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红色足迹 铸就蓝天忠魂

作者: 李斌 涂腾 王宇恒

踏寻红色足迹 铸就蓝天忠魂0

“触摸历史方知来路艰辛,对话英雄更觉使命千钧。”新学期伊始,一场跨越山河的“优良传统万里行”活动在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如火如荼地开展,引发了学员们的热议。大四学员们利用寒假返乡契机,踏上红色之旅,寻访革命遗迹,对话英雄模范,在万里河山间开设一堂震撼心灵的思政实践课,于行走的思政课堂中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强军使命扎根心田。

在重庆建川博物馆,学员严章源伫立在泛黄的电报机前,指尖轻抚斑驳的机键,仿佛触摸到战火硝烟中永不消逝电波的脉动;在湖北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学员刘成龙将额头轻贴在展示柜上,透过玻璃凝视着布满弹孔的军装,耳畔似有冲锋号角回荡。“我们通过‘走、访、讲、演’四位一体的实践模式,把红色教育从课堂讲台延伸到社会舞台,沉浸式的体悟真正让英雄精神入脑入心。”该院政治教员刘欢说。

岭南春早,木棉花开。在广州市郊一座宅院里,学员王琛宇正屏息聆听着一级战斗英雄张玉成的讲述。作为猎鹰突击队首批成员、参加过重大军事行动的老兵,张玉成在26年军旅生涯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坚守住阵地,决不能把阵地丢了……”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军功章,眼中依然跳动着当年穿越火线的光芒。“当老英雄掀起裤管露出7厘米长的弹痕瞬间,我彻底读懂了‘钢铁长城 血肉铸就’的全新内涵。”王琛宇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涓水之滨,伟人故里。在湖南省湘潭市,学员们来到勇救落水少年而牺牲的阳威烈士家中。作为阳威生前所在学员队的学员,他们陪英烈家属聊天、打扫庭院,倾听家属对英烈的追忆。“英烈故事感天动地、感人肺腑,英雄精神崇高崇敬、历久弥新,永远是激励学员们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成长成才的不竭精神动力。”学员队政治教导员席锦锋感叹道。

在“蓝天号”强军思想宣讲团奔赴的12所中学里,“歼-20纸模课堂”“空天科普实验室”等点燃了青少年的强军梦。学员付凯、胡淳清、徐俊龙向学弟学妹们介绍军校学员日常学习训练生活,还邀请部分同学加入“蓝天号”强军思想学习兴趣小组,在“说、学、见、悟”中领略我党我军的光辉历史,把爱国主义精神播种在同学们的心田。“当看到孩子们眼里的星光,我读懂了薪火相传的意义。”付凯在任务日志中写道。

为了将“优良传统万里行”活动中学员们的所见所思、所学所感全面总结与展示,该院精心筹备了一场主题为“优良传统万里行”的社会实践成果汇报晚会。晚会上,既有声情并茂的朗诵,讲述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又有精彩的情景剧,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战火纷飞的场景;还有激昂的大合唱,表达着学员们传承革命精神、守护祖国安宁的坚定信念。这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的晚会,将上百份实践报告转化为直抵人心的精神图谱,更是对革命传统的生动演绎和传承。

“我们通过这种形式着力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动能,让历史场景成为生动教材,让英雄故事化作精神养分,在时空对话中打造铸魂育人的沉浸式课堂。”该院领导表示,通过这次“优良传统万里行”活动,学员们提振精神赴战位,激励担当勇作为,在实践中锤炼了能力本领、升华了精神境界,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的责任和担当,进一步领悟了革命精神的真切内涵。相信学员们一定会把传承优良传统内化为行动自觉,在强军兴军的路上不负韶华、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陈运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