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映射靶点与融入路径研究
作者: 薛山 江文辉 李变花摘要 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之本,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映射与融入对于实现学科育人与课程育人水乳交融至关重要。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作为食品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个人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养成以及社会责任感树立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明确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一级、二级、三级教育目标,挖掘课程本身及相关交叉课程中蕴藏的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国际视野、勇于创新等多元化思政元素,探索专业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映射靶点与融入路径,同时,就加强思政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构想,以期为课程思政融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提供可行的建设样板,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
关键词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三级教育目标;思政元素;映射靶点;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22-0261-05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22.06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Mapping Target and Integr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Food Specialty Courses—Taking Fujian First-class Course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as an Example
XUE Shan JIANG Wen-hui LI Bian-hua3
(1.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Fujian 363000;2.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Creativity,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Fujian 363000;3.College of Business,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Fujian 363000)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moral cultivation,and the mapping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education.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course,as the core backbone course of food specialty,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reserve,personal quality cultivation,professional ethics cultiv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building. In this paper,by defining the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curriculum primary,secondary,tertiary education goal,mining diversified ideological elements in course itself and the relevant crossover,such as the patriotism,the rule of law consciousness,social responsibility,the humanistic spirit,kindness blent,international vision,innovation etc. Besides,the mapping targets and integration path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pplied to the curriculum in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cess are explored. In addition,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the exca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s also conceived,in order to provide a feasible construction model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of courses in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as well as other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an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Food safety and hygiene;Three-level educational objectiv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Mapping targets;Integration paths
2014年,“课程思政”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之后在全国高校范围掀起了思政教育热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重要论述丰富与发展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这个本质,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2]。202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作要点第五点关于“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指出: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3]。可见,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课程思政要覆盖到各个课程,才能实现学科育人与课程育人的水乳交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推动食品安全形势良性发展[4]。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作为食品专业的主干核心必修课程,系统介绍了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以及部分新技术、新业态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案例,对于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提升、专业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及社会责任感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目前,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思政教育已得到了广泛重视与一定研究[5-8],但是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映射靶点挖掘和融入路径探究还有所欠缺。该研究通过明确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的思政教育的三级目标,充分挖掘课程中所包含的多元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融于食品专业教育提供可行的建设样板,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
1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的教育目标
1.1 课程的建设过程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主干课。2018年获得闽南师范大学精品在线课程立项,2019年开始实行“四段式”混合教学,2020年入选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经过两年的精心建设,课程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为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课程面向全国高校开放,获得了一致好评。
1.2 课程建设的三级教育目标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级,即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和教育目标,其中,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全过程,也是教育成败的重中之重(图1)。
1.2.1 一级目标——学习目标。
课程根据食品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反向设计。通过介绍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和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和风险交流能力;针对未来在食品生产经营领域就业的学生,通过重点阐述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要求学生具备食品安全管理的系统知识;针对未来在食品监管部门工作的学生,通过重点阐述食品安全科学治理与监管,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当前食品安全治理的制度设计和法制体系[9]。此外,通过介绍食品安全领域新概念、新技术、新业态的热点问题,如营养安全、食物成瘾,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理论储备。一级目标中,专业课里的思政能够引领涤荡学子心灵,激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立鸿鹄志、做追梦人。
1.2.2 二级目标——能力目标。课程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新工科建设有关精神,“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在一级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及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Capstone课程分组实验以及课程设计时间环节,要求学生可以构思、设计、分析、判断、识别、量化并最终解决综合复杂工程问题。比如,对某个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对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途径、预期危害、防控措施关键点等问题有着明晰的认识。二级目标中,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白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和谐的与人共处,参与团队协作,变通思考,攻克难关。
1.2.3 三级目标——教育目标。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思政教育不仅与基础知识和技能相融合,贯穿于一级和二级目标,同时是三级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决定着教育目标的达成。爱因斯坦有言:“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也提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通过课程建设,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真正做到各类各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可见,通过教育铸就人的精神比灌输知识更重要,同时,立德树人作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10]。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当代青年肩负着时代重任,重独立、讲个性的“90后”“00后”青年在大学阶段收获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需要获得更好的价值引领、人格教育,提升政治素质,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换言之,单纯掌握食品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不够的,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制造,是否可以在利益面前抵制诱惑,能否肩负起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等才是成才的关键。
由此可见,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及与食品专业相融合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立意高远的创新,对专业教育一级、二级、三级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思政元素映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