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党的创新理论播火者

作者: 罗淋 高越

当好党的创新理论播火者0

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秉承“播思想之火,育时代新人”的理念,以青年宣讲为核心赋能理论学习新样态,自2010年成立以来,围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及时政热点,以吉林大学校园为中心,周边辐射党政机关、街道社区、企业、乡村、军营、学校等群体,共宣讲500余场、听众超过5万人次,被誉为新时代用党的创新理论育人的播火者。

完善组织保障,凝聚宣讲合力——

搭好舞台唱好戏

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创造,形成了“准”“活”“新”“实”的宣讲形式,实现了讲师全员宣讲、流程严格把关、对象全面覆盖的生动局面。

博士生讲师团是吉林大学大学生理论宣讲队伍的重要力量,是一支有光荣传统、有理论功底、有责任担当的青年有生力量。为此,该校党委从政策支持力度到具体工作指导上,都做到把关定向、全力保障,明确宣讲主题主线,加强对讲师团培训指导,鼓励宣讲成员努力创新方式方法,在增强宣讲理论性、针对性、生动性上做文章。作为博士生讲师团具体管理的职能部门,该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从系列宣讲活动策划到组织集体备课,从宣讲协调实施到后期宣传报道,全过程指导管控,将博士生讲师团建设纳入研究生价值引领工作整体布局,同时积极协调校内外相关单位,聘任高水平顾问、指导教师团队,不定期对讲师培训,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博士生讲师团建设,努力打造成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能担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宣讲队伍。另外,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还及时把丰富生动的宣讲实践,形成《青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一书,为推动青年宣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众人拾柴火焰高。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为充分发挥学校各区位资源优势、学科综合优势、人才汇聚优势,引导青年学生将爱国报国的政治热情与专业素养提升有机结合,着眼形势任务,立足学科背景,走入基层、走向社会、贴近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全面、深入阐释和解读。讲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时常开展交流分享和集体备课,提升宣讲水平。研究生工作部定期指导各专业开展“研行春城 艺路生花”“艺心向党 研路同行”等美育浸润研学活动,提升讲师综合素质,谱写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宣讲成效——

打铁首先自身硬

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成立14年来,依托“特定”主体,挖掘“特别”内容,利用“特殊”形式,坚持不懈学习、阐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时、势”的统一。

理论宣讲有效管用,关键要选定“谁来讲”。博士生讲师团将政治标准作为选拔讲师的金标准,严把“入口关”,秉持择优录取、优中选优原则,组建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各院系、各学科兼收并蓄的讲师队伍,成员覆盖文、理、工、医等多学科,集结优秀博士研究生为宣讲主体,在见识和水平上具有知识密集、思维活跃等特点。在理论宣讲准备过程中,讲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潜心备课,力争把每一点都领会深、领会透,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他们在宣讲中学,在宣讲中悟,以宣讲深化理解、强化认同。

内容是宣讲的灵魂,必须把握好“讲什么”。博士生讲师团针对不同受众宣讲,构建多层次授课体系,坚持“内容为王”,选择有特色的切入点,对宣讲内容深加工,分层创设“基础宣讲模块”“特色宣讲模块”等多维模块,制订课程清单,实现主题基本全覆盖。“基础宣讲模块”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及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特色宣讲模块”阐释吉林省情,讲述吉林大学故事,释疑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理论宣讲是“说”的艺术,着重解决“怎么说”。博士生讲师团建立健全了集体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试讲、讲师成长建档审批制度,形成“选择讲师—确定讲题—准备课程—集体试讲—跟讲考察—结果反馈”的闭环宣讲链条,还积极与国内高校加强联系,与全国多家高校理论宣讲团联合开展线上宣讲,给讲师提供更多交流研讨机会。

及时总结经验,增强宣讲效能——

“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理论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责任。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把理论宣讲同各领域各行业政策宣传紧密结合,使理论宣讲从党委宣传部门的“独角戏”,转变为多部门、多领域联动的“大合唱”,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他们整合宣讲队伍,挑选政治素质过硬,宣讲经验丰富,在学生群体中口碑好、影响力大的优秀讲师,采取“金牌讲师引领、团队合作、全员提高、资源共享、均衡互补”的培养模式,打造出一批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理论宣传“排头兵”;梳理宣讲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帮助人民群众吸收理解;开展“声入人心”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掌握受众对象是哪些、关心的政策理论是什么,做到宣讲中既关注热点难点,又贴近生产生活。

创新方法载体,增强宣讲效能。他们在宣讲中突出各个学校独特的精神内涵,结合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展高校理论宣讲;与吉林省博物馆、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文庙等单位合作,让讲师和受众身临历史复原场景中,学习中共党史故事,沉浸式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伟力;创新理论“微宣讲”,充分发挥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优势,通过摄制微电影、访谈等方式进行立体式呈现,让群众愿意聆听、乐于参与,力求理论通俗化、语言群众化、形式多样化、载体时代化,让科学性与大众性、理论性与通俗性、政治话语与群众语言有效融通,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进寻常百姓家”。

(责任编辑:陈运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