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报宣讲”感党恩
作者: 崔金秋
把一生、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是丁俊岩年轻时为自己立下的誓言。此后的人生里,丁俊岩用全部的精力践行着这个庄严承诺,用45年收集6万余份报纸、制作500余册报集,连续12年举办800余场展览、宣讲,将剪报中的红色故事、对党的感恩情怀传递给40余万听众,把忠诚于党、无私为民融入不懈奋斗中,曾获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
胸怀赤子心剪报寄深情
走进丁俊岩老人的家中,并不宽敞的房子里,有两间布置独特的房间。里面没有什么家具,取而代之的是分类摆放的旧报纸和陈列整齐的剪报册。
从历届党代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到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英雄人物等热点题材,再到人物影集、专题语录、历史故事……翻开剪报册,一张张方寸大小的剪报,记载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变化,记录着他数十年的点滴坚持,也诠释着他对党的感恩和赤诚之心。
为什么要剪报?用丁俊岩老人的话说,就是源于“感党恩,忠于赤子心,立于传精神”。
最深的根源还要回溯到丁俊岩幼年时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前,他的母亲作为村妇联主任,带领贫苦妇女争取解放,但被反动势力抓捕并残酷杀害。年仅5岁的丁俊岩是家中唯一的幸存者,被一位好心人救下。后来,他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上学、工作、入团、入党,在他心中,党就是自己的再生父母!
于是,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里,那就是一片丹心跟党走,一生一世报党恩。1960年,丁俊岩在看过电影《把一切献给党》后,在笔记本上郑重写道:“我要永远忠于党!”他把自己的生日定在了7月1日,与党的生日同一天,并从此立下了“把一生、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承诺。
丁俊岩的剪报之旅始于1978年,当时他为了激励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制作了第一本剪报集。看到孩子受到鼓舞,他决定继续这一做法,用它来记录党的成就并传播党的精神。47年来,丁俊彦始终以尺子、报纸和胶水为日常必需品,以党的政策、发展历史和国家大事为精神食粮。
47年间,他先后制作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亲历盛世盛典 更爱伟大中华》系列剪报集,凸显人民政协60年辉煌业绩的60米长卷《与党同舟与国同行 心系民生权谋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弘扬文明好家风 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册,诠释雷锋精神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剪报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党的精神谱系》主题册,还有《习近平的故事》《中国梦》《天津精神》……更有最新制作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册,等等。丁俊岩说:“在我看来,集报既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精神的传承。这一过程,不仅使我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更进一步坚定了我的理想信仰,鼓舞着我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三轮”宣讲员 讲活纸上墨
清早,端端正正佩戴一枚党徽,骑上小三轮,载着整整齐齐的剪报册,丁俊岩就这样前往“剪报宣讲”现场。他习惯把自己戏称为“三轮”宣讲员。
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到农村文化礼堂、从机关单位到工厂车间、从社区健身广场到田间地头……近20年来,丁俊岩用小三轮把“剪报宣讲”办到了每一处他能想到的地方。他坚持“天线”“地气”一起接,将理论讲出“时代味道”“百姓味道”,做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践行者。
“我始终觉得,我们感党恩,在行动上就体现为听党话、跟党走。对于我而言,就是发挥特长,办好‘剪报宣讲’,通过讲‘活’剪报上的文字和图片,把党的成就、主张和政策传递给大家。”
伴随着这种坚持,丁俊岩的“剪报宣讲”影响力越来越大,受众也越来越广。他本人也应邀成为武清区“金色榜样”宣传团的骨干成员,担任20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发起“丁爷爷讲故事”志愿服务宣讲项目,近两年年均开展宣讲百余场。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老人备受鼓舞,他第一时间将会议报道集结成册,深刻领会大会精神,结合实际马不停蹄地开展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在武清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嘱托再出发·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中,他讲述少年时的经历,分享党的二十大剪报作品,激励大家爱党爱国、担当奉献,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白古屯镇韩村的桃花林里,他同农民群众一起翻阅剪报,讲党的乡村振兴战略,讲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在大孟庄镇杨店村复兴少年宫,他为孩子们讲述伟大的建党精神,教育孩子们要听党话,在党的教育下成长成才;在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青年课堂上,他同青年人共同浏览剪报,勉励青年们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革命史展览馆,他一张张解读剪报,激动地给参观群众讲烈士故事,讲述自己的烈士母亲,讲述党把自己养育成人的恩情,动情处,言者、听者不禁泪流满面。
有时,听众会担心丁俊岩老人的身体吃不消,他却总说:“我身体好着呢,党的话,我要一直听下去,这个小三轮,也要一直蹬下去!”
弦歌从未辍 “育苗”传薪火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丁俊岩来到杨村七小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剪报思政课,他从“十月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从嘉兴红船说到长征之路,用一段段故事述说党的艰辛历程。他发现,只要是用孩子们喜欢听、听得懂的话,讲这些剪报上的红色故事、讲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他们就喜欢听、愿意听,听得进去,入脑入心。
“孩子们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把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就要从小教育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的方式就是给孩子们讲剪报、教孩子们做剪报。”丁俊岩说。
从那年开始,丁俊岩就把“剪报宣讲”带进了中小学校、乡村复兴少年宫、“五爱”教育阵地,潜移默化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截至2022年年底,参加过丁俊岩老人“剪报宣讲”或展览的少年儿童已达20万余人次。丁俊岩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市级“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丁俊岩还联合小学开办了剪报兴趣班,手把手教授孩子们剪报技巧,心贴心传递对党的感恩之情。兴趣班先后获得了国家集报协会、天津市集报分会的关注和认可,被授予“中国书香青少年集(剪)报示范基地”的称号,也是全国第一个被授牌的单位。
“现在孩子们虽然喜欢电子产品,但我在教他们的时候,发现他们对传统墨香也有另外一番热爱。我想,以后也请一些年轻人帮助我,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把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
2022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武清区杨村街道建成了“丁俊岩剪报室”,成为新的红色教育基地。成立5个月以来,吸引了大批的党员干部群众前来参观,这也激励着丁俊岩更好地发挥余热,宣讲好党的故事,让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红色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开创新局面的磅礴力量!
47年的坚持和努力,让丁俊岩荣获了很多荣誉——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家庭、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武清区道德模范等……但丁俊岩仍然保持谦逊的品德,坚定不移地献身于党和人民。他终生的信念是忠于党、热爱祖国,教育和激励下一代。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