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雷锋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

作者: 刘永进 宋叔美

涵养雷锋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0

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

走进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浓郁的雷锋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自南向北的校园甬路被称为雷锋路,沿路设立的雷锋雕像、雷锋服务站、雷小锋打卡地等雷锋主题景观,让人心生崇敬。

近年来,该校将雷锋精神作为立德树人重要内容,通过打造雷锋文化阵地,不断厚植雷锋文化元素,营造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当新时代“雷小锋”的浓厚氛围。

课程引领 内化于心

“我们学雷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就要像雷锋叔叔那样乐于奉献、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刻苦钻研……”日前,在该校五年级7班,正在开展课前3分钟宣讲,少先队员王雨瑶与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学雷锋感受。

利用课前3分钟鼓励学生上台分享学雷锋感受,是该校将雷锋精神融入学校课程的生动举措。他们利用特色校本课程实践性、生活化的特点,以“主题+研学”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以“日、月、年”为课程实施轨迹,让学生每天挖掘身边“雷锋”好人好事、宣讲学习感悟,每月组织雷锋主题演讲比赛、研学实践,每年举办学雷锋主题楹联诗词大会、经典课本剧展演等,让师生在浸润式教育中不断涵养雷锋精神品质。

同时,还将雷锋精神融入语文课、思政课、传统文化课、体育课等课程,发挥叠加效应。每天课间操,伴随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学生们拿着彩球侧身、弯腰、移步,个个精神抖擞。“这是我校创排的雷锋韵律操,既有啦啦操特色,又有现代舞韵味,课间操组织大家齐做雷锋操,让雷锋精神在健身健体中牢记。”学校大队辅导员徐梅介绍说,除了与基础课程相融合,学校还开展“快乐星期五”体验课程,让学生们在绘制雷锋小报、精剪雷锋画像、排练雷锋舞蹈等活动中,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

活动参与 外化于行

“限时10分钟,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红领巾洗净,又不将肥皂水溅出,谁就获得优秀选手称号。现在比赛正式开始。”在学校教学楼前广场,以“学习雷锋掌技能,争做劳动小达人”为主题的第七届生活技能节火热启动,随着老师一声令下,二年级小学生们随即展开了热拼。

生活技能节当天,除了开展洗红领巾比赛,该校根据孩子身心发展情况相应开展整理书包、水果拼盘、缝扣子以及厨艺比拼等劳动活动,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雷锋精神重要内涵。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不但能帮助孩子们掌握劳动技能,也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助人之美、劳动之乐。”学校教师刘玲毓说。

作为践行雷锋精神的主要载体,该校不仅将入学、入队、毕业典礼,以及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生活技能节等“三仪式、五节日”的特色德育活动与雷锋精神深度融合,还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走进社区,化身“环保小卫士”;走上街头,化身“交通引导员”;走进敬老院,化身“爱心义工”;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化身“红色讲解员”…… 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让师生们在活动中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充实与快乐。

评价驱动 知行合一

初夏的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绿树成荫,花朵争艳。在学校“行雷锋 雷锋星”展示栏上,学校对上个月评选出来的“德优、智多、体健、艺美、劳佳”五个维度的“雷小锋”学生进行上榜鼓励,一张张笑脸、一句句评价,记录了新时代“雷小锋”的风采。

“行雷锋 雷锋星”展示栏是该校“三级五星”学生评价机制的一个缩影。他们将提炼的八种雷锋精神品质与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发展要求有效衔接,并量化为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标准,每月进行一次班级、年级、校级层面的评选,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被分别授予德智体美劳五个不同维度的“雷小锋”称号。“我们还设置‘雷小锋’和雷锋两种徽章,获得‘雷小锋’称号的学生同时给他们发放徽章,任意3枚‘雷小锋’徽章可再兑换一个雷锋徽章,通过集章兑换和风采展示,人人学雷锋、争做‘雷小锋’成为孩子们的鲜明气质。”学校副校长胡美芳介绍说。

如今,不仅限于该校学生,教师之间也相继启动了 “雷锋”教师标兵、“雷锋号”教研组等流动评选,校园里“雷锋”和“雷小锋”的身影处处可见。

(责任编辑:陈运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