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视角下的数字乡村赋能生猪产业振兴
作者: 陈嘉贤 吕政融 张日新摘要 对重庆市荣昌区通过数字乡村赋能的形式所打造的大数据监管生猪养殖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将之总结为“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的政产学研模式,其主要成功经验是:畜牧业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养殖过程中的数字监管,造就了精准培育的模式,提高了生猪的产量和质量;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生猪全产业链数字资源进行调动,实时把控供应端和消费端的平衡,助推生猪产业数字化发展;利用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等创新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实现猪肉产品的全程溯源,确保生猪产前产中产后的实时监管,针对性克服生猪交易链条太长、信息壁垒高企、质量问题难保证、生产交易成本难降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政产学研;大数据监管生猪养殖模式;数字乡村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9-020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9.04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Digital Countryside Empowering the Pig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Taking Rongchang of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CHEN Jia-xian, L Zheng-rong, ZHANG Ri-x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big data-supervised pig breeding model created by digital village empowerment in Rongchang District, Chongqing, and summarizes it as a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 government + enterprise”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model.The experience main successis:the combin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realizes digital supervision in the breeding process, creates a precise breeding model, and improves the output and quality of live pigs; with the help of “big data”,“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the digital resources of the whole pig industry chain are mobilized to control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supply side and the consumer side in real time to promote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the pig industry; uses the national Chongqing (Rongchang) pig big data center and other innovative platforms to realize pork products through blockchain technology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ceability to ensure the real-time supervision of pigs before delivery, during and after delivery, and targets to overcom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oo long pig transaction chain, high information barriers, difficulty in guaranteeing quality problems, and difficulty in reducing production transaction costs.
Key words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Big data supervision pig breeding model;Digital village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无疑成为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动力,在信息高度普及化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元宇宙等高端技术的到来,促使人类迈入大数据时代。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明确提出是在2018年,随后,中央办公厅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更是进一步强调要有力夯实数字乡村信息化基础,加快构建物联网技术与地理信息数字化、信息化体系,实现智能设备载体对惠农、利农相关信息的搭载,全方位融合农村生产生活方式。2019年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更进一步指出了新时期数字乡村为乡村振兴赋能的路线图,纲要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城乡数字鸿沟、农民数字化素养、全面建成数字乡村4个阶段擘画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蓝图。
因此,着眼于新时代国情下的乡村振兴大环境,利用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驱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案例描述
