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作者: 童华斌 王剑锋

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0

2023年12月5日,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日活动暨余姚市“浙江有礼·余你同行”文明实践集市

文明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前不久,记者在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闻名的浙江省宁波市采访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耳闻自睹了他们通过强化统筹、活化空间、整合资源,使文明实践阵地不断引流升温,提质增效的成功探索。

“阵地用起来,服务优起来,活动火起来,人气聚起来,打造更多‘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标志性成果。”近年来,宁波市坚持全域化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构建覆盖广泛、运行高效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3个创新案例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目前,全市共有10个实践中心、156个实践所、2798个实践站、5280个实践点(基地),截至4月底,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余万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日渐成为宁波市民触手可及、随时可享的“精神家园”。

统阵地、优机制,文明实践更有影响力

场景

新时代美丽幸福家园什么样?开展“我们的家园”行动会带来什么变化?

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1

从2020年开始,奉化区以宁波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为契机,创新启动共建“我们的家园”专项行动,至今已创建“美丽庭院”5000余个、美丽街区”5个,建成省级未来乡村7个、未来社区2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279个。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是家园建设的重要载体。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原西坞粮仓,如今变身为西坞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集旅游中心、城市书屋、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文化展示、理论宣讲、青少年宫等于一体。在这里,市民和游客可以参与阅读、游玩,还可以在露天观光平台边品咖啡边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美景;孩子们也能在这里找到乐趣,沉浸式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宁波市“我们的家园”行动宣传展示活动走进北仑集运基地参与“家门口”青少年系列课程等。这里,还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场所,近一年来,已开展理论宣讲、会议培训、实施“浙江有礼奉化等你”市民文明素养养成行动、倡导“家园礼”等系列活动80余场次。

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2

据了解,新时代新征程,“我们的家园”建设还将有更多新成就。宁波新出炉的“我们的家园”行动方案,提出了打造“家园红”“家园美”“家园善”等10个新场景,以村社为重点,涵盖城乡思想道德建设、管理治理、文化文明、平安和谐等內容,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做法

近年来,宁波市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以盘活阵地用好资源为目标,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上下贯通,齐力推进。

坚持“一盘棋”理念。市、县(区)两级党委宣传部将文明实践和文化礼堂工作统一抓建,一体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文化空间与文明实践阵地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新空间“十百干”工程,打造了一批示范性主题文化公园等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市民参与文明实践、享受文化服务、展示“一人一艺”的网红打卡点。在财政保障经费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设立各类文明实践基金达8000余万元。

推进“清单式”落实。明确县、乡、村三级党委(支部)书记任务清单,市、县(区)两级文明办每月下达《新时代文明实践(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提示》,围绕阵地建设和文明实践5项内容,提出工作要求,明确时间节点,各所、站结合实际细化具体活动安排,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

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3
镇海文明办“微笑服务喜迎新春”集市活动

探索“社会化”运营。在200多个实践所(站)试点探索社会化运营模式,以“公益 + 商业”、服务外包等方式,引入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和“阵地管家团”“礼堂运维师”等专业团队和优质资源,提升文明实践阵地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和多样化服务能力。

统内容、活形式,文明实践更富吸引力

场景

“微光同行”项目团队联合街道、高校为新就业群体打造云创站,累计服务人次达250万;“家园共享计划”项目团队讲述了鄞州探索共享模式拓展城市共享版图的生动实践去年底,一场“文明盛宴拉开帷幕一一2024年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举行,60个项目同台比拼,全面展示了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探索和丰硕成果。

活动现场,各项目团队纷纷亮出“看家本领”,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演绎、视频短片等形式,生动讲述了乡风文明、环境保护、敬老助老、文化传承、普法宣传等多个领域的感人故事与精彩实践。这是一场向善向美的比拼切磋,也是一次互学互鉴的经验交流。高龄老人较多的社区,如何做好助老服务?“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了一支‘家有儿女’队伍,由社区党员、社工、志愿者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抚慰等。”江北区湾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李丽介绍,“家有儿女”一湾头社区尊老新风尚文明实践项目已开展6年,队伍骨干力量近200人,重点聚焦高龄独居老人的急难愁盼,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leif20250606.pd原版全文

针对农村家宴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慈溪市附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推出了以“新风年夜饭”为代表的10余款新风宴,并在文化礼堂建立了“新风桶”“新风掌勺人”等制度。乡宴新“食尚”一打造新时代农村“新风宴”文明实践项目团队成员陈佳尘说:“‘新风宴'主打当季蔬菜 + 本地鱼肉 + 家常做法,吃席者不仅能尝到浓浓家乡味,还能品到醇厚文化韵。”

“宁波已形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活动的系统体系,在教育、关心、服务群众上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更促进了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宁波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宁波志愿者学院名誉院长朱中人的点评很贴切很到位。

