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托起老人幸福夕阳

作者: 杜祥昌

文明之光托起老人幸福夕阳0

初春的清晨,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的“幸福大院”,饭菜飘香。

李大爷吃着热腾腾的可口饭菜,与围坐在餐桌前的老伙计们谈笑风生。几年前,他还因独居生活而愁眉不展,如今却成了这里的“常驻嘉宾”。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红泥崖村文明实践工作的创新探索——互助养老,托起了老人幸福夕阳。红泥崖村的老人们常说:“这里比家还暖!”

“群众在哪儿,服务就延伸到哪儿!”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宗旨落地落实,2022年,他们首先将村里的养老服务站升级改造,建成幸福大院,24间功能房内,餐厅、休息室、活动室、康复室,一应俱全。李大爷的子女在外打工,过去他总为一日三餐发愁,如今在大院里不仅能吃上热饭,还能和老友们下棋、打乒乓球。“每天有人陪,日子有滋有味!”他笑着说。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该村还推出“送餐上门”服务。腿脚不便的王奶奶,每天都能收到村干部小陈送来的饭菜。一次,她突发疾病,小陈不仅送餐,还联系村医上门诊治。“孩子们不在身边,但村干部比亲人还贴心。”王奶奶感慨道。

为让互助养老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切实做到守护老人健康“零距离”,该村把养老幸福院与村卫生室实现即时联动,乡医定期为老人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培训急救护理员;村里建成“健康小屋”,配备磁振热治疗仪等设备,让老人足不出村就能做康复治疗。此外,该村还为75岁以上每位老人配备“一键报警器”,一旦老人出现突发情况,报警器秒级响应,村干部也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实时掌握老人健康动态。“科技赋能让养老更安心,孩子们在外打拼也少分心。”村支书说。

红泥崖村通过互助养老,让邻里关系更友善和谐,村里孝善之风日益盛行。他们坚持以好党风纯民风,创新开展“我家有党员”系列活动,村党员人人佩戴党徽、挂党员户门牌,事事冲在前、作表率,“党员引领,群众参与”品牌成为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名片”。村里每年举办“孝善春晚”,从节目策划、编排到演出,都由村里文艺志愿者自行组织;每年评选“好媳妇”“孝善家庭”,用榜样力量引领文明风尚;微信群里,“捐鸡蛋”“送蔬菜”的好人好事接踵而至、屡见不鲜;重阳节、中秋节时,村民自发组织为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庭院。

为让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该村专门划出土地,开辟一片“幸福小菜园”,鼓励老人参与种植,目前已成为老人们大显身手的快乐天地。“咱还能为村里出力,这日子有奔头!”陈大爷每天在菜园里忙活,看着自己种的黄瓜、茄子端上食堂餐桌,他满脸自豪。小菜园不仅让老人实现了个人价值,还为食堂节省了开支,绿色蔬菜的香气中飘着浓浓温情。

养老未必要远行,互助托起夕阳红。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红泥崖村如同一盏明灯,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引领了方向,用文明之光,温暖着每一位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陈运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