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 梅淑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国两会的关注焦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就如何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表真知灼见。

宝丰县大黄村: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展新颜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0
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马豹子

甲辰龙年,中原大地人勤春早,万物复苏。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黄村的田园里,春风拂面,麦苗青青,一派勃勃生机。村庄里人欢马鸣,男女老少忙忙碌碌,欢声笑语不断,气氛和美向上。市场上,南来北往客商如织,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一派兴旺发达气象。

近年来,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带领大黄村群众大力发展园林花卉、药材种植、观光农业和文化产业园,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大黄村荣获“国家级乡村振兴实践示范交流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最美乡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生态村”、河南省首批“五星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1
大黄新村

与此同时,大黄村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先后当选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河南省第十次、第十一次党代表,中共平顶山市委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致富榜样、“中国好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铸就基层坚实堡垒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曾经的大黄村党支部组织涣散,群众基础差,自马豹子任党支部书记以来,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常态化推进抓党建、大抓基层、强基固本,带动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集中精力引领和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魔术特色文化重点镇提供重要支持。

据悉,大黄村已经建成了宝丰县最大的党员培训基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并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设立一站式大厅,实行全日制值班制度,保证服务中心高效运行,让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一站式大厅尽快得到受理和解决。大黄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在做好各项日常服务的同时,突出开展“用工信息”服务和“商业信息”服务,既帮助企业商户解决了用工问题,也让在家的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赚钱”。

不仅如此,大黄村党支部还积极为广大企业商户提供商业信息查询服务和咨询服务,主动为外来经贸人员和企业提供引导服务。据统计,自大黄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先后服务群众3000多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1000多件。在深化便民服务中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在加强基层党建中深化便民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大黄村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党员教育培训长廊”,对外来流动党员和外出经商演艺回乡党员开展政策党建“培训服务”,利用二楼“党员活动室”开展“魔术演艺技术交流培训”“图书市场管理经营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现代农业技术指导培训”等学习交流。

此外,大黄村还建成了孝文化广场、标准化灯光篮球场、农耕展览馆、中心幼儿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大戏台、爱心救助超市、23.8米高的观景台、人工湖、小商品批发市场、27000平方米的中国农村最大图书批发市场、仓储物流园区等配套设施。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
大黄村党史教育展览

近年来,在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黄村实现了“三治融合”,制定了村规民约,不断健全完善制度管理建设,发挥乡村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村民自治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通过这些村民自治机构,充分尊重村民们的发言权,有效地激发了村民们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成立了精神文明实践站,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老教师等。开展各种各样的宣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新时代的乡风文明风尚观,大力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3
大黄村人工湖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4
大黄村中原魔术文化演艺馆

2023年,大黄村成立了“乡贤说事屋”,以“听民声、暖民心、平民事、宣民策”为核心目标,以“五老”乡贤为主要群体,充分发挥“五老”乡贤在村内的威信和亲和力,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约访,切实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大黄村“乡贤说事屋”,为群众提供说事、议事、调事平台,让群众及时方便反映矛盾纠纷、困难诉求等,把“三零”创建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结合,加强村庄安全防控,切实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创新“魔术+”新营销模式

发展才是硬道理。2009年,马豹子刚担任大黄村支部书记时,积极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制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同时带领群众大力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截至目前,大黄村已建成新居370套,建设文体广场1万多平方米,铺设了村主干道5条,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全村553户居民,目前已有260多户搬入新村。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5
大黄村观景台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6
大黄村入村牌坊

宝丰县赵庄镇是全国闻名的“魔术之乡”,大黄村则是赵庄镇魔术文化发祥中心地和闻名遐迩的魔术演艺专业村,魔术演艺传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老人小孩都会变魔术,大多数家庭靠外出表演魔术为生。最多时村里曾有170多个演出团队、1000多名农民从事魔术演艺。

然而近年来,由于受电视、网络的冲击,魔术演艺事业不景气、赚钱难。面对这种现象,大黄村支部另辟蹊径,以土地流转、解放农村劳动力为切入口,拉长魔术文化产业链条,打造“以演艺为抓手,不卖门票卖产品”的新营销模式,通过“魔术演艺+销售”独特的文化传播与商品销售相结合的新业态,带动了小商品贸易和魔术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因此,2013年,大黄村文化产业园在赵庄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应运而生。大黄文化产业园始建于2013年10月,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现入驻商家200多家,年创经济收入15.6亿元,带动村民人均收入达3万余元,辐射带动了全国各地13万人就业。

值得骄傲的是,大黄村已经创造了中国最大的农村图书批发市场、中国最大的农村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魔术之乡”。

据了解,大黄图书批发市场是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设立的全国农村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总投资2756万元,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涵括16个图书经销区,拥有商户23家、店面46套,成立有图书批发管理办公室,并与北京30多家出版社实时对接;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每天的图书销售量达4万多册,仅用于运输、销售图书的车辆就达1700余台,年销售图书占全国年图书销售量的一半以上。

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图书批发市场每天人潮涌动、车辆络绎不绝,建学校、开饭店、建工厂、办物流,干一样成一样,大黄村产业多点开花齐头并进。

在大黄村流传一句话,叫做:“国南门,国北门,到处都有咱大黄人。”从三亚到漠河,各地都能看到大黄村的流动销售车辆。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7
大黄村景观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8
大黄村道路

大黄村人把文化产业作为致富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结合点,走出了一条“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创新之路,实现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

危机中开新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大黄村图书批发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也按下了“暂停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大黄村党支部鼓励大家有序复工复产,充分发挥大黄人脑子活、见识广的优势,高起点推进经济恢复。

大黄村小商品市场货品资源丰富,商品种类达到几千种,村民外出经商的多,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能拿话筒、表演能力强。

马豹子坦言,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黄村的图书批发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也停了下来。后来,他们带领村民多次到浙江、河北、山东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建成了电商直播创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万购网络直播、逆流渔具、星光文化传媒等电商直播公司入驻,同时,建立了渔具类、手串类等全产业链供应基地,为村民提供完善的产品培训、促销方案、一件代发等服务,先后培育自主品牌15个,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9
大黄村图书市场(梅淑娥 摄)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10
大黄新村

2022年,随着电商产业的发展,大黄村成立了电商产业党建联合体,将优秀的电商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激发党建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量,同时通过党建引领,强化电商从业者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探索打造集培训、加工、物流仓储、运营为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模式,推动了电商产业向科技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将大黄村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农村直播电商产业基地,实现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现在大黄村有直播间120多个,带货主播180多名,日均货物吞吐量大约500吨,日均快递单量4万单左右,创造过主播单场最高销售额125万元的记录,建成渔具电商供应链基地5个,渔具产品生产线20条,培育渔具电商企业120余家、自主品牌18个,带动2万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11
大黄村图书市场天桥(梅淑娥 摄)

谈及大黄村下一步如何发展,马豹子表示:“我们将围绕‘五星’支部创建,针对支部建设、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为民服务等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村庄家园、主次干道为重点,全面清理农村垃圾杂物等。深入实施‘党群连心’工程,组织党员、村干部入村开展帮扶,落实好‘村报告、乡处理、县办结’机制。科学谋划本村产业布局,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增收模式,建设宝丰县魔术道具加工产业园项目和赵庄镇生态康养中心项目,全力打造互联网+魔术文化产业园项目,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组成集电商直播、产品交易、仓储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