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11年,荣登“中国好人榜”等

援非11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援非医生仵民宪亮相CCTV-12“中国好人”特别节目。他援非十一年,是我国目前援非国家最多、援非时间最长、撰写援非专著最多的援非医生。仵民宪以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赢得了当地人民的高度赞誉,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好老头”李俊怀

见到有人身临险境,每个人都会产生救人的念头。然而,顾及个人的生死安危,你是否还会毅然向前?在呼和浩特的大黑河畔,年近七旬的李俊怀纵身一跃搭救落水女孩,成就了熠熠生辉的凡人善举。见义勇为之举,看似产生于一念之间,实则源自积日长久的良善。平日里,他耿直淳朴、与人为善,总有一副热心肠,被大家称为 “好老头”。他的纵深一跃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勇气和善良,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中国好人”陈广安:青松长伴英雄冢

76 年前,在淮海战役颍河阻击战中,28 位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46年前,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北照村村民陈广安许下承诺:要为这些烈士立纪念碑。为了这一句承诺,他多方走访收集烈士信息,终于在2008年4月4日,淮海战役颍河阻击战烈士纪念碑顺利建成。16年来,陈广安义务担任纪念碑守护人和讲解员,宣讲烈士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陈玉文和她的“爱心小屋”

陈玉文是河北省磁县滏阳营小学的一位普通教师。她自掏腰包,将滏阳营小学附近自家的一处房屋改建成了 “爱心小屋”。周边的留守儿童放学后可以到此写作业。陈玉文表示:“孩子们若有不开心的事可以跟我聊聊,我会给他们做顿可口的饭菜,陪他们一起做游戏。总之,尽我所能为他们做些事情!” 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陈玉文的脑海中始终在思索如何帮助更多的乡村困境家庭的儿童。她的丈夫以种植樱桃、粮食和蔬菜为生,夫妻二人将地里的收入持续不断地投入到 “爱心小屋” 里,不计回报。

一声承诺  一生作答

彭亚芳,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居民,她是无偿献血的 “献血大王”,在她 18 岁那年,父亲突发大出血,危急时刻 4 位好心人献血救了父亲。从那时起,她便在心里许下承诺要帮助他人。此后,她坚持无偿献血 40 多年,总计献血 156 次,达 35000 多毫升。过了献血法定年龄后,她还成立了 “彭阿姨工作室”,继续从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彭亚芳曾荣获 “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荣誉,2024 年入选第二季度 “中国好人榜”。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善良、奉献和坚守承诺的精神品质。

月度最美学雷锋志愿服务新闻人物

我在大足修石刻

彭柳升是大足石刻研究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在重庆大足当兵的那几年,他深深爱上了大足石刻。退伍后,他每天专研画技,练习雕刻技艺,用多年的执著追求,从一名保安蜕变成为文物修复骨干。在日复一日的记录、清理、修复过程中,彭柳升与时间赛跑,用行动诠释了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对文化瑰宝、世界遗产的无限热爱。

战友的母亲说他是全世界最好的“儿子”

1983年,19岁的李先南应征入伍,和几个同样来自南京江宁的战友结下了深厚情谊。大家许下承诺,哪个不幸牺牲了,父母就由活着的战友帮忙照顾。1987年,李先南返回南京。他牢记“生死之约”,第一时间找到了牺牲战友易忠怀的家,对易妈妈说:“您就把我当儿子吧!” 自此,这份约定,李先南一坚守便是 37 年。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都会时常看望老人,陪他们聊天,为他们添置生活用品。

光影行者

夜幕降临,在云南怒江大峡谷中的一家轮胎店内,胶片电影放映机的齿轮缓缓转动,银幕上画面闪烁。杨明金是这家轮胎店的老板,然而,他更为钟情的是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公益电影放映员。自汽修学校毕业后,杨明金带着自行购置的设备以及租来的影片,正式踏上无偿放映电影的公益之路。25年,杨明金在怒江州泸水市为 50 多万人次放映了 4500 多场免费电影,在大峡谷中点亮了电影之光。“我或许是怒江最不务正业的轮胎店老板了。” 在杨明金看来,轮胎可以不卖,但电影不能不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