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私仇,特朗普向美国国际开发署动刀
新闻事实:
美国国务院2月3日发表声明,通知美国国会对美国国际开发署对外援助活动进行审查,并“着眼于可能的重组”。2月7日,特朗普7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金使用存在“太多的欺诈”“完全无法解释”“腐败程度前所未有”,“关掉它!”
点评:
美国国际开发署是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大部分对外非军事援助的专职机构,受美国国务院业务指导。据美国国会有关机构数据,美国国际开发署全球雇员超过万人,其中三分之二在海外工作。美国媒体报道,长期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对外援助为名,资助干涉他国内政等活动。可以说,这个机构是美国在全球制造动荡的中心,是美国策划颜色革命的总部基地,每年用在“外国援助”上的资金高达400亿美元,也是全球“恨国党”“带路党”主要的资金来源。
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后,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所有对外援助暂停90天,以评估项目是否有效、是否与本届政府对外政策保持一致。美国国际开发署也成为特朗普政府重点整改目标,相关动作可谓又快又狠。先是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埃隆·马斯克频繁发表抨击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言论,接着该机构大量高级职员被停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被任命为代理署长。2月3日,美国国际开发署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总部办公室被关闭,工作人员无法进入。次日,特朗普政府要求将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全球雇员从7日起“行政休假”,仅少数指定人员除外。特朗普政府还要求派驻海外的美国国际开发署人员30天内返回美国。美国媒体报道称,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把美国国际开发署全球雇员规模由超过1万人削减至不足300人,削减比例达97%。
不仅如此,特朗普和马斯克也是“家丑不怕外扬”,在网站公布了相关的调查结果。在缅甸花4500万美元支持当地学校搞多元化,其实就是蛊惑学生变性;花2000万美元在伊拉克做一台电视节目,帮助当地儿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在非洲投资5.2亿美元鼓励他们搞环保;援助20亿美元帮助遭受地震的海地重建,但海地官员承认的只有200万美元;还有12亿美元资助说不清道不明的“相关人员”……马斯克还在社交媒体上公布其“资助研发生物武器”和“资助大量国际恐怖分子”,更是直接把这个机构的老底给揭开了。
其实,无论是官员中饱私囊还是政策有违道义,对于当惯了“全球警察”的美国而言,只要不被拿到明面上来说,根本都不是事儿。特朗普之所以要整顿美国国际开发署,也不完全是说美国要回到“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民主党主导的美国国际开发署,把颜色革命搞到了特朗普头上——特朗普遭到的“通俄门”弹劾,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官司,背后主导的纽约曼哈顿地方检察官埃尔文·布拉格,就被发现接受了该机构巧立名目的2700万美元援助。不拿美国国际开发署动刀,完全不符合特朗普睚眦必报的性格。
所以,这件事固然有马斯克受命大幅削减联邦开支的因素,但并未逃出美国党争的框架。所以人们接下来看到的都是熟悉的戏码:大批职员跑到街上抗议政府强行关闭国际开发署;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裁定,暂缓美国国际开发署全球雇员“行政休假”计划和驻外人员30天回国的安排;国会民主党议员攻击马斯克搞政治报复,以“可能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呼吁对马斯克掌管的政府效率部进行调查。随着马斯克的效率改革进一步拓展到其他部门,类似的剧情将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