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激活党员队伍内生动力的路径研究
作者: 陈富平 周红军 吴传万 张豪杰 章安康摘要 以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班子配备、经常性教育活动、党员队伍建设现状、正向激励长效机制理论及其运行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建工作项目化推进、党员创新创优积分奖励、典型宣传等方面,提出破解党建“被动抓”“无形抓”“两张皮”难点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激活基层农业科研院所党员队伍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主动当担,实现党建与科研工作融合共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党员队伍;内生动力;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D 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20-024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20.061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Activating the Endogenous Power of Party Members in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CHEN Fu-ping, ZHOU Hong-jun, WU Chuan-wan et al
(Hua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Province, Huai’an, Jiangsu 223001)
Abstract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party members in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team allocation, regular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ty member team construction, the theory of positive incentive long-term mechanism and its operation effect, etc.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promoting the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 work, rewarding party members for 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and typical propaganda,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passive grasp”,“invisible grasp” and “two skins” in party building.The purpose is to activate the party members of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ct and take the initiative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Party members;Endogenous power;High-quality development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1]。基层农业科研院所的党组织肩负着庄严的使命,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现代农业的有力保障[2]。如何加强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下的党建工作,如何真正形成抓实抓好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科技创新、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乡村振兴中的政治核心和引领带动作用,实现党建和科研工作的有机融合[3],使党建工作更好地引领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是摆在每一个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面前的重要命题。
1 科学分析把握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特点及面临问题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做好科技创新形成强大思想力量的关键,通过走访调研、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先后与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扬州市农业科学院、盐城市农业科学院、镇江市农业科学院、宿迁市农业科学院等5个单位党建负责同志交流,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基层农业科研院所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特点、突出矛盾和问题。
1.1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党员队伍建设呈现出的新特点
1.1.1 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基层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科技竞争与服务能力提升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应对科技市场竞争,基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芯片”卡脖子,成果技术转化率低,技术推广难度大,都需要通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行业竞争力,确保自研产品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科研单位作为“三农”工作排头兵,要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4],不断提高为农服务能力水平。
1.1.2
党组织角色和工作重心发生转变。党组织角色从过去单位各项工作单纯的领导者,转变为既是领导者又是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推手;农业科研单位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又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决定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党员的工作重心必须紧紧围绕聚焦科技创新和服务产业发展两大使命,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升服务本领。
1.1.3
党员结构呈现高知化、年轻化特点。近年来,基层农业科研院所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在各个地区人才优惠政策的不断加持下,基层党组织新鲜血液得到不断充实,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80后”“90后”党员已成长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文化程度明显提高,党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也逐渐升高,其中博士学历党员占1/3左右;党员队伍职称结构也不断优化,拥有副高以上职称党员接近1/2。高学历、年轻化的党员队伍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大部分人对专业刻苦钻研、对事业孜孜以求,但往往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进步。
1.2 当前农业科研院所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2.1
思想认识不够,部分农业科技人员存在重学术轻党建现象。农业科研单位大部分党员干部大都是科技人员,而学历文凭、科研水平、成果专利、论文著作等则直接影响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和待遇标准,特别是年轻科技人员,工作、生活中面临较大压力,致使科技人员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论文撰写等工作中[5],对党的组织生活、党费交纳、志愿服务都是听从上级安排,按部就班,不愿花精力在党建业务学习上,投入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足。
1.2.2
基层党务管理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基层党务工作者晋升空间小,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难度较大,导致很多党务干部不愿意钻研党务工作;党务干部后备力量不足,年轻科技人员不愿过多承担党建工作业务。党员正向激励机制不够,普通党员对党内表彰关注不高,认为党内表彰对自身职务晋升、工资增长影响不大,所以不愿参与党内争先评比,致使不能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积极主动作为;同时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没有专门出台正向激励指导性办法,个别党支部还存在“轮流坐庄”现象。
1.2.3
党务工作者和支部委员兼职化现象普遍。受制于农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性质,通过调研了解,基层农业科研院所党务干部兼职率都超过了90%以上,基层党支部支委成员多数由农业科技人员担任,兼职的委员既要承担繁重的课题研究,又要兼顾党务工作,再加上新时代党的建设不同以往,要求高、任务重,自身抓党建的素质、能力、知识水平难以高质量完成上级任务;党组织组织力不够,农业科研人员常年在农业生产一线,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学习研讨,对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业务能力不够,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或者想发挥作用,但是没有相应的展示平台,不知道怎样才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2.4
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不能有效开展。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属于应用型研究单位,绝大多数时间忙于田间试验,科研人员疲于应付[6];党建活动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方式方法过于单一,部分党支部开展理论学习简单粗暴,学习的方式方法不新颖、不生动,缺乏吸引力;党建组织经费保障不够,不能有效地支撑党建创新活动开展;宣传报道较少关注党员队伍中先进典型“小人物、小事情”。
2 淮安市农业科学院党建促科研激活党员队伍内生动力模式探索
淮安市农业科学院坚持“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的原则,结合科研院所特点,强化党建引领,带动科技创新、科技服务、成果转化和院所管理高质量发展,完善党建与科研融合机制,以“一强四带”进一步提升“支部建在科研链上”党建品牌[7],在全科研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构建战斗堡垒,发挥“党员+科技专家”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互促互长的催化效应,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1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在建设创新型党组织的探索中,淮安市农科院结合科研链不同环节工作要求,以党建与科研工作相促进为目标,科学设置党支部,将支部建在科研链上。全院党员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60名,占在职党员的61.22%,针对“高知”党员人数大幅增加的实际,结合党员专业方向与所在部门工作特点,成立了7个党支部,为支部党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制定出台了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制作了党员发展、组织生活、支部换届等便于规范执行的手册,同时配套建立“221”党建工作机制,即党小组每月活动2次、党委每月召开2次党委会、每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和学习会。每季度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采取听支部书记汇报,班子成员点评,主要领导总评的方式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2.2 以科研精神将党建工作实行项目化推进
面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如何破解党建工作“虚功难于实做”的问题,使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见实效,必须创新方式方法,以科研精神创新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方式方法。近年来,淮安市农科院针对科研人员对项目(课题)实施熟悉,而且是行家里手,把项目化管理这一方法运用到党建工作中,以项目(课题)实施做实、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并融入科研业务工作中,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围绕基层党建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工作,结合业务工作的开展,对党建工作实行项目化推进,院里每年拿出专用经费用于党建项目(课题),年初下发申报指南,经院党委评审研究,确定立项项目(课题)和支持经费。项目实施结束后,组织专家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结题汇报、查阅结题报告、翻阅相关资料以及现场提问等方式对项目实施情况、形成的成果、实施成效进行评审。通过党建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对打造党建文化、树立党建品牌、提升服务水平与能力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增强了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在党爱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