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戎装志不改应急救援践初心
作者: 陈安勇 时晓云
2023年11月2日,在河南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培训班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南阳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联合会副政委张振海上台讲述了南阳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联合会)应急救援大队的生动事迹,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反响。
作为南阳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联合会)所属的一支重要力量,应急救援大队是由热心公益事业的退役军人组成的纯公益性质的救援组织,目前有队员285人,编为水上搜救、山地搜救、潜水救援、搜救犬组等4个应急救援小组。近年来,该大队在南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应急管理部门和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联合会)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忠实践行雷锋精神,为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乃至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1月22日正值春节,河南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河道发生人员溺水事件,多人被河水冲走,情况危急。应急救援大队接到命令后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第一时间集结队员,迅速驰援三门峡。到达现场后,队员们不顾寒冷刺骨的河水,不惧湍急的水流,不怕暗石险滩的危险,立即投入到打捞工作中,大队长范海涛作为民间救援专家参与了救援方案的研讨和制订工作。经过四天四夜的不懈奋战,圆满完成分配任务,受到省应急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赏。
战洪水不惧艰险,赴灾区奋勇争先。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出现极端天气造成洪涝灾害,应急救援大队闻“汛”而动,当日即顶着暴雨和道路塌方的危险开赴郑州荥阳抗洪救灾一线,分赴泗水镇、崔庙镇进村搜救,转移群众100余人。7月23日晚上,新乡告急,队员连夜支援新乡,在牧野区曲韩社区开展转移群众工作,仅在第一附属医院就往返28次,协助转移重症病人、老人、儿童90人次。共出动四批队员31人赴郑州荥阳、新乡、卫辉参加抗洪抢险,总计转移群众1200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23年7月底,京津冀普降大暴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应急救援大队奉命紧急驰援灾情特别严重的邢台市任泽区,驾驶冲锋舟搜索转运群众,把安全留给群众,把危险留给自己。结束邢台救援,又连夜驰援涿州码头镇抢险救援,积极开展协同救援、群众安置、道路清障、物资代送等志愿服务。连续多天队员们的双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口感染,但没有丝毫怨言。在河北抗洪的五天时间里,协助转移580余名被困群众,转运分发救灾物资28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赞扬,被中共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省通报表扬。
走出国门抗震救灾,异国他乡奉献爱心。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应急救援大队长范海涛、吴俊峰、刘博等一行3人第一时间准备地震救援设备及物品,驰援土耳其灾区。在土耳其地震救援期间,3名救援队员冒着近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顶着不断发生的余震,夜以继日地开展救援工作,用坚强毅力和专业的技能完成了搜救任务,把人道、博爱、奉献的公益理念带到了异国他乡,展现了中国退役军人学雷锋群体的良好形象,为土耳其地震救援贡献了中国力量。
据南阳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联合会会长殷明全介绍,该大队共完成国际国内救援任务1193起,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推广等活动1286场次,参加各类应急保障623场次,先后被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表彰为“十佳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被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被河南省文明委、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河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河南抗洪救灾集体纪念奖”,被国家海上搜救中心表彰为“2020年度国家海上搜救奖”。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