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东山镇小蠹类果树害虫调查
作者: 储春荣 李洋 杨晓军 王建斌 陈云芳 邓艳凤 郑斯竹 白明
摘要 为明确苏州东山地区为害果树的小蠹种类,通过对苏州东山果树种植区进行系统调查,共发现7 属 8 种小蠹,新增 6 种。给出了所有种类的雌成虫高清图片,为苏州地区果树小蠹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材小蠹;梢小蠹;毛脐小蠹;蛀干害虫;江苏
中图分类号 S 4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20-0112-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20.029
Survey of Bark Beetles in Fruit Tree in Dongshan of Suzhou
CHU Chun-rong1,LI Yang2,YANG Xiao-jun2 et al
(1.Suzhou Institute of Fruit Science,Suzhou,Jiangsu 215000;2.Animal,Plant and Food Inspection Center of Nanjing Customs District,Nanjing,Jiangsu 210000)
Abstract A general survey on engraver beetle in fruit-planting regions in Dongshan Town was conducted.Eight species of Scolytus belonging to seven genera were identified,among which six species were new ones.The illustration pictures of all female pests were given in this research as reference for the pest control in Suzhou.
Key words Xyleborini;Cryphalus;Scolytus pilosus;Wood-boring beetles;Jiangsu Province
苏州吴中区东山镇是苏州重要水果产区,种植包括枇杷、杨梅、桔子、桃子、梨、枣等在内的果树10余种。2021年东山镇果品种植面积约2 468.73 hm2,同比增长3.3%,总产量12 912 t,总产值高达52 146万元。随着水果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对外引种的频繁,病害种类及发病程度也随之增加[1]。2018年4月,东山镇曹坞村和湖湾村枇杷园内发现一种为害枇杷的梢小蠹,起初并未引起重视,但到10月大量的枇杷树因该小蠹为害出现树势衰弱甚至死亡的现象,给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3],而该地区一直未有关于小蠹为害果树的相关报道。对东山镇水果产区小蠹进行系统调查已成迫切需要,这对该地区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当地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笔者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对苏州吴中区东山镇主要果树种植区进行系统的调查,以期获得目前该地区小蠹种类及其为害情况,为苏州地区小蠹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和时间 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东山镇主要果树种植区双湾村槎湾、星光村曹坞、新潦村龙头山、陆巷村白沙开展调查。调查区果树种植种类主要为枇杷、杨梅、桔子、桃子、枣、李、葡萄、石榴、梨、柿子等。
1.2 调查方法
小蠹标本采集:①诱剂诱集(在果树种植区内悬挂含有纯乙醇的小蠹诱捕器);②手动采集(直接对有小蠹为害状的果树树干剖干,收集小蠹)。标本采集后用无水乙醇浸泡,带回实验室鉴定,并保存于-20 ℃冰箱备用。标本现保存于苏州海关综合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
