荒地、矿山废弃地等林地造林绿化,扩大森林面积;要实现“金山银山”,真正做到林业增效、林企林农增收,就要科学经营和利用好森林、保护和管理好森林,同时要开展非木质资源利用,发展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并将其融入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森林评价可以为林权流转、合股、租赁、抵押贷款等提供依据,把“绿水青山”换算成“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阔视野提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论断,告诉人们要用系统思想来处理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笔者将习近平这一论断融入森林资源、林业区划、森林经营理论等章节教学,告知学生山水林田湖草各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水土,就是保护人的生态命脉;应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社会经济、森林资源、生态区位等条件特点,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角度来进行林业区划,确定区域林业发展的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等。
3.4 将强林兴林能力与立德树人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森林经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强林兴林能力教育是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重要目标。为此,笔者从林业生产地域辽阔性、生产周期长期性、森林资源可再生性、森林功能多样性等特点及其产生的生产问题分析入手,详细讲述森林经
理学存在的现实必要性,让学生了解森林经理学的内容、目标和任务,激发同学们认真学习森林经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兴趣。对比国内外森林资源状况,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总体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足、森林资源需求矛盾突出等,讲述扩大森林资源、强林兴林的必要性。在讲授森林经营理论一章内容时,除了从林地生产力不高、森林生态效益不强、森林结构不合理等角度分析森林经营的必要性以外,还及时宣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指示,国家和地方有关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举措,如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9]的重要指示等,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对森林经营工作的高度重视,强林兴林的时代背景。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等森林经理工作常需要深入林区跋山涉水,不仅需要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为此,笔者在森林经理教学中十分注意学生为强林兴林而甘于清贫、吃苦耐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老一代务林人坚守深山将荒山变林海的故事感召青年学生,宣传“塞罕坝精神”[10],鼓励同学们毕业以后到基层去、到林业生产一线去,为强林兴林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