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公益路 启航惠民生
作者: 姚丹萍 窦芒
“我们心启航惠民服务社的标识,由爱心、耐心、信心、真心、开心‘五心’组成。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同时,组织帮困特殊儿童、为云南等地捐物、为困难家庭募捐等公益慈善,十年投入公益慈善资金50多万元,成功创建成5A级社会组织,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
日前,记者在上海金山区心启航惠民服务社采访,社长程国珍如数家珍,讲述他们团队弘扬公益精神、传递城市温度的爱心故事。
“被志愿者”与“志愿者”的角色转换
“没有什么工作比这份工作更适合我了。”顺利成为一名助残项目服务员的张红珍感激地说道。刚50出头的张红珍,由于肢体四级残疾,让她在找工作上处处碰壁,曾待业在家近5年。程国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根据张红珍的特点,推荐她成为了助残项目服务员,由轻残服务重残,让服务双方更有默契。现在的张红珍既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又可以兼顾家庭,同时她在服务中也找到了一名残疾人的价值。今年防汛防台风工作中,张红珍作为心启航“老伙伴”志愿者,还加入对服务对象的走访和转移安置工作中。
无独有偶,万联村村民陆金生从一名重点优抚对象到主动请缨成为一名志愿者,心态的转变也只是一瞬间。“感谢心启航解决了我多年的实际困难,非常荣幸能成为志愿者一员,帮助像我当年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如今的他,活跃在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中,心启航的志愿服务队也越来越壮大,如今已有2000余人,来自医生、教师、水电工等社会各界。“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的心愿就像是关在心口的窗,只有打开了,阳光才能照进来,我愿意做那个开窗人。”一名志愿者深情地讲述。
百个“微心愿”点亮“家”的温度
住在朱泾镇老街上的朱老伯患有脑梗,行动不便,孩子又在外地工作,独居的他常自嘲地说:“再这样下去,连舌头也要变僵硬了。”他希望能够入住养老机构,安个“新家”。程国珍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将他纳入点亮“微心愿”帮助对象,第一时间入户了解老人状况,并与他外地的家人联系,同时与多个养老机构协商,全程帮助办理体检、评估、入住等一系列手续,还为他添置了生活用品。感动得这位不善表达的朱老伯,一个劲地说“谢谢”。
为断肢患者添置脱水机、为盲人精选收音机、为困难家庭解决就业……今年以来,心启航惠民服务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出“实现100个微心愿”为群众办实事公益清单,目前已收集并实现156个来自不同群体的“微心愿”。虽是小举措,却如一缕阳光给服务对象带去了温暖。“我们就是把最灿烂的笑容洋溢在脸上,把温暖的言语说给他们听,想法在心理、物质、精神等层面给予关心。”程国珍说。
为癌症患者暖“人生最后一程”
心启航惠民服务社的档案里,装有若干个“特殊”档案袋。近年来,程国珍和她的团队为4位终末期癌症患者开展居家临终关怀,为癌症患者送上温暖的“最后一程”。
一次偶然走访,得知护理团队中有一位护理员患上了癌症,家境窘迫,他发病时疼痛难忍,不仅身体承受着巨大痛苦,心理上更是承受着无法述说的痛楚。护理员金师傅,是心启航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首位对象。早年离异,女儿是智障,家境贫寒,平日一直依靠兄弟照顾,举步维艰。这次查出脑肿瘤,让这个家的天瞬时崩塌。心启航得知情况后,立即发出捐款倡议,并在最快的时间内动员护理员团队开展爱心募捐,400多人纷纷慷慨解囊,向老金伸出援手。同时,心启航兄弟姐妹们实时鼓励、贴心问候、真诚关怀,从没有间断。老金工作所在的护理组,组长和组员们经常在下班之余,轮流上门关心慰问,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电话,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让手术后的老金感到温暖不已。
虽然病魔无情,老金最终还是告别了这个世界。“我们无法改变生老病死,但我们可以让他们不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这是程国珍与心启航致力于临终关怀服务的目的。
“8·18帮一帮”,9年不间断
每年的8月18日,朱泾镇金汇居民区一场名叫“8·18帮一帮”的爱心义卖助学活动都会如期举行。心启航惠民服务社自创办成立,就以承办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至今已连续举办了9年。
鼓励社区居民把资源节约下来,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爱心助人的队伍中来,传递社会正能量,这是“8·18帮一帮”爱心义卖助学活动的举办初衷。在每年的活动现场,都能看到广大党员群众,或是纷纷表达善举,或是拿出自家的闲置物品,以义卖的形式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过路的居民也乐意购买爱心义卖品,献出一份爱。心启航员工既是活动的安排者,布置场地,维持秩序,又是活动的参与者,慷慨解囊,奉献爱心。9年里,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就连居委会干部和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都更换过了,唯独心启航这个铁打的承办方一如既往筹办着每年的活动。她们身上穿着醒目的红马甲,活跃地穿流其中,热情地招呼、耐心地询问,有序引导着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
“孝亲敬老”走进宅基床头
“老人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服务。”程国珍自担任民主村名誉村主任后,在民主村5个党员之家打造“民心孝亲”实践基地,围绕助老、孝亲、惠民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她组织志愿者多次为村民义务理发,并上门为高龄老人、残疾人理发。百岁老人王阿婆每次看到程国珍,总要拉着她的手说:“总能想到我们,太谢谢了!”
程国珍还在村里创立了“民心孝亲”专项基金,用于表彰孝老爱亲家庭。“孝敬老人是传统美德,我们会把这份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在获评孝亲标杆家庭后,庄仁芳的媳妇感慨道。
十年风雨征程,程国珍用坚守向公益事业作出最长情的告白,先后荣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慈善志愿者等荣誉。展望未来,她表示:“我将铭记‘做有温度的公益人’的承诺,以心交心,将落脚点放在每一位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上。同时进一步扩大公益辐射圈层,吸引更多热爱公益的人成为我们的伙伴,为更多‘标点’以外的群体给予无偿的帮助,让正能量传递得越来越广。”
(责任编辑:陈运军)