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成为城市幸福底色
作者: 胡立平 杨成林榆康社区组织“感悟思想伟力”理论宣讲
三官会社区成立“李姐敲门”助老服务队,定期为辖区失能半失能、孤寡、空巢老人开展个性化上门服务;崇文路街道设立“文明银行”,居民志愿服务活动赢取积分兑换奖品;松林路社区开设“禾苗课堂”,对学生开展作业辅导、品德培育和法治教育……
面对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如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接地气、聚人气?陕西榆林中心城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有效整合资源,广泛组织力量,积极开展活动,打造服务品牌,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试点先行 同频共振让服务阵地“活”起来
在位于榆林西沙乙鑫建材市场院内的榆阳区崇文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周二、周四上午,辖区喜欢跳舞的居民都会自发来到教室,跟随老师练习舞蹈。
“作为一名‘60后',年轻时没有条件学舞蹈。去年,我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报名参加舞蹈班,这里环境优美,老师认真负责,工作人员热情,我会一直坚持跳下去,让自己活得更健康、开心、幸福!榆林学院体育教师、舞蹈班学员鱼莹说。
2019年2月,榆阳区和绥德县被纳入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为搭建便捷交流学习平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时代新风尚,榆林市整合各方资源,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同频共振,成立了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转入全面建设阶段后,榆林市按照中央要求,以县、乡、村三级为单元,加快打造“实践中心一实践所一实践站”三级体系架构,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宣讲进社区暨文艺巡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2023年10月以来,榆林市按照“交通便捷性、人流密集型、布点均衡性、兼具功能性”要求,依托辖区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创业基地、科普基地、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公园、广场、居住小区多功能厅等,在榆林中心城区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截至目前,中心城区14个街道办事处(榆阳区12个、横山区2个),每个街道办打造2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共计打造28个示范站。每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在辖区又分别设置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点),共计140个。
从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再到深化拓展,榆林市着力推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一盘棋”统筹、“一股绳”发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一服务阵地“活”起来,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撒向榆林大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不断提升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一幅城乡文明建设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征集项目 市级示范——让志愿队伍“动”起来
榆林市青年慈善志愿者服务队、榆林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刘志军,自2011年组建服务队以来,长期开展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群体、留守儿童、自闭症儿童和爱心送考、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爱心大舅”。
我经常带领队员们到榆林星缘自闭症学校、陕北爱心树等,开展‘4·2’蓝灯启动仪式、‘牵着蜗牛去散步’等志愿服务活动,让自闭症儿童早日回归社会,让人们了解接纳自闭症儿童。当我看到一些自闭症儿童性格发生巨变、走上舞台表演节自时,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刘志军说。
为了广泛动员市直各部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力赋能榆林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的培育,促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社会化支撑、项目化培育、常态化发展,从2023年9月起,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面向各相关部门单位,集中征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仅1个月,就征集到12大类542个项目,最后经过优选,有12大类100个项目获市级示范项目。这些项目贴近民生需求,体现时尚要素,融入传统文化,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按照“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模式,安排相关部门单位陆续展开志愿服务活动。
为给广大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活动,搭建便捷的交流学习平台,增强社区群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2023年11月27日至12月31日,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一个月时间,在中心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让志愿队伍“动”起来。
榆林中心城区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文艺汇演、移风易俗、科学普及、家风家教、未成年人教育6大类12项,共计168场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项目进社区(村)活动,进一步探索和总结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解决了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资源项目供给不足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leif20250608.pd原版全文
打造品牌 丰富内涵——让广大群众“乐”起来
横山区崇德路街道崇民社区“万马奔腾合唱团”,自2021年成立以来,常态化开展陕北民歌、地方小曲、红歌演唱和陕北说书、大秧歌以及小品等文艺演出。
合唱团目前有67名演员,平均年龄50岁以上。我们坚持开展为群众义务演出,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心情更愉悦、生活更幸福,受到周边群众的广泛赞誉。”合唱团团长马海生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着重点应放在理论润心、以文化人上。我市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让各类志愿服务见人见事见精神,有思想内涵、有价值导向、有情感温度,切切实实让广大群众‘乐’起来。”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张院说。


榆林市福安社区开展“有害换有爱”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榆阳区新明楼街道三官会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利用“社区、小区、商区”三区联动机制,盘活融合资源,组建志愿服务队,打造了“李姐敲门”“红管家”“小刘说事”“清道夫”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其中“李姐敲门”项自获第一届陕西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小刘说事”“清道夫”入选市级最美志愿服务项目。
榆阳区崇文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力打造“党建引领 + 多元协调 + 志愿服务 + 品质项目”“崇文模式”,培育了“党在我心中”“来自星星的你”“巧嘴说事”等6个在全区有影响力的精品志愿服务项目,推进所站点纵向联动开展志愿服务,2023年以来,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千余次。
横山区崇德路街道崇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唱响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三部曲”,培育的“马上办”"社区青春行动”“三官一律进社区”“马姐说事”等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有效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金秋春光慈善志愿服务队队长贺莎莲说,金秋春光慈善志愿服务队是榆林市慈善协会第一支直属服务队,从2011年建队以来,坚持开展结对帮扶、慈善助学、“禾苗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其中,“禾苗课堂”于2015年6月成立,至今已发展为“金阳”“金沙”“幸福路”和“春天”4个课堂,主要开展唱歌、舞蹈、书法、演讲等公益课,受益学生2000余人。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如今,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正推动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向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文明实践工作在榆林已蔚然成风,赋予塞上名城独特气质,让文明真正成为榆林的幸福底色。
(责任编辑:陈运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leif2025060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