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希望的守护者
作者: 夷亭轩2025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当天,守护阳澄湖的志愿者都收到沐风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倩倩写给他们的感谢信。信中一如既往地是字少图多,正如张倩倩本人,在生态环保的守护路上,以行动引领大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一直是我们沐风环保的底色。对于志愿者,更多的是希望在参与守护过程中共赢、共享,成为种植希望的守护者。”
这位戴着黑框眼镜,长着“娃娃脸的年轻人身上,有着众多“标签”: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江苏省“最美人物”“优秀环境守护者”“最美家庭”,苏州市垃圾分类小蜜蜂宣讲团“十佳志愿者”等。7年来,她带领志愿者守护阳澄湖行走30万里,却依然躬耕不辍,让雷锋精神在水陆棋行、街巷阡陌的苏城大地熠熠生辉。
思想之变:重塑绿色行为习惯
“坚定地选择了,那就一往无前。”张倩倩说,“工作这么多年,专业上积累了许多经验,丢弃专业做一个全职妈妈,自己心不甘。”成为全职妈妈的那段日子里,她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拐点在哪里。
那就拾起自己的专业为蓝天白云贡献一份力。”2016年7月,在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青苑社区推荐下,张倩倩进入唯亭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孵化项目,开始了自己的“逐绿之梦”。从成立社区“美丽星球故事会”,到学习如何组建团队、注册公益组织、承接公益项目,张倩倩把在安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习生涯中的社团实践活动和环保外企工作宣教经验,转化为从事环保事业的基石。
“大家注意看,这是模拟被污染过的水。”在生态环保教育基地,张倩倩邀请苏州大学红果果公益科普团队的黄厚杰为青少年科普“清之奥秘”。他在装有100毫升纯净水的容器里加入两滴柠檬黄色素和少量高锰酸钾溶液,纯净水随即变成了橙红色;随后,他又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酸溶液并充分振荡,被污染的水很快又变回清澈透明。一旁观看的居民和儿童产生浓厚的兴趣,纷纷围上前来。在张倩倩的组织下,这样的实验已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开场白”。
“我们重在宣传、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基地,如同一扇窗,引领市民开启一场思想变革,“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张倩倩的宣教引领下,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重塑行为习惯,如春风细雨般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家的生活。
创新之路:重塑青山绿水生态格局
四时有序,万物有时。时下,满目水荡漾,青山向斑斓,阳澄湖两岸生机勃勃,宜人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富春山居图”此刻有了具象化视觉呈现。
在阳澄湖东侧入口,一只安放在水光景观间的巨大“螃蟹”旁出现了忙碌的志愿者的身影。此时,穿着绿马甲,手拿塑料袋和抓夹的张倩倩正低头捡拾着河岸边的白色垃圾;湖水清澈见底,垂钓爱好者也收到她“勿乱扔烟头”的提醒……
166平方公里,蜿蜒曲折湖岸线勾勒出的水域,不仅仅是阳澄湖蟹农的“共富经济”,更是承载着张倩倩生态环保的公益情怀与担当。2017年,张倩倩带领团队扎根阳澄湖畔,发起阳澄湖水源地保护项目,聚焦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生态修复、车辆管控,开展建筑和生活垃圾失控管控、设置停车道闸系统、增加检查点位等管理措施,撬动当地政府从“清洁湖道”到“一湖共治”再到“幸福阳澄湖”治水方式的不断迭代升级,实现生态环境由“脏”到“清”再到“美”的持续转变。同时,结合“河湖长制”,构建街道、社区、企业、高校和志愿者的“五重”治理力量,培育了一支近500位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河追“圾”清理入侵特种“一枝黄花”、净塑自然…通过为期三年整治教育宣传一系列举措,塑造了高品质的水生态环境,使得阳澄湖边焕发新生机,成为市民近悦远来的视觉共享空间。

行动答卷:重建绿色生活方式
垃圾是放错的资源。为“唤醒”小区闲置地块,张倩倩带领团队与唯亭街道泾上社区党组织,共同实施“绿婆婆”环保项目,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实施堆肥技术,共同打造“一米菜园”种植空间,形成了社区居委会 + 公益组织 + 社区居民三方共治模式,让居民就近享受“田园牧歌”式的都市生活。
张倩倩走进苏州中心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讲,引来外国小伙伴的围观


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张倩倩以“拼命三郎”之姿开启了宣教行一体化教程。从2017年至今,她带领团队走进200多个小区、企业和学校,抱着“四分类垃圾桶”开展300余场垃圾分类宣讲,手把手教居民分类技巧,影响超1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她与团队牵头组建“环保故事妈妈”“绿能人”“水源保护”等10余支志愿者队伍,用系列活动推动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未来可期:“重”植绿色接棒者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在张倩倩家,上千本公益书籍的“家庭图书馆”,不但为孩子们提供了阅读的养料,更一直是周边亲子家庭的环保科普课堂。
每周三晚上7点,张倩倩家座无虚席,孩子们围坐一堂,倾听着“小水滴回家”“鱼儿都去哪儿了”“拯救地球的孩子们”“扔或不扔"等绘本故事。以此为契机,张倩倩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导孩子们讨论或思考保护自然与生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爱绿护绿的环保意识。张倩倩带领团队组织开展“真人图书上馆”,将家中客厅变身童话剧场,将闲置的旧衣通过裁剪、缝制、拼接,做成“北极熊”,演绎北极冰川融化的故事,提升孩子们由被动到主动的低碳环保意识。
除此以外,团队还开展公益市集,通过“以物换物”“爱心义卖”等形式赋予旧物新的生命,推广可持续生命方式,让更多人关注环保,加入公益事业;在义卖中增添绿色发展理念,为更多青少年带去素养教育。在她和团队的运营下,目前已成功融入“恒星伙伴计划”并培育“守望绿色水源”“小水滴童心护水计划”等绿色共建品牌项目。
2025年,张倩倩再次带领团队联动基金会、企业、高校、园林等多方力量,共同展开“并蒂莲保护宣教”项目,推动植物物种保护与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张倩倩的坚持已感染无数人,枕水而居、因水而市的苏州,也正因这群人的坚守,不断谱写着生态宜居的新画卷。
(责任编辑:陈运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leif2025060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