1.3 种类鉴定 利用体视镜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清理、归类,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形态鉴定,并利用蔡司超景深三维显微镜(smartzoom 5)对成虫进行拍摄。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共发现、鉴定8种小蠹,分别是毛脐小蠹Scolytus pilosus、暗翅足距小蠹Xylosandrus crassiusculus、秃尾足距小蠹Xylosandrus amputatus、小粒材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削尾缘胸小蠹Cnestus mutilatus、枇杷梢小蠹Cryphalus eriobotryae、枫香刺小蠹Acanthotomicus suncei、Hypothenemus sp.。
2.1 毛脐小蠹Scolytus pilosus Yin et Huang 主要形态特征:体长2.4~4.0 mm。头部黑色,前胸背板与鞘翅黑褐色,有光泽,腹部腹面有茸毛。雄虫额部狭长平陷,遍布纵向条状纹理,刻点散布在纹理之间,额毛褐色,细长厚密,环绕中额周缘上,毛梢拢聚额心。雌虫额部短阔微隆,遍布细窄的突起条纹,额上部条纹散放,下部聚集在口上片当中,刻点分散在条纹中间;额毛短细竖立,散布于全额面。前胸背板长小于宽,长宽比为0.9。背板的刻点细小,中部稀疏,周围稠密,有小段平滑无点的背中线,背板的茸毛甚少,发生在前缘两侧,长直竖立。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2倍,为两翅合宽的1.1倍;背面观鞘翅两侧直线延伸,尾端收缩较小,整个翅面接近矩形。小盾片表面微毛稀少。刻点沟径直深陷,沟中刻点纵向椭圆,深大稠密;沟间部宽阔,有一列刻点,圆小细浅,与沟中刻点差异显著;鞘翅的茸毛分布在尾端,沿边的刻点中心,短直后倾。腹急剧收缩,第1与第2腹板构成直角腹面;雄虫第2腹板的前缘上生有一瘤,短粗如桩,第4腹板的后缘中部加厚,成一宽扁的弧形瘤;雌虫第2腹板的瘤位置偏后,在该板片的中央,瘤身较扁小,第4腹板后缘正常无瘤。两性腹面均密被茸毛,细长平齐[4](图1)。
国内分布:江苏(苏州东山)、山东、四川[4-5]。
2.2 暗翅足距小蠹Xyosandrus crassiusculus (Motschul-sky)
主要形态特征:雌虫体长1.7~2.9 mm,额部微凸,具典型中继线,表面粗糙呈粒状,稀疏的覆有刻点,触角棒位于头部后方,节间无节间缝。前胸背板长与宽长度近似;两侧略呈弓形,前方窄圆,具8~9个齿状凸起。鞘翅长为宽的1.2~1.3倍,顶部为圆形,沟间部具多列刻点;斜面边缘的隆脊延伸达第7沟间部;鞘翅斜面可见6条刻点沟;斜面刻点沟上的颗瘤具有直立似毛状鬃,短于2倍的第2沟间部宽度;沟间部具多列颗瘤,具半贴伏似毛状鬃[6-7](图2)。
2.3 秃尾足距小蠹Xylosandrus amputatus(Blandford)
主要形态特征:雌虫 体型细长,体长2.7~2.9 mm,体长为体宽的2.5倍;额具刻点;前胸背板的侧面具缘,但没有脊;鞘翅斜面边缘的隆脊延伸超过第7沟间部,形成圆形斜环;鞘翅斜面上具4条刻点沟;鞘翅斜面刻点沟具一列小刻点,排列近直线形,无鬃;斜面沟间部具密而小的颗瘤和刻点[6](图3)。
国内分布:江苏(苏州东山)、江西、福建、甘肃、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四川、台湾、西藏、云南[8]。
2.4 小粒盾材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 (Ratzeberg)
