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建起“家庭军模馆”
作者: 祝福 王黎 孟彤玥 徐俊斌
“同学们,这是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隆冬时节,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70岁的军休干部张福纯手持歼-20战机模型,为前来参观的三涧中心小学学生生动讲解国防史。
自2006年在这个小院创建“家庭军模馆”以来,张福纯的“家庭军模馆”已展出飞机、舰艇模型5000多个,接待了10万人次的市民和学生前来观模型、听讲解、接受国防教育。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国防知识教育基地。
发挥所长 老兵不忘初心
1973年,张福纯参军成为一名海军航空兵,先后担任技师、保卫科长、飞行大队教导员等职务。儿时,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用泥土捏制舰船和飞机模型。来到部队后,他整天与飞机打交道,对装备模型更是爱不释手。张福纯经常利用出差、开会学习的机会,购买大量舰船和飞机画册,收集了不少有关拼装舰船和飞机模型的书刊。业余时间,张福纯参照飞机模型和手头掌握的资料,尝试拼装各种装备模型。服役28年,他与爱好始终不离不弃,不仅收藏的装备模型越来越多,拼装模型的技术也日益成熟。
2001年,张福纯退役后在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土城子村第六居民组安家落户。他先后做过环保志愿者、义务普法宣传员等,但始终在思考:如何回报社会,做更有意义的事情?面对那些爱不释手的装备模型,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利用自己一生的收藏,在家里办一个飞机、舰船模型“军模馆”,让学生、居民参观学习、接受国防教育,那对社会、对国家意义非凡。经过多方论证,张福纯下定决心创建“家庭军模馆”。
亲力亲为 家里建起“军模馆”
张福纯的想法得到了老伴的大力支持。他自掏腰包购买了模型板件、小型电刨、电锯、电焊机、各种锉刀、刻刀、喷泵、喷笔、钻床等必备设备。为了将各种飞机舰船模型做得逼真,他四处寻找模型专家拜师学艺,还多次走进工厂,向木工、玻璃工和油漆工求教。他虚心学习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感动了行家,大家都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方法与技巧。
张福纯说,制作飞机、舰船模型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还要有耐心和毅力。从构思、绘图到动手制作,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部件的组装、每一个底座和模型罩都要精心拼装。在制作大连号驱逐舰的模型时,他把在大连号驱逐舰上工作过的部分战士、专家请到家中,边制作边让他们提意见、做参谋、当指导。张福纯自豪地说:“因为这艘舰是用大连来命名的,它既是我们大连人的光荣,也是对大连人热爱国防事业的一种认可!”
随着国防军工企业的不断创新,一批又一批先进武器问世。张福纯除了亲手制作模型,还想方设法将国产最先进的舰艇和飞机模型买回来,供大家参观。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军模馆”现已有歼-11B战机、歼-15舰载战斗机、歼-16型战斗机、运-20型运输机的模型,还有辽宁号航空母舰、山东号航空母舰、福建号航空母舰、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模型。可以说,“军模馆”里每一个模型都倾注了他的汗水,承载着他的梦想,更见证了我国国防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
全家上阵 义务宣传国防知识
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张福纯与老伴周英馥决定在自家院子里建一个更大的“军模馆”。整个建馆费用需要9万元,可当时家里只有4万元。张福纯一边开工,一边向朋友、战友借钱。在建馆过程中,为了节省开支,很多工作都是他和家人亲手完成的。2006年8月,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家庭军模馆”建成,这里成了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参观平台。
多年来,身为多所学校“校外国防教育顾问”“校外飞机、舰船模型制作辅导员”的张福纯,经常白天接待参观者或出去为学生们上课,晚上回家继续制作模型,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张福纯的举动也影响了他的儿子、儿媳,他们子承父业投身国防教育。夫妻俩投资十多万元,从全国各地购置了几千件军事模型,在旅顺口区内建起了一座更大的军事模型展销馆,对市民免费开放。毕业于航空学院的儿子将学到的航空航天知识及平时掌握的国防知识充分发挥,为参观市民进行免费讲解。多年来,张福纯的儿子、儿媳在区内的军事模型展销馆接待了大中院校和中小学学生近6万人次。每当参观的学生较多时,张福纯一家更是全家齐上阵,为参观者讲解国防知识。
张福纯一家人的举动,引起了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7频道军事栏目对他的“家庭军模馆”进行了专题采访。张福纯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社会认可,他先后被评为大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双拥共建先进个人、大连市关心下一代学雷锋先进个人等,他的“军模馆”也获得了“旅顺口区国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目前,该馆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红色打卡地。
谈及未来,张福纯说:“这项工作已经做了快20年了,我要继续发挥余热,将国防教育基地办得更好。同时,还要儿子把这一有意义的事继续做下去。”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