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4
物流工业社区

做法

近年来,宁波载以文实形式,为依聚气,引流升温。

让理论宣讲“潮”起来。打造“后浪”青年理论宣讲品牌,创新“青年Talker”开放麦等形式,用“新”的话语、“活”的讲述、“潮”的传播,构建接地气、有生气、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青年话语体系,累计宣讲4000余场,新闻、微博阅读量达130万人次。开通“幸福巴士”,打造车轮上的“微党课”,至今已开出1900余辆次,受惠群众达90余万人次。依托全国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音乐中心,创新打造“鄞铃”文艺微宣讲平台,推出文艺精品课400余堂,培养宣讲骨干2000余名,开展宣讲1500多场次,受众超过250万人次。

让文明实践“热”起来。将每月5日设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日”,围绕宣传践行“浙风十礼”,每月一“礼”一主题,组织开展“浙江有礼·宁波示范”走进县(市、区)系列活动1.6万余场次,群众参与达150余万人次。创新推出“我们的市集”118个,以“文明实践 + 市集”方式,把理论政策宣讲、文明有礼培育、优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融入传统农村市集和文旅、非遗、音乐等新兴市集,引导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有礼氛围”、涵养文明气质。

让宁波品牌“亮”起来。深入开展“浙江有礼·宁波示范”市民文明素质养成行动,打造“微笑镇海”“义乡鄞州”“幸福慈溪”等县域“有礼”金名片,17个案例入选《“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案例汇编》,居全省第一。培育选树“有礼单元”“有礼窗口”“有礼地标”等170余个,41个单位(案例)入选“浙江有礼·四个一百”典型,形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品牌矩阵。出台《“共享花园”建设指南》打造“七彩惠民路”200余条、共享花园400余处,成为文明宁波的亮丽名片。

统资源、强供给,文明实践更具服务力

场景

在前,市“我们的家园”行动宸传展活分享、互动访谈等形式,充分展现了北仑区通过开展“车轮上的文明”行动,推动基层治理、凝聚文明力量的创新实践。

北仑区作为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所在地,区域内集聚了近3万名集卡司机。近年来,北仑区不断提升港口服务能力、优化空间布局、增强物流效率,切实改善集卡司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北仑区已建成投用司机之家5个,“甬爱E家”“户外劳动者”驿站等服务阵地89个,这些服务站点就 是司机们“港湾里的家”。

音乐沙画《车轮上的文明》生动展现了北仑聚焦货运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车轮上的文明”行动的重要成果。

柴桥街道芦江工业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分享了他们与司机、“卡嫂”、“卡娃”之间的温暖与感动。“从最初的6人团队,到现在的‘卡哥’志愿者、‘卡嫂’志愿者、红蚂蚁志愿者纷纷加入,真正实现了家园的共建、共享、共治。”芦江工业社区有关负责人说。

家园榜样“红蚂蚁”志愿服务队队长朱瑞申和“卡嫂”季月芹的事迹展现了“港湾里的家”的温暖和“车轮上的文明行动”的力量。现场,还表彰了2024年度北仑区“美丽货车司机”张用等10位货车司机,“美丽货车司机”代表王裕益发表货运行业文明倡议。

做法

“以群发爱需,为实问,准给侧,需求高效。”近年来,宁波市以此为出发点,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5
北仑区全民学礼践礼活动

扩大文明实践“朋友圈”。发挥部门条线、行业单位和典型模范的优势作用,建立各类实践联盟。成立市、县(区)两级“最美家”联盟,以文明家庭为示范,引领群众走出小家,服务大家。鄞州区成立志愿组织联盟、高校文明实践联盟、文明单位联盟、网络社会组织联盟、“周秀芳一起行善”等5大联盟。慈溪市建立理论宣讲、科教文化、健身体育、卫生健康等8大联盟。

丰富文明实践“资源库”。统筹各方资源,建立文明实践重点项目库和资源供给清单,按需定制服务菜单。镇海区推出理论宣讲、文化传承等6类1200余个项目,制定8类200余项服务清单,组织各类文化服务活动进基层3000余场次。全市79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结对入驻实践所站,有效提升基层文明实践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

拓展文明实践“增长点”。发挥各部门条线作用,聚焦中小学生、青年、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网约和出租车司机、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自媒体及网络博主、民企职工、机关干部等10类重点群体,分众化开展各类特色文明实践活动。发挥网格作用,紧贴群众需求,推出“孝膳堂”“高山+”“民情诊所”“海上红帆”等文明实践项目,办好群众身边“小事”和挂心“难事”。统筹条线和属地资源,探索建立行业系统文明实践分中心、建筑工地流动实践点、港口码头集卡“司机之家”等,精准提供各类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吴维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leif2025060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