面对如何实现生猪全产业链智能化的难题,重庆市荣昌区通过整合生猪产业链现有的数据资源和新建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打造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业务协同的生猪养殖数据采集网络中心、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级重庆生猪交易市场及生猪普惠数字金融服务中心,实现生猪产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从养殖、分析、交易、融通4个方面推动了生猪产业蓬勃发展。
1.1 生猪养殖数据采集网络中心
生猪养殖数据采集网络中心为每一头荣昌猪建立数字档案,通过智能设备耳环的搭载,全面感知生猪养殖环境,对生猪个体行为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信息传感器收集猪全生命周期信息,自动采集生猪养殖环境湿度、温度、饲喂饲料量和生猪个体肥瘦程度、疾病情况及体重等数据,优化调控生猪生长模型[1]。通过建设智慧溯源系统贯穿生猪全产业链,追溯生猪个体从仔猪到成猪、从养殖到消费的全生长周期信息。通过人工智能(AI)算法实时分析猪的胎次、体型、患病数、进食状况等关键指标,应用智慧防疫系统和语音报警技术控制猪瘟源头,提高生猪成活率[2]。同时,生猪养殖数据采集网络中心根据生猪综合数据库,分析进食饲料量、运动量、饮水量等指标,建立生猪养殖标准体系,实现猪肉品质提高,增加养殖户收入。
1.2 生猪大数据中心
生猪大数据中心着眼于生猪全产业链,通过互联互通激发各环节、各产业数据资源活力。从生猪配种、养殖、加工、交易、流通及饲料与兽药、养殖机械等各个方面出发,通过建立数据挖掘体系与建模分析,打造生猪产供销全链路全环节的大数据应用平台,为生猪产业监测预警、调控等应用提供丰富、及时、准确的数字资源,实现辅助企业决策、改善民生水平、协助政府管理的3个基本目标。
1.3 国家级重庆生猪交易市场
国家级重庆生猪交易市场从生猪市场角度出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采用“线上交易+线下交收”的方式,对生猪的交易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便利化,从而达到生猪交易的电商化,有效地解决了对全国生猪交易走势、价格等的实时监测和调控问题,实现了生猪交易的迅捷化、广泛化[3]。
1.4 生猪普惠数字金融服务中心 生猪普惠数字金融服务中心着眼于生猪金融,高效配置金融资源,利用生猪大数据赋能数字资本化,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建立智慧农业担保平台,成功打破了农业信贷行业过度依赖人工的问题,实现了“三个一”,即审批、业务、数据的三者统一,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2 案例分析
重庆荣昌区通过建立“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的模式,实现了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赋能,极大地提高了荣昌猪的产量与质量,其中,荣昌区2020年猪肉产量达到33 906 t,同比2019年增长11%,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生猪产业的全链条监控,有力突破生猪全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壁垒,保障生猪生产供应,实现了市场的供需平衡,稳定了生猪市场,为我国生猪产业提供了优良的模式借鉴与参考。其本质是“政产学研”的成功运用,“政”有国家农业农村部及其下属单位大力支持,“产”有不同规模生猪养殖企业的接续加盟,“学”有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成果转化,“研”有生猪大数据中心深度挖掘分析数据辅助决策,总体上构建了一个三重螺旋创新的效应,释放了生猪产业的潜力,增进了市场排量,扩大了消费市场容量与供应链端应有的存量空间,达成了生猪产业适应乡村振兴大背景的政策优势释放。总结其成功经验,具体有以下几点。
2.1 企业产品定位准确,选种优良
养殖企业通过准确的产品定位,选择了八大世界优良猪种之一的荣昌猪作为生猪产业振兴的主要品牌,是充分考虑了荣昌的区位优势、原始条件、养殖文化及市场空间的精准决策,在规避产品定位不清晰、农产品品质无法保证等问题上开创了生猪产业的先河。
2.2 政府平台打造升级,服务到位
在国家农业农村部统筹下,重庆市荣昌区结合当地资源建立生猪大数据中心,对生猪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监控,同时,激活相关产业的数字资源,对兽药、饲料等进行精准定制,有效解决了生猪疫情、品质不可控等问题,为大中小养殖企业提供了信息化、精准化的服务,体现了政府的服务职能,激发了市场活力[4]。
2.3 机构科技加持帮扶,技术赋能
荣昌区政府在西南大学和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的智力支持下,建设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高新区,创办了一批高质量、高科技的饲料、兽药企业,为荣昌建立了构建高新农牧业的一块基石。截至2021年6月,荣昌共有18家GMP兽药企业、36家饲料企业,其中90%都是由西南大学师生所创办的。
近年来,荣昌区抓住国家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推行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动力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研发上,荣昌依托科研机构的科技要素、人才要素,培育了我国迄今为止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小鼠,为国内外全人抗体药物研发提供了源头创新保障;培育了已经成功转入人类超大片段抗体基因的人源性抗体猪,该领域研究对类似于非典的病毒性传染具有战略意义;培育了可以应用在婴幼儿奶粉评价、儿童疫苗安全性评价、抗生素替代研究等医学、生物学、畜牧、食品等领域的无菌猪,其中,2017年荣昌更是拥有占地1 200 m2的当时国内唯一的规模化无菌猪场[5]。
通过一系列高科技数据加持,将荣昌猪的深入潜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达成数字乡村赋能生猪产业振兴的典型。
2.4 学院理论指导转型,技术精湛
截至2021年6月,荣昌区与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49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采取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共建27个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53个省(市)级科研平台、6个院士专家工程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取得了国家和省部级成果306项、发明专利229件。围绕智慧生态养猪的建设需求,荣昌区努力探索楼房养猪、AI养殖、绿色能源、高位隔离式发酵床养猪技术等领域,进一步促进荣昌畜牧业往科技纵深领域探索,在育种、育肥、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情况下,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环保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