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贡献“银发力量”

作者: 本刊评论员

“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今年重阳节前夕,习总书记专门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高度肯定他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精神风貌,传递出习总书记对老年人的深情关怀、对老龄工作的深深期许。

“银龄行动”是由全国老龄委于2003年发起的老年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组织各领域老专家、老教授支援欠发达地区。截至目前,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累计有700余万人次,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银龄行动”因为参与人数多、受惠地方广、社会效益好、带动效果强,已成为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为重要平台之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依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前不久,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将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支持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相关指导意见,提出将组建全国“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拓宽“银龄行动”参与渠道,培育壮大“银龄行动”队伍。这些都为老年人展示自我价值创造了更为宽广的舞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要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必须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开展“银发行动”、凝聚“银发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客观辩证看待老龄化发展新形势,既要高度重视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又要看到老龄化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纠纷调解、文教卫生、体育健身等活动,有利于老年人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各级要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努力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引导更多的老年人积极参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共有2.37亿注册志愿者,135万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城乡社区、服务在群众身边。志愿服务不是少数人的事情,也不是几次热闹的活动就可以完成的。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我们也衷心祝愿更多的老年人既可以有儿孙绕膝之趣、品茶观鸟之闲,也能有余热暖人之乐、老有所为之喜,让自己的人生在发挥专长、回报社会中绽放怡人的光芒。

(执笔:辛士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