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三十年的生命托举

作者: 曹伟

接续三十年的生命托举0

1994年7月,刘玉珍到中队教官兵唱歌

“百花吐艳遍地春,军民情谊比海深…”山城初春,当执勤四支队执勤二大队大队长吴林朝,时隔3年再次与石柱中队官兵一起,来到重庆市石柱县较场坝社区偏瘫老人刘玉珍家时,老人看到这一个个熟悉的脸庞和官兵们送来米面油、水果等慰问品,情不自禁地拉住大家的手,又弹唱起自己谱写的《十唱军民鱼水情》。

义务教歌与中队官兵结缘

1994年,石柱中队还驻扎在重庆城郊偏僻的团结村附近,因参加军区组织的歌咏比赛,时任指导员谭伟向县教委求助,刘玉珍主动报名来武警石柱中队义务教歌,一举让中队在歌赛中获得佳绩。由此,石柱中队官兵就与刘玉珍结了缘。

1995年10月,刘玉珍不幸遭遇车祸,左手、左腿受伤,3根腰椎骨骨折,身体偏瘫,家中积蓄也很快被掏空。指导员谭伟得知刘玉珍的遭遇后,来到刘玉珍家,看到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的刘玉珍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心痛不已。谭伟一回到中队就组织自发捐款,官兵们东拼西凑共筹集680多块钱。

1996年8月的一天,刘玉珍病情突然恶化。她的家人把求助电话打到了中队,时任中队长的汪仕荣立刻带4名官兵,在雨中赶了十多里崎岖山路把她送到驻地医院,由于送得比较及时,刘玉珍脱离了生命危险。

1998年,中队长汪仕荣和指导员谭伟即将离队,面对放心不下的刘玉珍,他俩特意向下一任中队长杨本华、指导员盛文彦交接照顾刘玉珍的任务。直到现在,刘玉珍的手机壳贴的纸条上,依旧写着现任中队长、指导员的电话号码,还在电话号码上方标注一个特别的称呼一“恩人”。

接续三十年的生命托举1

30年,石柱中队经历了搬迁,更换了49位主官,上千名官兵入队、出队,但无论如何,照顾刘玉珍的“任务”在一茬茬中队官兵爱心接力中,毫不含糊地交接了下来。如今,接力棒已传到新任中队长崔二巍手中。

爱心接力创造人间奇迹

让一个三级伤残的偏瘫患者重新站立起来,这样的奇迹会出现吗?会!石柱中队官兵就用大爱在刘玉珍身上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接续三十年的生命托举2

“当时,我们专门成立了护理小组为刘玉珍递药、倒水、喂饭,还挑选4名和她身高相仿的战士组成‘学步小组’,一有空就轮流到她家里扶她练习走路”原中队退役士兵李建峰回忆道。

陪护组战士胡绍兴,看着躺在床上未曾有过笑脸的刘玉珍,明显感觉到她思想、心理上的双重压力。那天,胡绍兴想起自己的母亲也跟刘玉珍一样躺在病床上,便脱口而出:“玉珍妈妈,你一定要勇敢地活下去…”从此,这一声“玉珍妈妈”,中队官兵一叫就是30年。

中队卫生员赵兵在报纸上看到肌肉经常按摩就不会萎缩,便学习按摩技术;上等兵张文盛听说针灸对治疗偏瘫有效,就自学针灸;为保证刘玉珍营养充足,班长李建峰隔三差五就会把营区菜园子里的新鲜蔬菜送到她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队官兵的倾心帮助下,刘玉珍慢慢能站了起来,并逐渐恢复了行动能力。之后,中队官兵帮扶刘玉珍开办一家琴行,使其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刘玉珍为感谢中队官兵对自己的帮扶,把这爱心故事创作成《十唱军民鱼水情》《别看我们十八九》等军旅歌曲,一经传唱,山城群众无不感动得落泪。

驻地百姓视我们为亲人,我们也把驻地群众当父母。爱民为民重在平时,贵在经常。”问及连续30年中队官兵爱心接力不断线的秘籍,中队长崔二巍介绍说,多年来他们始终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密切军民关系的主要形式和经常性工作来抓,每年组织官兵帮助驻地群众抢收抢种,定期组织官兵深入驻地村庄、社区街道和福利院等地,开展政策宣讲、巡诊送药、家电维修、理发磨刀、清洁卫生等便民服务,引导官兵弘扬雷锋精神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2023年,石柱中队被重庆市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

亲人相见时间短。当石柱中队官兵临别时,刘玉珍捧出珍藏的磁带,1994年战士们的歌声稚嫩却铿锵。30年时光沉淀,当初帮扶孤弱的星火已成燎原之势,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簇拥出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责任编辑:陈运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leif2025061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