主要形态特征:雌虫 体长2.0~2.3 mm。长圆柱形,深褐色,疏有茸毛,前胸背板晦暗,鞘翅光亮。触角黄色。额部平,底面印有粒状密纹,不光亮,额面有中隆线,隐约纵贯全额面;刻点浅大疏散,分布不匀,只有口上片的刻点圆小稠密;额毛细长舒展,全面散布。前胸背板长大于宽,长宽比为1.1∶1.0;背面观整个轮廓呈长盾形,最大宽度在背板前部的1/3处;侧面观背板前2/5弓曲上升,后3/5平直下倾,上升部分为瘤区,平直部分为刻点区。瘤区中的颗瘤圆小疏散,即便在背顶部也不连成弧形环列。刻点区平坦,底面有微弱印纹,晦暗无光,刻点圆小微弱,均匀散布,没有背中线,背板的茸毛金黄色,发生在瘤区,刻点区无毛。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7倍,为两翅合宽的1.8倍;背面观鞘翅两侧缘直向后伸,接近后缘方始收尾;侧面观鞘翅前部的3/4平直延伸,后部的1/4平坡斜下。小盾片三角形,深陷在翅面之下,它两侧翅缘上生有微毛,密集成丛。刻点沟不凹陷,沟中刻点圆小色黑,稠密规则,成为显著的纵线;沟间部宽度适中,当中有一列刻点,大小与沟间刻点相等,底色不黑,排列略疏,可与沟中刻点区别。斜面沟间部各有一列颗粒,第2沟间部凹陷,颗粒与茸毛消失[9](图4)。
国内分布:江苏(苏州东山)、江西、安徽、福建、广西、贵州、河北、黑龙江、横断山脉、湖南、吉林、宁夏、四川、陕西、山西、台湾、西藏、新疆、云南、浙江[8,10]。
2.5 削尾缘胸小蠹Cnestus mutilatus(Blandford)
主要形态特征:雌虫体长约3.7 mm,体宽约2.3 mm。短阔粗壮,全体黑色,只有触角和足黄褐色,光泽晦暗,体表光秃少毛。眼肾形,眼前缘中部的缺刻甚小,小眼面极细小。触角锤状部基节甚短,约占锤状部长度的1/4。额部平隆,底面有粒状细密印纹,额面的刻点深陷较大,分布稠密;额面下半部有光亮的中隆线;额毛浅黄色,柔细疏少,从下向上渐次缩短。前胸背板长微小于宽或等于宽;背面观整个轮廓呈盾形;侧面观背板前部的2/3强烈弓突上升,后部的1/3平直下倾,背顶部比较突出。瘤区的长度稍大于刻点区,瘤区的颗瘤前部大而尖利,瘤间空隙宽阔,空隙之中散布着小颗粒,后部扁平稠密,连成横弧,逐层上升,止于背顶;背板前缘中部前突成角,角缘上横排着4~6枚颗瘤,以当中2枚为最大。刻点区底面平滑,刻点圆大深陷,分布稠密;背板上的茸毛瘤区短小稠密,并不明显;刻点区细软舒直,密集成丛,分布在背中部基缘的前面,连接成片。鞘翅长与前胸背板长约相等,且短于两翅的合宽,为两翅合宽的0.9倍。背面观鞘翅轮廓与前胸背板相似,只是首尾倒置;侧面观鞘翅基部1/5水平而弓曲,为鞘翅前背方,端部4/5斜线下倾。小盾片甚大,为圆钝的三角形,平滑光亮。鞘翅前背方极短,表面有圆小细浅的刻点,均匀散布,不分沟中与沟间,点心光突,少数刻点生微毛。鞘翅截面圆大,下半部有锐利缘边,上半部平滑;截面隆起,各沟间部高低平匀;在截面上刻点一律凸起成粒,大小均匀,不分行列地稠密散布;截面上有细弱等长的茸毛,贴伏在翅面上,方向规则,在翅缝两侧向外方撇成八字,在其余沟间部则向里方撇成倒八字[9](图5)。
国内分布:江苏(苏州东山)、江西、安徽、福建、陕西、四川、台湾、云南、浙江[8]。
2.6 枇杷梢小蠹Cryphalus eriobotryae Andrew
主要形态特征:雌虫体长1.4~1.6 mm,体长是宽的1.9倍,头部额面具微弱的针状刻纹,眼前缘中部的缺刻深;触角索节4节,触角棒具3个由致密刚毛组成的节间缝; 前胸背板深棕色,基部最宽,背面观近三角形;前胸背板瘤区具6列锯齿,锯齿数目不少于50个;前胸背板侧面观,刻点区短,仅为背板长度的1/5,明显倾斜; 所有的长毛状刚毛位于前胸背板侧缘;小盾片小,“V”型;鞘翅半透明黄棕色,长为前胸背板的1.7倍,鞘翅于斜面间无明显分界线;鞘翅刻点沟明显,由一排排的刻点和长毛状刚毛组成;沟间部中刚毛直立,端部平圆;鞘翅基部圆钝[2](图6)。
国内分布:江苏(苏州东山)、福建[11]。
2.7 枫香刺小蠹Acanthotomicus suncei Cognato
主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4~2.6 mm,宽0.6~0.7 mm,红棕色,复眼肾形,前缘略凹陷;全身被黄色长柔毛,触角鞭节5节,锤状部3节,扁平状膨大,端部明显弓曲。前胸背板前部瘤区鳞片状,后部刻点区平滑,具少量分散直立刚毛。小盾片三角形。鞘翅基部平截,长为宽的近2倍;刻点沟凹陷,排列成径直纵列,沟中刻点圆大且深;沟间部狭窄,刻点细小稀疏,中心着生短毛;鞘翅前部及侧面茸毛较长而密,鞘翅坡面陡跌,坡面上缘至侧缘有齿4对,锥形,各着生于第2、4、6、8沟间部。前足和中足胫节外侧具4枚齿状突起。雌虫鞘翅坡面上的齿较雄虫小,鞘翅斜面相对隆起[12-13](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