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权力观在校园扭曲
作者: 归涛“你不给他交钱,他就给你处分,给你申报老师。”近日,河南信阳市实验高级中学通报,对在日常学生管理中索取钱财的4名学生会干部已清退出学生会,并将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进一步处置。尽管“耍官威”的学生会干部被处置,但这起事件仍令人痛心、发人深省:年轻人的权力观决不能扭曲。
高中是一个人树立“权用为公、权用为民”正确权力观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会是在校党委、团委指导下,开展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工作的先进集体。学生会干部代表着同学们的信任,手中的权力来源于责任与担当,理应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倘若学生会干部把权力变成满足私欲、谋取私利的工具,不仅扭曲了权力观、同学利益受侵害,更会毁了自己前途、污染校园氛围,如何指望他们未来守护社会的道德底线?在这起事件中,就有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牵涉其中,实在是令人惋惜。
近年来,类似的校园腐败问题并非个案,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刹住校园权力观扭曲的歪风,刻不容缓。除了依法依规惩戒当事人,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明确权力边界,规范行使程序。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指导管理,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始终持正念、走正道、做正事。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也应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道德的标杆,懂得自律、敬畏和担当。
有人说,校园里的不良现象是社会问题的缩影。实际上,校园教育也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引擎。在校园中培养正确的权力观,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就是在为社会储备正能量。当一个个年轻的心灵都能守住道德的底线,当一份份小小的权力都能秉公为民,那些曾经的誓言才不会化为泡影,那些关于理想的承诺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少年强,则国强。”别让权力观在校园扭曲,让我们共同守护校园的纯净,让权力回归它应有的模样——为民服务的责任,是实现理想的基石。那一抹鲜艳的袖章,不能被当作权力的标签,而应该是责任的象征;那一份微小的权力,不能异化成谋私的工具,而应该是奉献的见证。因为在这片净土上,我们期待看到的,永远是一个个内心澄明、勇于担当、堂堂正正的少年。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