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温暖守护

众志成城温暖守护0

第1天

全力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天寒地冻,人心温暖。

地震发生后,当地紧急调拨救灾物资,协调救援保障力量,安置受灾群众。棉大衣、棉被褥、棉帐篷、火炉等物资陆续运抵灾区。

2023年12月19日下午,兰州市明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丁虎带着60床棉被抵达积石山。经民政局分配后,60床棉被顺利送达康吊村。“我们抵达村子后,发现同类型物资紧缺,又联系其他慈善基金会支援。”康吊村受灾群众的取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后,丁虎又开始联系儿童棉衣、纸尿裤等物资。

截至19日19点30分,经过电力工作人员紧张抢险,甘肃震区2条受损的35千伏线路及15条10千伏线路已恢复送电,甘肃及青海震区全部恢复供电。

19日晚,地震后的第一个夜晚,灾区安置点上灯火通明。这一夜,有热汤热饭;这一夜,救治不停;这一夜,有温暖守护。

第2天

各方爱心物资汇聚积石山

地震发生后,如何保障受灾群众抵御严寒、温暖过冬,成为救援后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3年12月20日,在积石山县民政局大门口,两顶临时搭建的小帐篷构成此次物资转运的重要节点,工信、发改、民政等部门抽调70余名干部开门办公,组成AB岗24小时值守,对来自各地的救灾物资进行分发。

据了解,物资到达积石山,不用进仓库卸货,左边帐篷专门登记,右边帐篷负责调配,第一时间运往受灾严重乡镇。

驱车3个多小时,卡车司机袁加雄终于将400多个煤炉从西宁运抵灾区,车程仅比平时多半个小时。“一路上都是跟我一样满载物资的卡车。”车子停稳,村民们和甘肃蓝天救援队队员齐心协力,仅用1个多小时就将煤炉卸载运往大河家镇康吊村各社。

煤炉刚卸完,另一辆满载1000条棉被的卡车抵达。这批棉被由爱心企业从甘肃其他市州采购运输而来,福建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总队长陈素珍带领队员快速转运物资。

在康吊村各社安置点上,来自成都的公羊救援队队员正在搭建帐篷。“昨晚这里有的帐篷需要住将近20人,我们要加快搭建进度,让村民们睡得舒服一些。”救援队队员说。

湖北省民间公益救援力量奔赴甘肃、青海

20日上午10时许,湖北省荆门市蓝天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们携带有液压钳、液压扩张器、液压泵、五齿锯等救援破拆装备和饮用水等必备生活物资,驾车抵达同样是地震灾区的青海省民和县,参与当地救援。

与此同时,京山市中志协应急救援队7名队员、钟祥市中志协应急救援队6名队员也分别从京山和钟祥出发,于20日上午11时抵达位于震中的积石山县积石中学,第一时间到社会应急力量现场协调中心报到,随后开始参与疏散受灾学生。

据了解,截至2023年12月20日20时,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甘肃、青海地震灾区累计调拨13.5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运抵12.66万件,在途0.89万件。

新疆沙湾雷锋车队千里驰援甘肃

20日,新疆沙湾雷锋车队橄榄绿应急救援队驾驶5辆车共计20人,携带救援物资及救援装备,耗时23小时、行程1100多公里,奔赴甘肃积石山进行抗灾救援。

沙湾雷锋车队队长加尔肯说:“耀雷锋之光,助兄弟重生,义不容辞。”

第3天

牧原集团捐赠现金500万元

2023年12月21日,牧原集团通过河南省牧原农业发展公益基金会向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红十字会捐赠现金500万元,支持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就医看病

21日,积石山医疗秩序基本恢复正常,群众看病就医和购药问题得到解决。

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迅速行动,全力做好灾区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心理疏导等工作,目前累计接收伤员784人,分别收治在省、州、县医疗机构,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同时组建35支共70人的心理疏导团队,对4个乡镇35个村每村安排2名心理卫生专家逐户开展心理疏导服务。此外,还将邀请全国50余名心理卫生专家,通过线上对有需求的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健康咨询。

爱无边界我们与每个人同在

地震发生后,远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国家足球队宣布,向甘肃、青海受灾地区捐赠防寒物资,帮助灾区人民抵御严寒,抗击灾情。一件件一箱箱印有梅西、迪马利亚等深受大家热爱的球员名字的棉服、羽绒服,给遭受灾情的人们带来温暖。

(本次报道综合新华网等网络媒体,责任编辑:魏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